林永源
摘要:通過對朝鮮族民族音樂元素的主干歸納,不難看出,任何旋律的產生,都涵蓋了很多細小的規章,一種曲式、一種調式、一種音高、一種節奏都是內在不可或缺的要素。這是朝鮮族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更是朝鮮族音樂傳頌后世的源泉。
關鍵詞:朝鮮族;音樂;元素
中圖分類號: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085-01
一、曲式
朝鮮族傳統音樂的曲式結構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其次是由一個或兩三個樂句構成的樂段式。
1.樂段式。在以樂段式為曲式結構的朝鮮族音樂中,由若干個小節形成具有獨特、典型、流暢特點的樂句為基礎發展而成的上、下兩句的樂段是最基本的單樂段。由兩句式的單樂段發展而構成的非正規樂段是由三個樂句組成的。
2.二部曲式。朝鮮族音樂中以二部曲式為曲式結構的,一般情況是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的民謠歌曲。
二、調式
朝鮮族音樂的調式分兩大體系,俗樂體系和雅樂體系。俗樂體系是以民謠為主要形式的民俗民間的音樂,而雅樂體系是以宮廷職業為主的宮廷音樂。
平調和它的變格調式、界面調和它的變格調式是朝鮮俗樂五聲調式最基本的兩大類,從音階構成角度,與中國漢民族五聲調式的徵調式和羽調式音階結構相同。
1.平調。“平調調式是朝鮮族民歌中的主要調式之一,平調調式的調式音階結構特征是:以“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為其調式音階的基本結構特征”。平調有西洋大調的性格特征,特點是沒有半音和導音的進行,其音階構成是“Sol,La,Do,Re,Mi”五音。平調調式宮音Sol為主音,具有穩定性和對稱性。音階結構與中國漢民族五聲調式的徵調式完全相同。
2.界面調。“界面調調式是朝鮮族民謠中另一個主要的調式,界面調調式的調式音階結構特征是:以“小三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為其調式音階的基本結構特征”。界面調與平調一樣,沒有半音和導音。界面調有西洋小調的性格特征,音階結構與中國漢民族五聲調式的羽調式完全相同。其音階構成是由“La,Do,Re,Mi,Sol”五音。
此外,平調的派生調式為上平調(以首調唱名do為主音),界面調的派生調式為下界面調(以首調唱名mi為主音)。平調和界面調共同派生調式為平界調(以首調唱名re為主音)也稱中性調。以上幾種民歌調式的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在表現內容上具有輕松、明朗的旋律,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力。但是,“由于這種以五聲音階為基礎的調式音階中,調式音階中的基本音級之間的關系缺少不協和的‘三全音音程關系,因此,朝鮮族民歌的調式音階中也缺少自身的“不協和”因素。”
三、旋律
朝鮮族音樂中旋律的基本形態“建立在一定的調式和節拍的基礎上,按一定的音高、時值和音量構成的,具有邏輯因素的單聲部進行,叫做曲調,也稱做旋律。”在《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中是如此解釋“旋律”一詞的。基于上面對旋律概念的論述,我們得知:旋律是按照數量不同的音高、強弱、時值、參照一定的規律組合而成的,表達了旋律所要塑造的形象和情感,同時也形成了旋律的性格特征。諸此等等,對朝鮮族音樂旋律的分析必然要了解它的基本形態。
朝鮮族傳統音樂的調式體系是平調和界面調,其旋律也是平調旋律和界面調旋律的進行特點。朝鮮族民歌的旋律常以一個音為軸心,這個是調式的骨干音。旋律的進行圍繞這些調式骨干音的二、三度音程展開,并且骨干音之間也進行著四、五度的跳進。在一些長篇民間歌謠中,常常作六度、七度、八度、九度等音程的大跳進行。
朝鮮族民族音樂旋律中避免出現三和弦的分解和弦進行,這是其旋律中一個很獨特的特質。例如,三個音來連接的純五度,一般不用“1-3-5”,而是用“1-2-5”。這就是在朝鮮族音樂旋律中連接旋律的特點:突出地表現其四度和二度的連接性質。這體現了朝鮮族音樂中旋律進行法上獨有的支配力。
四、節奏
朝鮮族音樂的節奏有著獨特的風格和體系,這和朝鮮族的語言密切相關。音樂的節奏是以這個民族語言的節奏作為根基的,朝鮮族的語言包括聲調、節奏、重音等因素并且本身就包含了音樂的兩個基本要素,音高和長短。朝鮮語不同于漢語,在朝鮮語的詞匯中有長音節和短音節之分,而且它們的位置并不固定,即使是同音同字的詞匯,其不同含義也主要靠言語的節奏來區分,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長后短或前短后長的節奏形式。如朝鮮語的“噢里”(音譯)把“噢”念長些是“鴨子”的意思,念短些則是量詞一根線兒的“根兒”。可見朝鮮語詞的含義,主要靠非均等的、不同長短的節奏的有機結合來表達,這種語音上的特點與朝鮮族音樂的三拍子有密切關系。
長短在朝鮮族音樂藝術中有重要的地位,是朝鮮族民族音樂最富特色的標志所在。朝鮮族的舞蹈曲、唱劇、民謠、時調和舞劇音樂、聲樂、器樂作品等,在創作上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長短節奏形態的影響。可以說,沒有“長短”就不會產生朝鮮族音樂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蹈;沒有“長短”也就不存在朝鮮族音樂的獨特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