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訓教學是實現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位,實現工學結合的重要一環,是培養學生今后的實踐能力,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第一是教師必須具備精湛的業務能力;第二是引導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徹底轉變學習的理念;第三是以電工實訓中的具體情況為例,充分運用好教學評價。
關鍵詞::電工實訓;工學結合;教學評價
在多年的中職電工課的教學中,本人認為中職電工課教學可采用以下方法提升中職電工電子實訓的有效性:
一、 教師必須具備精湛的業務能力
教師在實訓教學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現代培訓中,教師扮演著主持者、參與者、指導者、咨詢者的多重角色,發揮著教練、導師與督導的作用。現代培訓的職能特點是促進和幫助,即由過去以強制性為主的學習轉變為以促進學員學習,作為實訓教師首先要具備工廠車間工人技師和高級技師能力,以一流的業務能力來引領學生獲取專業技能,達到名師出高徒的教學效果。
二、 引導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徹底轉變學習理念
作為教師來說,首先要引導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習觀念、方法和方式,使之適應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以往的教學是老師不斷的講解,學生認真聽就可以,而現代工學結合的理念的引入是,學生要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要學生自己動手,向教師發問,老師轉變身份成為他們的師傅和教練。而我們中職的學生60%都是初中畢業或是初中階段中途退學的學生,他們以前學習的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記,背死書,考試能考出來就是好學生,對于動手能力沒有什么要求。即便是做簡單的物理、化學實驗,也基本是老師做演示,實驗產生的現象、結果要學生記下來,背下去,考試能答出來就可以。但我們中職學校的教學,不但要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強調要以操作技能為主。解決的問題是能不能做出來,會不會做,能不能做得好。即不是一般的習慣性動作,而是通過系統的練習而形成的。學生畢業,用人單位面試,或者到工廠試用,錄不錄用,不是看你能不能背出大段的理論,而是看你能不能做,做得好不好。所以學生來到中職學校后,老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習觀念、方法和方式,盡快使他們轉變為教學的主體,變被動為主動,這個方面需要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有標新立異,要有的放矢,不但要把理論知識運用到位,更要提高動手能力。
三、 以電工實訓中的具體情況為例
(一) 老師要給學生準確的示范與講解工具使用方法
比如一字起、十字起的使用,老師要示范正確的使用方法,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握柄,手掌還要頂住柄的末端,手不得觸及起子的金屬桿,并講解為什么要這樣使用。一是為了防止起子轉動時滑脫。二是避免發生觸電事故。再比如尖嘴鉗、剝線鉗的使用方法。尖嘴鉗有兩個基本用途,刃口可以用來剪斷細的導線,而不能用來剪別的硬度高的東西,特別要強調不允許用來剪起子的金屬桿,因為這樣不但會損壞起子,也會損壞鉗子的刃口。鉗子鉗口較寬的部分用來彎曲導線。在課本板書布線工藝要求中,導線變換走向時轉彎的地方要彎到90度。彎線用的就是鉗子的這個地方。剝線鉗也有兩個基本用途,一是用來去掉導線的絕緣層,不同規格的導線要用相應規格的刃口,老師要做準確的示范。如果刃口與導線規格不匹配會出現的情況:刃口大,絕緣剝不掉。刃口小,會損傷線芯。而在課本板書布線工藝要求中明確提出,布線時嚴禁損傷導線的絕緣和線芯。另一個是開口后端的長刃口,用途與要注意的問題與尖嘴鉗刃口一樣。
(二) 對布線工藝的規范要求
如果沒有老師的示范講解,恐怕很少有學生知道是什么意思。針對我校的電工實訓,不反圈,主要是指接按鈕線。因為我們不用冷壓接頭,接按鈕線時,要把線多剝開一點,根據螺絲左松右緊的規律,把剝開的一小段按順時針方向纏繞在螺絲上,再用尖嘴鉗把線根部收緊,緊螺絲。這樣線與接線樁的接觸就良好,牢固。下一個班的學生拆線時,只要一松螺絲,很容易就能把線拆下來。反圈,也就是纏繞的方向是逆時針,緊螺絲時,線可能被回松而脫落。老師做好示范,不但可以使學生學會正確的接線方法,還可以避免按鈕的人為損壞。個別學生為了簡便,直接把按鈕的螺絲拆掉,把導線插在螺絲孔里,再把線頭彎曲。下一次另一個班的學生來拆線時,只要稍微一使勁拉,按鈕的接線樁就會被拉直而使按鈕損壞。另外有些班級的學生接線時,把接到接線樁上的線剝開很長的一段,這個在教材上有明確的說明,接線時不能“露銅過長”,因為這樣在實際通電時很不安全,容易發生觸電的危險。這種情況可能也是因為老師沒有做好示范講解工作,如果單看“露銅過長”幾個字,學生很難理解是什么意思。所以我認為,作為上電工實訓課的老師,不能“光說不練”,而是應該要求學生怎么做,自己先要示范,講解。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中職電工電子實訓的教學評價上,要與教師的實訓前指導、實訓中指導和驗收指導結合在一起,認真做好教學評價,每一個項目都有評價機制和分數作為補充說明,使教學真正意義達到實現。
作者簡介:
唐霞,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