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能力是學生最基本的素質之一。當今數學知識越來越接近真實生活。學生能力高低,關乎學生日常生活的質量,更關乎學生學習數學及其他學科的成效。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每一個數學教師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計算;能力;成效;課題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數學教材越來越接近于學生周遭的現實生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到孩童,大到古稀,可以說計算伴隨著個人的每時每刻。計算能力對人的生活品質是一種必需品,培養人的計算能力顯得十分重要。
計算能力是小學生最基本的數學素質之一,也是每位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之一。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其學習數學及其他學科的成效。因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和任務之一。
一、 在生活情境中學習計算
在現行教材中,應用題都是作為理性的一個證明和實踐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的實踐中,最終要通過計算達到理解與掌握的結果。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進行發掘創造,用貼近學生的周遭生活形式,創設一種立足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如臨其境,從中觀察,思考,進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引入計算學習,理解計算過程。
在教學二年級“混合運算”時,教師在課堂上展示了許多種學生喜歡的花,并為每種花標上價錢。根據場景,教師現場創設問題情境:三八婦女節就快到了,同學們想送束花給媽媽嗎?如果你要買花送給媽媽,你想怎么買呢?準備要花多少錢呢?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設計方案,然后進行列式,計算,得出結果。之后分小組交流,然后展示不同方案的計算過程。接下去,教師再從買花的數學問題延伸到生活其他類似的數學問題。
教師設計這樣的生活場景,生動地把計算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對數學計算不會感到擔心、害怕,而是產生了迫切的親切感、興趣感,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專注,學習效果非常好。
二、 在自主探究中學習計算
縱觀計算教學,一大部分的新知識是在原知識上的遷移、變化、綜合而成。根據小學生學習的建構特點,教學中應由教師牽著教,轉向學生主動學的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把新知通過比較、分析、聯想等方法,獲得認知與經驗,逐漸將新知納入自己的已有知識體系之中。因此,教師在計算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
在教學三年級“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教師同樣秉持著以學定教的理念,上課伊始,就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探究:有一個書架,有12層,每層放書14本,這個書架一共放了多少本書呢?14×12=?讓學生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嘗試解決問題。學生通過探究,產生了多種算法:
①14+14+…+14=168
②12+12+…+12=168
③14×10=140 14×2=28 140+28=168
④12×10=120 12×4=48 120+48=168
⑤14×6×2=168
⑥12×2×7=168
⑦14×12=168
⑧14×20-14×8=168
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對多種計算方法特點的進行比較,分析等,得到了知識、樂趣、方法等,同時又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理解得很深刻。
三、 從教學目標中,充分培養學生的計算素養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理解并掌握計算法規,準確、熟練地計算;要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在讓學生選擇自己的方法來理解;在計算速度和難度上有所降低,重視學生的心算、口算及估算的能力,要求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過程;能結合現實素材理解運算順序,能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對結果合理性進行判斷。因此,在計算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計算素養。
(一) 重視學生口算與估算素養的培養
口算和估算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筆算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和估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命題。
口算是所有計算的基礎。教師在計算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強化訓練學生口算能力。教師可根據教材中的題目,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編寫一定數量、形式多樣的練習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而培養學生口算計算的靈活性、敏捷性,使學生在具體的口算計算實踐中,計算又快捷又準確。
估算是現代數學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生的計算能力中,具有相當重要地位。良好的估算能力,將為學生數學的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平常的計算學習中,算前算后估算,不斷提高學生的估算素養。
(二) 在運算法則的理解與掌握中培養素養
在計算教學中,無論是整數、小數還是分數,以及綜合的計算,都有各自按規則的計算策略。同時在規則中,蘊含著生動的算理。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必要的運算法則、各類運算法,還要將抽象有算理,生動化,生活化,這是每一個學生提高數學計算能力的重要基礎。當學生的運算法則了然于胸的時候,在運算中,即使教師不教,大部分學生也能自學,也會進行正確的計算。重視學生運算法則的理解與掌握,于形成學生的計算技能,非常重要。
(三) 重視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
計算是一項嚴謹的事情,不能有半點馬虎。在計算中,一步錯,就會造成步步錯。因此,好習慣的養成,是學生計算能力提高的素養之一。在平常練習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生活化、有效的口訣,如在計算時,先看一看,再想一想,再算一算,最后查一查等方法。對要計算的題,勤打草稿。對計算的結果,進行驗算等。對錯的題,要先觀察,再分析,想對策。這樣反復實踐,促成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
總之,計算教學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安煌娜藢W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在計算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要以學生的需要為眼點,不斷發掘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生活,形成有效策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不斷夯實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
[2]陳光,王迎冬.中國兒童數學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6(3).
作者簡介:
張華明,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磁灶鎮三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