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 偉 張男星
《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積極采用第三方評價,提高科學性和公信度。在相對穩定支持的基礎上,根據相關評估評價結果和資金使用管理等情況,動態調整支持力度,增強建設的有效性。對實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的適當加大支持力度;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適當減少支持力度”,隨后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也在動態管理一章中對于大學建設中期和建設末期的評價問題進行了論述。由此可見大學評價的重要意義。
徐輝,中國民主同盟(以下簡稱“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為進一步對大學評價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入的理解,本期“高端訪談”欄目由主編張男星、特約記者郭偉對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徐輝進行了專訪。

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 徐輝教授
●大學自誕生以來,某種形式的大學評價就一直存在,只是形式和特點與今天很不相同。其含義是非常廣泛的,教育督察、專業評估、學科評估、特色評價、質量認證等都屬于廣義的大學評價,甚至大學分類也在某種程度上屬于大學評價。在現代社會,大學必須接受評價,也承受得起評價。
《大學》:尊敬的徐教授,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我們的專訪。我們知道您曾在1999-2006年期間擔任過浙江師范大學的校長,您對于大學評價有著什么樣的總體認識呢?
徐輝:大學評價非常重要,但它不是一個新事物。其實自從大學誕生以來,某種形式的大學評價就一直存在,只是形式和特點與今天很不相同。近些年來,各種類型的大學評價如雨后春筍大量涌現,有些人以為大學評價是件新鮮事物,其實并非如此。例如19世紀中葉,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辦學存在很多問題,校風校紀很差,但因為大學有自治傳統,政府管不了它們。1850年就成立了英國皇家牛津大學委員會和皇家劍橋大學委員會,對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的教學管理、教風學風等進行專題調查。1852年發表的調查報告要求兩所大學改革行政機構,增強民主管理,整頓校風校紀,加強學科建設。
什么是大學評價?其含義是非常廣泛的,教育督察、專業評估、學科評估、特色評價、質量認證等都屬于廣義的大學評價。但有一個問題,大學分類算不算評價?這是有不同看法的。評價必然含有價值判斷,分類則不一定如此。例如,影響廣泛的美國卡內基高等院校分類(The Carnegie Clas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從1970年開始就對美國所有經過認證并享有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院校進行分類,所分類型包括博士學位授予院校(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碩士學位授予院校(Mast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學士學位授予院校(Baccalaureate Colleges )、協士學位授予院校(Associates Colleges)、特殊類型院校(Special Focus Institutions)、部族類院校(Tribal Colleges)和其他院校(Not Classified)等。按理說這種分類不算是一種評價,就像我們對植物和動物進行分類一樣,并不具有價值判斷。但是在我們的話語體系里面,分類經常是最重要的評價,哪所大學屬于“985”的,哪所屬于“211”的,現在說哪所屬于“雙一流”的,許多人都認為是對大學最重要的評價。進入哪個圈子里面就屬于哪個圈子的玩家,如果不在這個圈子里面——對不起,圈子里許多重要的事基本上沒有你的份。
《大學》:您認為該不該對大學進行評價呢?
徐輝:這個問題爭議很激烈。從根本上說,這里涉及大學的使命問題。著名大學研究專家亞伯拉罕·弗萊克納(Abraham Flexner)曾經說過,“假如我們可以解散現有的大學,隨心所欲地重新組建,那么我們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大學呢?我們不會把大學都建成一樣的——都像英國的、法國的、美國的或德國的。但是不管留下多大的余地去考慮民族性和傳統的不同,我們都會注意到學者和科學家主要關心四件事情:保持知識和觀念;解釋知識和觀念;追求真理;訓練學生以傳承事業。”
反對大學評價的人有很強硬的理由,第一個理由是追求真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很難在短期里對科學活動進行評價。我們現在經常聽到的反對大學短期評價的理由就在于此。曾經有一個笑話,說明了理解真理的艱難和科學評價的困難。1930年,德國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對論的書,書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證明愛因斯坦錯了》。愛因斯坦聞訊后聳聳肩道:“100 位?干嗎要這么多人?只要能證明我真的錯了,哪怕是一個人出面也就足夠了。”對科學真理對錯的判斷不能簡單實行一人一票“民主”決斷,還是要尊重科學規律,由科學實驗和科學觀察來驗證。
反對大學評價的第二個理由是大學理當追求創新和多樣化,評價會導致一致性和趨同性,最終扼殺創新與多樣性。這也是反對大學評價方面說得比較多的理由。
反對大學評價的第三個理由是大學評價導致大學追逐功利性,結果是重理輕文、重工輕農、重大輕小,重綜合輕單科,重指標輕內涵。坦率地說,大學評價在現實中的確出現過不少類似問題。
反對大學評價的第四個理由是從維護大學辦學自主權(Autonomy)方面考慮的。尤其在國外,大學自主辦學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如牛津和劍橋說起來已經有800 多年的自主辦學傳統。通過大學評價干涉大學自主辦學,在有些人看來破壞了大學自主辦學的傳統。
而另一方面,贊成對大學進行評價的理由也很充分。第一,大學舉辦者和出資人有權監督、評價大學辦學狀況。你拿我的錢辦學,卻不允許我對你進行監督評價,這到哪里都說不通。你的Autonomy (自主權)很重要,我的Accountability(績效制)也很重要,我代表納稅人給你投了那么多的錢,給你那么多資源,你說我不要管你,不要評價你的辦學成效,這是沒有道理的。任何企業和事業單位都要接受績效評價,為什么對大學就不能進行績效評價呢?
第二,現在大學已經不是象牙塔了,已經從以前的“邊緣性社會組織”轉變成今天的“關鍵性社會組織”,其事業具有重大的公益性和社會性,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公眾對大學進行社會評價是他們的權利和自由。
第三,良性的大學評價是啄木鳥,有利于大學消除弊端,強身健體。
我認為贊成與反對大學評價都有理由,但兩者之間的矛盾并非不可調和。在現代社會,大學必須接受評價,也承受得起評價,但無論對大學評價怎么做,關鍵的是必須理解并尊重大學辦學的特殊規律,理解并尊重大學學者探求真理的艱苦性與長期性,理解大學評價自身的局限性。
●行政性評價的特點是聲望巨大,權威性高,導向性也很強。高等院校最看重的還是行政性評價,行政性評價對高等院校的資源分配、聲望等級具有最直接的決定作用。但行政性評價面臨一個突出的問題,即如何處理公平與效率之間的矛盾。
《大學》:大學評價中最為重要的可能就是行政性評價了。中國大學的絕大部分資金都來源于政府,行政性評價直接關乎一所大學是否能從政府那里獲取更多的資源。您是如何看待行政性評價的?
徐輝:在各種大學評價中,行政性評價具有特殊重要性,因為行政性評價是跟資源分配、聲望等級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行政性評價的特點是聲望巨大,權威性高,導向性也很強。高等院校最看重的還是行政性評價,行政性評價對高等院校的資源分配、聲望等級具有最直接的決定作用。一所“211 工程”院校與一所非“211 工程”院校,一所“雙一流”院校與一所非“雙一流”院校,其資源和聲望差別是很大的,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但行政性評價面臨一個突出的問題,這一點中外都一樣,即如何處理公平與效率之間的矛盾。在對大學進行了某項評價之后,得到的結果有好有差,手中的資源應該用來支持好的院校還是差的院校?如果都給好的院校,結果是好的院校越來越好,差的院校越來越差,但那些差的院校有可能正是長期得不到合理資源分配的院校。在這個問題上,行政性評價面臨同樣的困境。
學術講求競爭,但是評價傾向固化,這一點是要防止的。如果評價導致分類固化、階層固化、聲望固化,削弱了大學和學術的競爭,結果會非常不利。現在“雙一流”計劃里面引進了滾動淘汰競爭機制,這一點很好也很重要,值得倡導。
●在各種大學評價當中,專業性評價最值得加強與完善。專業性評價當中最有價值的是同行評估,但現在我們的同行評估機制和風氣還不理想,也不完善。獨立的、科學的、真誠的、大膽的專業性評價對大學發展極其寶貴,我們應該努力培育這種機制環境。
《大學》:專業性評價也是重要的一類評價,您如何看待專業性評價?
徐輝:在各種大學評價當中,專業性評價最值得加強與完善。專業性評價當中最有價值的是同行評估,但現在我們的同行評估機制和風氣還不理想,也不完善。誰最有資格評價一項尖端前沿的科學研究?必然是同行專家。誰最有資格評價一所大學辦的好壞?當然也是同行管理人員和學者專家。專業性評價不是簡單地看幾個指標或數據,而是要深入到理念核心、創新機制?,F在經??吹降氖莾刃袑<也桓掖竽懻f話,外行評價卻四處泛濫,這不是一種好的現象。獨立的、科學的、真誠的、大膽的專業性評價對大學發展極其寶貴,我們應該努力培育這種機制環境。相比行政性評價,專業性評價還有一種很好的緩沖機制,這種機制在英國和香港大學經費撥款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值得我們研究與學習。
●社會性評價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能夠廣泛體現民意,形式類別多樣,但其具有極強的功利性目的。我們應該客觀看待社會性評價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可以作參考,但不要為其所左右。
《大學》:現在社會上的評價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您是如何看待社會性評價的?
徐輝:現在以媒體為代表的社會性評價越來越多,所以這個問題要特別講講。社會性評價有什么特點呢?一是影響越來越大,二是廣泛體現民意,三是形式類別多樣,四是功利性目的顯著。從積極方面來講,社會關注大學是件好事,畢竟大學的生源來自社會,同時大學也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大學的許多科研成果也要到社會中去應用。社會性評價有利于大學對社會需求做出積極的、及時的和客觀的反應。但是大學對社會性評價也要有定力,不能隨波逐流,失去自我。社會性評價難免有功利性目的,記得美國有個著名的雜志對大學進行排行,主編說如果每年評價結果都一樣,都是哈佛大學排第一,公眾就會對大學排名失去興趣,知道結果就那樣,不會變化。因此有時必須要動一動排行榜,有時讓耶魯大學排第一,引起公眾對排名變化的興趣,提高雜志的銷售量。這種功利性目的對企業可以理解,但對大學的評價就失去了客觀性和科學性。因此我們應該客觀看待社會性評價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可以作參考但不要為其所左右。
國外的大學社會性評價有很多,如大家所熟知的英國每年發布的的THE 和QS 大學排行榜,美國的US News 和福布斯大學排行榜等。
●現在比較多的看法是大學承擔教學(Teaching)、科研(Research)和服務(Service)功能,相應地也有圍繞這些功能進行的大學評價活動。此類看法存在的問題也很多,如把大學的服務功能簡單地理解為科技成果轉化,并據此發表排行榜。
《大學》:大學具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因此也有了針對此的功能性評價,您是如何看待的?
徐輝:現在比較多的看法是大學承擔教學(Teaching)、科研(Research)和服務(Service)功能,相應地也有圍繞這些功能進行的大學評價活動。教學評價的典型例子就是本科教學評估和專業認證,當然專科和研究生教學評估活動也很多。功能性評價現在存在的問題也很多,例如科研評價都離不開師資隊伍水平評價,許多評價都給出了所謂“客觀”“權威”的數字,仔細分析起來問題卻很多。
我想舉一個例子,例如諾貝爾獎,在諾貝爾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是1911-2018年期間各項諾貝爾獎(包括經濟學獎和和平獎)總共是590 項,獲獎人數為935 人。但是許多大學排行榜或評價中的諾貝爾獎獲獎人數加起來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有一個廣為引用的大學排行榜,統計出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諾貝爾獲獎人數為158 名,但我們打開哈佛大學的網站看一看,它統計本校的諾貝爾獲獎人數為48 名,相差甚多。我很贊成哈佛大學的這種嚴謹態度,實事求是是要有定力和勇氣的。
再講講社會服務。我們現在有的大學評價,把大學的服務功能簡單地理解為科技成果轉化,并據此發表排行榜。有一項公開發布的大學社會服務排行榜,根據大學獲得的企業科研經費、校企合作論文和技術轉讓收入作為排行依據,排在前面的自然都是理工類院校。前十名中沒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因為這些大學的上述三項指標都比不過頂尖的理工科院校。但是社會服務只是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嗎?顯然不是,那些師范類、藝術類、財經類、語言類院校的社會服務作用一定小于理工類院校嗎?不能這么看,也不能這么評價大學的社會服務功能。
●大學特色性評價現在做的很活躍,也越來越多,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應加以鼓勵。但是有些特色性評價也容易引發誤導,如大學畢業生薪酬水平評價會引導考生“一切向錢看”,會引導大學考生過于追求大學教育的外在和功利的價值,忽視自身的興趣、能力與愛好,扭曲大學教育的真正價值。
《大學》:現在也逐漸興起了特色性評價,您是如何看待這種評價的?
徐輝:大學特色性評價現在做得很活躍,也越來越多,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應加以鼓勵。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畢業生就業水平評價、辦學成本效益評價、國際化水平評價等等,都很有特色。還有國際上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評價、大學社區服務貢獻評價都很有意義。但是坦率講有些特色性評價也容易引發誤導。比如說大學畢業生薪酬水平評價,哪些大學畢業生薪酬高,哪些大學畢業生薪酬低等這樣的評價長期做下去的話會產生誤導,會引導考生“一切向錢看”。這類評價會引導大學生過于追求大學教育的外在和功利的價值,忽視自身的興趣、能力與愛好,扭曲大學教育的真正價值,這對國家需求和個性發展都是不利的。
《大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