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志國
(四川省眉山市畜牧站,四川 眉山 620010)
近年來,眉山市嚴格按照省、市脫貧攻堅要求,堅持把發展現代畜牧業作為振興鄉村、繁榮農村經濟的一項支柱產業,用發展的思路做強產業、消除貧困,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扶貧開發路子,使畜牧業在決勝脫貧攻堅和鞏固脫貧成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統籌安排產業扶貧開發任務,制定年度實施方案,落實具體幫扶措施。二是建立目標考核機制,把扶貧攻堅任務納入區縣目標績效考核,把責任落實到人、到事、到部門,推動產業扶貧工作有序深入開展。三是堅持效果導向,采取進村入戶、現場查看、走訪問詢、翻閱臺帳和座談交流等形式定期開展督查檢查。
2.1 深化產學研協作 與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等科研單位共建專家服務站12個,轉化科研成果6項,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0余項。
2.2 開展進村入戶服務群眾活動 選派1158名有豐富工作經驗的科技人員實地現場指導圈舍建設、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工作,先后開展各類技術培訓130余次,培訓130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0.2萬余份,養殖技術要點掛圖2.6萬余張,明確每個貧困戶的幫扶責任人、幫扶內容、幫扶措施、脫貧時間等,實行臺賬式管理。
2.3 開展定點幫扶市畜牧局先后幫助聯系村(仁壽縣曹家鎮清泉村)落實發展項目4個,資金240萬元,引導貧困戶成立仁壽縣曹家鎮互助更生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依托四川九升食品有限公司帶動,實行“公司+支部+合作社+貧困戶”和“六統一”(統一圈舍修建、統一飼養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供苗、統一防疫、統一市場銷售)模式,將政府扶持、金融支持、公司帶動、協會組織、群眾參與等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鵪鶉特色養殖。目前,全村已建成鵪鶉養殖場10個,存欄鵪鶉16萬只,配套種植核桃樹900畝(1畝≈667平方米),養殖鵪鶉每戶貧困戶年可增收3萬元,村集體經濟年增加2萬元以上。
一是結合地域特色和產業基礎,為每個村選準一個以上產業,幫助有意愿養殖的貧困戶確定一個既能干得下、又能干得好的養殖項目,培育具有當地特色的優勢產業。二是采取“1人+N戶”的聯系方式,每戶貧困戶落實一名畜牧科技人員進行結對幫扶。三是按照“科學規劃、適度規模、標準養殖”的要求,指導有條件的貧困戶新(改、擴)建一棟標準化圈舍。四是開展專題培訓,讓每戶貧困養殖戶掌握一門養殖技術。五是選擇一個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帶動,引導龍頭企業與貧困養殖戶建立良好合作關系,保障農戶持續穩定增收。六是以年出欄生豬50頭、林下雞1 000只、肉羊100只、肉兔2000只以上的適度規模養殖為重點,實現每個貧困戶年均增收10000元以上。
按照生態化、標準化、集約化、智能化的方向,高標準、高規格打造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強力推進正大集團仁壽1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和東坡300萬只蛋雞產業園項目、華西希望200萬頭生豬一體化暨屠宰加工項目及蒙牛二期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推進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帶動貧困戶就近就業。按照"合理布局、一次規劃、分年實施"的原則,對于有強烈脫貧愿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集中力量優先扶持,引導適度規模養殖,培育養殖業主,發展家庭牧場,讓這一部分貧困戶先脫貧、先致富,樹立典型、培育亮點,引導貧困戶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引導溫氏家禽、巨星農牧、正大集團等龍頭企業廣泛參與脫貧攻堅,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農戶、連市場、擔風險、敢兜底”的優勢,采取“公司+貧困戶”的產業化模式,實行“公司出資金、供技術、抓銷售和農戶建圈舍、出勞力”的合作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養殖項目,解決龍頭企業找地難、污染治理難、疫病防控壓力大等難題,彌補貧困戶缺資金、缺技術、缺市場等短板,實現互利共贏,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畜禽種業轉型升級,眉山萬家好種豬繁育有限公司成功創建為省級生豬核心育種場,帶動農戶年出欄生豬7萬余頭,眉山溫氏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成功創建為國家級家禽核心育種場,帶動農戶年出欄肉雞1 500萬余只。支持電商企業發展農村服務站,打造一批“互聯網+特色農業”營銷平臺,依托2018全國蜂業大會暨中國(眉山)蜂產品博覽會在眉山召開的契機,抓好優勢特色畜產品宣傳推介,擴大品牌影響,促進產銷銜接,破解畜禽產品外銷難題。
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支持畜牧專業合作社建設項目、牛羊標準化生產基地縣項目、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納入扶貧攻堅惠民政策指南,重點對貧困戶建設標準化圈舍、購買種畜禽等環節給予補助。加強金融服務,積極爭取銀行扶貧貼息貸款支持,對貧困戶實行免抵押擔保、基準利率放貸、扶貧資金貼息、縣建風險金補償的小額信貸政策,通過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等形式,幫助貧困戶解決融資難題。將貧困戶納入開展特色畜牧業保險和畜產品價格保險試點范圍,擴大保險覆蓋面,防范市場、疫病風險損失,避免脫貧戶再次返貧。
7.1 全域推進種養循環發展,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堅持“養殖不污染,污染不養殖”的原則,大力推廣洪雅縣糞污管網輸送模式、丹棱縣“3211”模式,開展異位發酵床糞污零排放治理技術試點示范,建成種養循環示范基地12個,實施種養循環提升工程314個,在402個養殖場開展了“異位發酵”治理技術試點,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2.2%。
7.2 狠抓動物防疫和人畜共患病防控,確保動物衛生安全 建立完善市、縣區兩級疫情定期分析會商機制,科學設定豬病、禽病、牛羊病市級定點流調縣和36個市級定點流調點,抓好重大動物疫病監測,為指導全市動物疫病科學防控提供了技術支撐。
7.3 加強執法監管,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推進"眉山智慧動監"建設,建成眉山動監執法智能系統,2018年共辦理動物衛生監督行政處罰案件49個,查處經營假劣獸藥及無證經營案件18個。全市55家生豬屠宰場點,全部派駐官方獸醫,實現網絡電子出證,監管率達100%。加大抽樣檢測力度,抽樣飼料產品524個,合格率達99.8%,完成“瘦肉精”監督檢測12.2萬頭份,省級畜產品例行抽檢合格率達99.2%,生鮮乳抽樣監測1592頭份,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