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辰



1983年7月的一個早上,在伊犁衛生防疫部門工作的李維東受到尼勒克一戶牧民邀請,到他家做客。老牧民家后有個美麗的高山湖泊,熱愛攝影的李維東為了拍到美景,攀爬到懸崖峭壁之巔。他突然發現對面巖石縫里冒出一個灰灰的小腦袋,一瞬間又鉆了回去,李維東屏住呼吸等待它再次出現。
紅紅的巖石間,長著幾簇綠油油的紅景天,不一會兒,小家伙又出現了。它扭動著身子,在幾近垂直的巖壁上又蹬又爬,看起來像鼠又像兔。毛茸茸的圓耳朵直楞楞地豎在頭頂,和其他鼠兔不同的是,它的額頭和側頸有三處棕色斑塊。
初遇之后,李維東帶著鼠兔標本下了山,問遍了老牧民,誰也不認識。最后,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馬勇推測這可能是個新物種。李維東非常激動,他怕這個小家伙的命名權被鄰國學者搶走,決定加大野外調查力度。
可是確認新物種需要足夠的標本,得經常入山,一次來回至少大半個月。家里孩子老人都需要照顧,妻子一個人怎么應付得過來?李維東抓心撓肝地掛念著那些小家伙,更怕它們的命名權被鄰國學者搶走。那段時間,李維東總是神情恍惚的樣子,妻子得知了他的心事,果斷地說:“不讓你去做你喜歡的事情,你成天心神不寧,我的心里也不會快活。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垮不了!”第二天,李維東發現妻子早就不聲不響幫他準備好了衣物、帳篷、食物等。
李維東每次外出,少則十天半個月,多則兩三個月。歸家后,他搶著洗衣拖地做飯,只是他燒的菜不是炒糊了就是做咸了,洗過的衣服妻子也要返工一次。李維東憨憨一笑,抱歉地說道:“你是我們家的大功臣,我離不開你呀!”妻子總是笑著打趣他,“你是我們家的稀客,更辛苦!”
接下來的2年,李維東一有空就往山上跑。“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漫長的地毯式搜尋調查,1985年8月12日,李維東和同事終于在最早發現點的東側20公里處成功采集到了2個鼠兔標本,李維東長長舒了一口氣。就在大家歡天喜地準備下山時,濃霧卻封鎖了整個山頂,四面懸崖,根本看不到下山的路。天色轉暗,無奈中,李維東和其他兩個同事用碎石壘了個小窩,三個人擠在里面,頭頂著雨衣凍了一夜。帶著鼠兔回營地的那天正好是李維東的30歲生日,他看著兩只鼠兔,覺得得到了生平最滿意的生日禮物。
如何給新種鼠兔命名呢?有人提議,“就叫‘李氏鼠兔”!李維東深思熟慮后,決定用自己熱愛的家鄉的名字命名——伊犁鼠兔。從此,世界動物史冊上又多了一個由中國人命名的動物。1986年,李維東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后,特意把它遞到妻子手上,真誠地說道:“這個功勞我不敢獨占,它有你的一半。”
為了深入研究伊犁鼠兔的生活習性,李維東在家養了一只。和一般鼠兔不同,小家伙喜歡白天東奔西躥,晚上安安靜靜睡覺。李維東的女兒和兒子把它當成寶貝,每天放學后就圍著它轉,追著它跑,給它喂東西吃。朝夕相處中,膽小的鼠兔漸漸不怕人了,自從它爬到女兒的床上大便過一次后,每次要大便時都會到她床上蹲著。女兒哭笑不得,“為什么它會把我的床當成廁所?!”養了十個月后,這只鼠兔患病死了,女兒和兒子傷心了好久。女兒叮囑李維東:“爸爸,你要做伊犁鼠兔的保護神,要讓它們越來越多。”
李維東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扛著沉重的設備,徒步穿越3座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主峰,到伊犁鼠兔觀測點觀察。為了觀測到鼠兔,李維東走的路線連當地人都不知道。由于伊犁鼠兔出沒的地區多為陡峭山壁,因此紅外相機的布置地點也十分險峻。
隨著對伊犁鼠兔的研究逐漸深入,李維東發現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甚至瀕臨滅絕。于是他主動申請調到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工作,全身心踏上了伊犁鼠兔、野駱駝、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保護之路。
在野外調查,經常遭遇各種突發事件。車經常陷在沼澤里,一挖就是三五天,長則八九天,食物就是壓縮餅干、罐頭之類的,而且還要隨時防御野生動物的攻擊,甚至還有在廣闊的山脈行進面臨迷路的風險。
1997年,李維東參加羅布泊野駱駝保護區的規劃考察。一行人騎著駱駝載著物資向羅布泊深入挺進。沒想到,進入羅布泊后,大漠深處刮起了狂風,沙暴卷著砂石呼嘯翻滾。一時間黃沙蔽日,昏天黑地,大家躲到巖石后避風。第二天,晴空萬里,隨隊的15峰駱駝竟然蹤影全無——駝群集體大逃亡啦!所幸,三天后,他們找到了駝群,順利完成了科考任務。
這次李維東差點把命丟在羅布泊,回家后他卻什么也沒說,他不想妻子成天為自己提心吊膽。直到幾年后央視為李維東拍攝專題片,妻子才從電視中得知他遭遇的那些危險。
2009年,李維東關于鼠兔的最新研究獲得了第三屆SEE·TNC生態獎優秀獎,同時他還獲得了“綠色領導力”培訓獎學金。這年4月,他帶著妻子一起去北京領獎。在他心里,虧欠妻子太多太多,趁著這個機會他要好好陪妻子逛逛北京城。
他們牽著手漫步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李維東指點著左右周圍的建筑說:“我們整整二十年沒來北京了呢!”“以后你年年獲獎,我年年陪你來!”妻子笑道。其實這次妻子跟著來,主要是不放心李維東的身體。常年在野外考察,李維東的身體早就出現了問題,無論走到哪里,包里都裝著速效救心丸。“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老李,你心臟有問題,叫我怎么放心你一個人出門呢!”妻子在心里默默念叨著。

2006年,李維東再次帶隊前往天山一號冰川考察,有很多牧民在一號冰川附近采挖及叫賣雪蓮、紅景天,時常有牧民圍上來向李維東兜售自己的雪蓮,李維東看得直皺眉頭。
大家爬到觀測點,連著蹲守了幾天幾夜,結果再次令人失望,伊犁鼠兔仍然蹤影全無。二十多年過去,伊犁鼠兔的數量竟少了一大半。李維東分析是氣候變暖、生存條件惡劣導致的。他認為,再不人為保護,伊犁鼠兔會消失得更快。在李維東的呼吁下,2010年開始,每年的7月24日被定為“伊犁鼠兔物種日”,伊犁鼠兔保護地也建立了起來。
2014年7月,李維東帶領考察隊在精河縣木孜克冰達坂布設紅外觸發相機時,消失了22年的伊犁鼠兔突然闖入視線,當時小家伙正躲在巖石后面,小耳朵豎起,看起來十分警覺。李維東立刻用相機記錄下了這珍貴的一瞬間,拍下照片時他的心跳得厲害,像邂逅久別的老友。
只是一想到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李維東就覺得有一種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是啊,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加入保護伊犁鼠兔的隊伍中來。2015年,李維東成立了“李維東自然生態保護服務工作室”的環保NGO組織,許多志愿者加入進來參與伊犁鼠兔的保護工作。
有一次,去一號冰川放置紅外相機,志愿者施蘭帶著她11歲的女兒佳婧隨行,她們成了隊伍里最大和最小志愿者組合。一路上,都是懸崖峭壁的蜿蜒山道,山上不時滾落巨石,車上的大人們腳板心都抓緊了,佳婧卻顯得很鎮定。佳婧爬起山來一直沖在前面,完全不輸隊伍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在李維東老師的指導下熟練地安裝紅外相機、換電池。當大家圍著李維東的電腦查看相機里的記錄時,可愛的伊犁鼠兔被記錄到了。看著它那肥嘟嘟的屁股一扭一扭的,大家都笑開了。
伊犁鼠兔的萌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一個網名叫“兔兔”的姑娘買了一部紅外相機,幾經輾轉,終于寄到了“李維東自然生態保護服務工作室”。
受到李維東的影響,女兒從小就喜歡大自然、喜歡小動物,成年后,女兒也從事環保方面的工作。2019年春節,李維東帶著女兒和小外孫女一起去天鵝泉看天鵝。1歲3個月的小家伙成了那天最小的觀鳥者。
天鵝泉湖畔榆樹和蘆葦結了厚厚的霧淞,太陽升空后,霧淞被染成一片金色,寧靜的水面上慢慢升起薄霧,翩躚起舞、婀娜多姿的疣鼻天鵝和各種鳥兒時隱時現,宛如一幅油畫。李維東指著各種鳥兒告訴小外孫女它們的名字,講解它們的經歷。女兒靜靜地聽著,心里蕩起層層漣漪,十年前,也是春節,也是在這里,父親也曾這樣告訴自己關于那些鳥兒的故事。
2019年春節沒過完,李維東的隊伍已經集結完畢,開始了新一年的考察之旅。元宵節這天,他們行駛在阿勒泰荒野上。到了飯點時,李維東把輪胎放在雪地上,吃著方便面,幽默地對著鏡頭說,“老婆,請允許我在圓形餐桌前祝你元宵節快樂!”
李維東相信自己和伊犁鼠兔有著特殊的緣分,如今這緣分岌岌可危,他希望有更多年輕的接班人,把保護伊犁鼠兔的工作進行下去。
責編/劉維笑
E-mail:14641101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