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宇 顧佳赟

作為資源型城市最典型的代表,煤城近年來備受關注,也數次成為全國兩會熱議的話題。
2019年的全國兩會上,多位煤城市長、全國人大代表公開闡述當地的轉型路徑:
從延長資源型產業鏈、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節能減排等三方面出發,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謀劃“不唯煤、超越煤”,在創新發展上著力打造非煤支柱產業群,力爭實現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新產業格局。
要“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推動資源型城市真正轉身。
……
煤城轉型,是大勢所趨。
過去的竭澤而漁,在數十年后,導致眾多城市資源枯竭,社會焦慮。“先建礦后規劃”“先地下后地上”“先生產后生活”的發展模式,帶來的是城市空間和民眾生活的雙重“沉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資源型城市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更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煤城轉型,亦是一場戰役。
這場戰役中,資源型城市無論選擇怎樣的未來發展路徑,都必須把握好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內在聯系,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打贏這場戰役的關鍵,更在于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城市和經濟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煤城才能真正成為幸福宜居的“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