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與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是分不開的。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對自己書寫的課堂教學感到不知所措,由于接受到了大量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原則,受自身教學水平的限制,不知道應該如何將這些教學理念和教育原則轉化到實際的教學中來。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夯實自身教學的基本功,促進個人專業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教育基本功;教師專業素養;方法
一、 前言
關于教學基本功和專業素養的聯系,成為新課改之后一個重要的議題。我們應該在界定教學基本功與專業素養的內涵與外延的基礎上,尋找具體的方法和途徑,以教師素養的提高帶動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 夯實教學基本功的方法
(一) 培養數學教育情感
干一行,愛一行。成熟的教育工作者會對教育行業心存敬畏和眷戀。發自內心的情感是教師教育行為的根本動力。就像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教師不僅是學科教員,還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導者和道德的引路人。如果對所在行業和所教學科沒有深厚的感情,是不可能踏下心來苦練基本功、提專業素養的。數學教師對學科的熱愛也會反映在師生關系的建立上,熱愛教育和學科,教師會主動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散發出獨特的人格魅力。試想,這樣的老師怎么會得不到學生的喜愛呢?所謂的教學相長也就在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路上自然的達成了。
(二) 堅持基本功訓練
干一行,鉆一行。一個合格的數學教師首先需要具備較高的數學底蘊和專業素養。對初中數學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精通初中數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內容系統結構。從宏觀上說,應該對數學所蘊含的文化價值、人文思想、美學內涵和辯證規律有自己獨立的理解與思考,具備作為教師的引領作用,也具備作為教育者預判和審讀的眼界,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個人的數學知識,敏銳地捕捉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辯證聯系,讓理論和數學實踐產生橋接。從微觀上來說,教師需要修煉把握教材、理解教材、設計教學的能力。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的具體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搭建學習環境,整合學習資源,為學生完整的呈現出來,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一個客觀理性地評價。簡而言之,開展基本功應該著眼于大局,落實于具體,把教學的各個環節用基本功串聯在一起,實現步步扎實與深入。
(三) 加強教學反思
一個具備獨立思考和自我反省能力的教師,會自覺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育行為,不僅是在課后進行反思,而是把其貫穿于教學的前、中、后各個階段。傳統的教學反思有寫教學日志、做案例分析、小組教學研討。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下的教學反思形式更加多樣。如錄制課例進行分析、在教育平臺請教專家、在教育論壇同行交流等,可以說,教學反思的多樣性不僅促進了教師的個人成長,還為學校的校本教研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讓基礎教育向研學的方向深入發展。
三、 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途徑
(一) 轉變教研作風,倡導民主教研
教學研究是教師專業素養能夠提升到何種程度的關鍵,它要貫徹在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以應對常態教學、復雜問題和長期教育等各種情況。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轉變為教育實踐,轉變為教師自覺自知的教育行為,其難點就在于對教研工作的認識和實踐,并將其轉變為一個日常化的工作。因而無論是在校內范圍還是在區域范圍,抑或是在整個學科的改革范圍,都要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積極調動學科教師加入調研活動中,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優勢互補的做法,展開教研活動,就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合作、溝通與交流。
(二) 豐富教研方式,集中靶向研究
改變以往泛泛的進行教研的方式,在每一次教研時都提煉出一個具備共性或特性的問題進行研討。研討的形式以參與人數的多少、研討的內容來確定。如集體參與的大專題教研、適合個人的小專題研究等等。為了真正地讓研究起到應有的效果,教師應該注重平日對教學案例的收集,在教研過程中讓自己成為一個主動的思考者,本身就是一個教研的過程。
(三) 同課異構研究,理論實踐結合
同課異構是提升教學能力通用的方式。教學者通過不同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操作,展現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能力,同時積累自己的實踐經驗。因而,使用課例進行研討,應該成為培養自己素養的基礎。具體來說,首先要集思廣益,讓同校、同年級組的數學教師一起備課,然后由幾位教師輪流執教,大家再共同聽課評課,討論交流,再繼續針對問題進行多輪課改,最終形成一個最優化的教學設計,在這里,所有的研究一定要做好記錄,它們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素材,幫助教師在思維和行為上獲得一個清晰的路徑。
(四) 邀請專家指導,生成校本教研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邀請調研員和教育專家,進行聽課評課,把以往收集的素材拿出來請專家指導。這種帶著明確任務學習的過程,可以讓學習效果事半功倍。而且,教師一般請教專家的問題,都是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感到最困惑的地方,一旦這些問題得到解決,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會突破瓶頸。從更大的層面來看,問題的呈現伴隨著問題的整理,會給教師指出一條走下去的道路,讓教師獲得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一來,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校本教研課程就會誕生,教師自覺地從教育者轉型成為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雙重角色,也是在提高基礎教育學段的教學質量。
四、 結語
學科教育離不開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素養離不開基本功的扎實。因此,教師必須辯證地看待兩者的關系,使二者能夠獲得協調統一的發展,共同作用到教育教學中來,進而真正地為初中數學教育和教育者開拓一片廣闊天空。
參考文獻:
[1]呂波.“以己為鑒”提升教師專業素養[N].現代教學,2016(13).
[2]黃志清.踐行“五子”研訓策略 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基于“三位一體”的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路徑[J].遼寧教育,2015(3).
[3]何皓.在生態作文教學中提升教師專業素養[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3(12).
[4]趙小平,羅鵬.加強學校校本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素養[J].基礎教育論壇(樂山),2010(3).
作者簡介:
武國濤,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