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出有效教學的概念,而有效教學設計則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教育教學活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活動;是一個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是一動態交互過程;是以教師的言行、思維為導向的。本文從設計教與學的關系、設計好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的結合及設計好教材知識和創新思維的關系三方面,簡單論述有效教學設計應該設計什么。
關鍵詞:有效教學設計;教與學;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教材知識
關于什么是“教學設計”這個問題,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在其著作《教學設計原理》中解釋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systematic)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系統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學習的安排。”而根據袁振國在《當代教育學》中的敘述,教學設計至少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組織的設計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從這兩位教育專家的表述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些信息:教育教學活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活動;這一活動是一個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這一活動是一動態交互過程;這一活動是以教師的言行、思維為導向的。所以,在教學中,更好的對某一課內容進行設計,以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筆者認為還需設計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一、 設計好教與學的關系
“教育活動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在教育系統中,人的集合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教師和學生是教育系統中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教育教學活動的兩大主體是教師和學生,而這一活動也是在這兩大主體的交互中完成,所以,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關系設計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育教學的效果。
“善之本在教,教之事在師”,教師在一節課堂中對于學生有著知識、行為、道德等多方面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并且希望通過自己的教授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能對學生自己成長和社會發展起幫助作用的知識和技能。但是“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言行是否端正,都會對學生產生這樣大的影響,更別說一節課堂中師生之間的關系了。
關于教師工作的定位,習總書記在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就說得很清晰:引路人。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要言傳身教,要做好教學設計,要設計好教師和學生在一節課中的角色,更要演好教師角色,充當好學生的“引路人”,而不是一個學生的“指路人”。
而學生作為整個教學工作的對象,尤其是一個特殊的對象——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在一個教學設計中,也不光是“走路人”的角色,一節好的課堂應該是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感”的課堂,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們不光要設計好學生“走路人”的部分,更要設計好學生“探路者”的部分。
二、 設計好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的結合
說到教學目標,我們老師立刻就會想到“三維教學目標”,但是教學目的是什么呢?“教學目標”是否就是“教學目的”呢?筆者認為在教學工作中,教學目的還是有別于教學目標的,它應該是更深層次、更加長遠的教學目標。從一節課來看,教學目標是要在這節課中達到的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收獲;而教學目的則更側重于對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從整個教育教學工作出發,他就應該是黨的教育方針中體現的“立德、樹人”以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總的來說,就是培養合格的社會成員和國家公民。
“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這也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學工作中處理好教授知識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結合,使學生不光是一個掌握了知識的學生,更應該是一個有“責任擔當”的國家公民。
三、 設計好教材知識和創新思維的關系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指出,學生的發展應該是“全面的發展”,即掌握這樣三個方面的能力——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這也就是要求我們的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首先要學習好課本知識,但同時也要具有諸如“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的“科學精神”,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學生學會教材知識這一方面,大多數時候,教師們的教學設計都解決得很好,但是對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創新思維的設計可能就設計得少了,畢竟考試成績這一標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教學工作,也影響了我們的教學設計,最后就導致了我們教學方向的分野——教人還是教人教材知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的教學設計應該在設計之前,就要認清這樣一個現實:知識是教不完的,知識是無窮的。所以我們在這樣的前提下,只能去教授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也才能做一個更好的“接班人”。
總之,教學設計是一節課的“路線圖”,他指明了學生的“腳下路”和“眼前路”,教師通過一節課的工作,幫助學生走好“腳下路”,更好的走向“眼前路”,但是,前提是,我們得有一個好的“路線圖”。
參考文獻:
[1]徐賓.有效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征與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2):23-24.
[2]盛艷,張偉平.論有效教學設計的生成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3(15):20-22.
[3]劉宏業.有效教學設計的創新與守正[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10):16-17.
[4]張利.有效教學設計的實踐操作范式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10,22(3):105-107.
作者簡介:
王志杰,中學二級教師,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