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課程不斷改革,在地理教育方面,要求每個公民都必須具備基本的地理素質。我國鄉土資源豐富,高中地理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培養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一個具備良好地理素養的高中生,可以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地理位置都具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會以更博大的胸懷去接納不一樣的文化。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為例,詳細解釋核心地理素養的幾個方面,提出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如何借助鄉土資源培養學生的核心地理素養。
關鍵詞:鄉土資源;高中地理教學;地理核心素養
一、 引言
我國疆域遼闊,有富足的鄉土資源可以用于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在使用鄉土資源的同時,高中地理老師要基于人地協調觀,考慮課堂教學、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法來進綜合思維整合,進一步完善區域認知,提高地理實踐力。從而提升高中生的地理素養。學生通過地理學習,架構對我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認識,可以培養一個上乘的大局觀。因此,將鄉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課堂,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二、 地理核心素養
(一) 科學核心素養
科學和技術核心素養,包括知識、能力、方法、意識四個方面。高中生首先要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然后吸收老師輸出的地理知識,練就地理學習的能力,加強區域認知能力。最后在地理理論知識放在實際生活中時,對實際的地理具備敏銳的嗅覺,也就是地理的意識素養。
(二) 人文核心素養
人文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態度和精神兩個方面。一個具備地理人文核心素養的高中生,對國土的熱愛是很虔誠的。在人文地理方面,首先會持一個平等開闊的態度,對不同地域的人文環境給予一種接納的精神,通過深入的挖掘,對不同的地域特色產生自己的看法。
三、 核心素養與鄉土資源的交互
在我國,鄉土地理資源十分豐富,而且縈繞于現實的地理環境中。通過這些地理資源,能幫助高中生對居住地周邊的所處位置、氣候、地形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對家鄉的歸屬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核心地理素質。鄉土地理與地理核心素養都涵蓋了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三個層面,綜合性都比較強。
四、 鄉土資源與核心素養
(一) 課堂教學
綜合思維是地理學基本的思維方式,是把相關事物的整體作為認識的前提和起點,對事物的整體進行分析以達到對事物整體的把握。地理綜合性思維表現為地理要素綜合、空間和時間綜合、地方和區域綜合三個維度。一直以來提倡的教學方法都是地理教學要與實際中的“地理”相結合,不可以分割地理知識和實際地理,讓它們成為相互獨立的兩個部分。在鄉土地理資源的利用上,有很多種選擇,可以結合鄉土地理案例,也可以對周邊的鄉土地理進行實地考察……在高中地理課堂上,老師要結合實際的鄉土地理資源,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比如,老師在教授“區域農業發展”時,設立的教學目標是探究區域農業發展的條件,老師可以在講解地理知識時結合本地鄉土地理知識,給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案例:地形圖、氣候圖等等,讓學生分組討論,其農業發展所需要的條件有哪些,八分鐘后隨機挑選幾個小組的匯報員進行發言,最后老師進行小結,引申出不同的地理條件會造就不同的區域農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二) 研究性學習
借由鄉土地理衍生的問題,讓學生將學到的抽象理論轉化為鄉土案例的模型,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架構了學生新的知識結構,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絡。對于地理問題,老師要重視。在推行研究性學習時,地理老師要善于挖掘學生在地理方面的批判思維,讓學生在思考地理問題時,不要被“刻板印象”所俘虜,要獨立思考,大膽地進行推測,形成自己的判斷,不能只聽老師的,老師有可能也是錯的。
假設在學習高一下學期必修二第二章城市與城市化的過程中。可以開展一個主題為“農民工進城現象”的研究性學習。昆山市是一個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迅速的地區,人口的遷入地。在實際活動開展過程中,指導學生在昆山市的農民工聚集的地方就其進城原因開展調查,可以采取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然后將原因整合并逐條羅列出來。學生還可以去觀察農民工的生活環境,分析大量農民工進城后給蘇州市帶來的影響。在研究性學習的最后階段,學生對所得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與老師分享,老師進行輔助性教學。
(三) 校本課程
通過校本課程將鄉土資源與地理核心素養結合在一起,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地理素養,還能體現出學校的教育理念。高中地理老師應合理利用校本課程,通過開設主題講座、開辦相關地理知識競賽、實地演練等方式,讓學生對地理有深刻的印象,從而鞏固學生的核心素養。
比如,地理必修一的課本主要是講自然地理。學校可以以此開辦關于地震專題的校本課程。可以請有關的地質專家來開講座,講述板塊運動、周邊地理環境、地震形成的原因、地震如何自救等等。在一系列講座結束后,動員學生參加一場別開生面的關于地震的知識競賽,最后在理論知識充足之后,要進行一場地震的實地演練,幫助學生架構地理與生活之間的橋梁,提高學生對地理自然災害的敏銳度,從而增強他們的地理核心素養。
五、 結束語
鄉土地理資源是構成高中地理課程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現階段,鄉土資源的地理開發已經較之前有了更大的挖掘空間。高中地理老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加強鄉土資源與地理核心素養之間的聯系,促成二者的有機融合,讓學生的地理核心知識、能力和觀念得到飛躍性的成長,讓學生在日后的生活中養成一個正確的情感取向和價值觀,在將來出社會之際,以更開放的心態適應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胡曉蓮.鄉土地理教學中關于高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有效性研究——以溧水傅家邊生態農業的發展為例[J].名師在線,2017(9):50-51.
[2]葉回玉.培養高三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主題教學探析——以福建石斑魚生長及其開發利用的主題為例[J].地理教學,2016(24):35-39.
作者簡介:
張麗麗,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