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梅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2-000-02
摘 要 “新型政黨制度”概念的提出,是新時代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豐富和發展,“三個新”揭示了我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新型政黨制度是歷史的選擇、中外文化合力的結果,更在于其強大的制度效能。堅持新型政黨制度,根本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關鍵抓住健全協商民主機制環節,重點提高民主黨派的履職能力。
關鍵詞 新型政黨制度 優越性 必然性 途徑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決定》,對如何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出戰略部署。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新型政黨制度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一、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具有顯著優越性
新型政黨制度優勢在哪里?習總書記用“三個新”概括其鮮明特征和獨特優勢。
(一)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自始至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新型政黨制度最大限度包容各階級、各階層的利益訴求,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二)消除了黨爭弊端
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主張合作與協商,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核心,各民主黨派是共產黨的親密友黨,在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下大合唱,凝聚成強大的合作力量。
(三)有利于各黨派團結合作
我國新型政黨制度中,多黨合作、民主協商貫穿于公共政策全過程,從方案制定到方案選擇再到方案執行,都能夠充分發揚民主。“有事好商量、找到最大公約數”,各黨派間形成了團結合作的黨際關系,將為民謀利的經濟社會發展藍圖可以一繪到底。
二、堅持新型政黨制度的必要性
在我國,實行新型政黨制度絕非是偶然,而是歷史的選擇,同時汲取人類歷史優秀文化的營養,經歷一系列的探索實踐并取得強大的制度治理效能的必然結果。
(一)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
在我國,新型政黨制度來之不易,自鴉片戰爭以來,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中國人探索過很多道路,像林則徐、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他們代表著不同階層對中國政治架構、政治革新的思考,但最后都歸于失敗。辛亥革命后也曾出現過短暫的“多黨制”,但最終資產階級革命派以血的代價證明,“多黨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行不通。抗日戰爭之后,中間黨派嘗試所謂的“中間路線”,也想搞兩黨競爭,最后以失敗告終。所以,從歷史的角度,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新型政黨制度作為歷史的選擇,是中國人民歷經劫難、屢次試錯后而得出來的。
(二)新型政黨制度汲取中外優秀文化而得精髓
任何制度,既要吸收外來又要承接傳統。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這片土壤孕育而來,一方面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基礎上。在《共產黨宣言》中曾明確指出,“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馬克思主義的政黨文化深刻影響著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另一方面,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又深深扎根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它“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和合文化傳統精髓成為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深厚文化根基,影響其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三)新型政黨制度具有強大的治理效能
一項制度好不好,要不要堅持,關鍵看實踐中是否管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新中國70年來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經歷了獨立、富強起到飛躍性的發展。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社會生產力取得飛躍性的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逐步增強。我國經濟總量目前已穩居于世界第二位。我們國家既經歷了巨大的經濟社會變遷,也經受了不少重大考驗,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齊心協力,不但勝利渡過了難關,而且有力鞏固了人民政權、持續保持了國家政治和社會大局長期穩定,并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兩大奇跡”充分顯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強大的治理效能,而其中新型政黨制度起著決定性作用。
三、堅持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路徑
實踐已經充分證明,新型政黨制度是基于我國基本的國情出發,并且是具備強大生命力的政黨制度,必須長期堅持。堅持制度自信,但又不能固步自封。新時代還須與時俱進不斷加以完善。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根本
中國共產黨作為新型政黨制度的核心,而新型政黨制度的最大優勢與根本保障則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我們應當繼續堅持多黨合作建立的初心,把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和完善好,最重要的是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越是接近目標,越是任務艱巨,越是要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未來新型政黨制度的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增強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優勢和政治支撐。
(二)健全協商民主機制是關鍵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本質是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實踐證明,中國政黨政治之所以保持良性發展,則是在于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始終堅持政治協商的原則。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則首次性的提出了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這項舉措無疑是對于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一項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創新。如何確保在實際決策和行動中為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提供支持?需進一步加強機制建設。要健全知情明政機制,使民主黨派及時了解執政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完善考察調研機制,確保協商建言有的放矢;健全工作聯系機制,增強民主黨派建言的可行性;強化協商反饋機制,使形式規范化、要求具體化。
(三)增強民主黨派的履職能力是重點
落實貫徹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離不開的,同時也需要民主黨派的積極參與。正如習總書記所說,要更好體現新型政黨制度效能,著力點在于發揮民主黨派的積極作用。民主黨作為參政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應聚焦“五大能力”建設,提高履職能力,以適應新時代對參政黨能力建設的新要求。為此,要加強思想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的深刻認知;加強組織建設,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提升組織活力;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提高參政履職的規范化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即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具有顯著優越性、我國實行新型政黨制度的必然性以及堅持和完善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途徑。因此,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不斷完善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才能夠走出一條更具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促進世界政治的民主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雷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優越性的新論斷[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11).
[2]敖永春,陳猛.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內生動力與外延張力[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04).
[3]劉超偉.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初探[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5).
[4]張慶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N].人民日報.201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