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延蕊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2-098-01
摘 要 在新時代條件下,如何積極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有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進企業的改革發展,是擺在企業各級黨組織面前的重要課題和任務。為此,企業黨組織要善于并及時了解和掌握職工的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為企業的改革發展提供動力、注入活力。
關鍵詞 職工思想狀況 分析與思考
一、新時代條件下職工隊伍思想狀況的整體趨勢
新時代是開放性的時代、信息化的時代、是改革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職工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等都隨之發生新的變化,從總體上講,職工隊伍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以我們棗莊聯創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在礦井化解產能的過程中,職工隊伍的思想較為穩定。
(一)職工認同化解產能,支持改革。根據《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以及山東省、山東能源集團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實際制定了《聯創公司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工作實施方案》和《聯創公司化解煤炭過剩產能職工分流安置方案》,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兩項《方案》在公司職代會上得以順利通過,進而保證了化解產能工作的有序實施。
(二)職工對企業轉型發展充滿信心。礦井化解產能后,我們聯創公司根據自身的實際,確立了“盤活資產增效益,做強營銷保生存,外部開發擴規模,加快轉型促升級”的轉型發展戰略,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先后組建了企業經營管理部、煤炭營銷公司、對外開發項目部、企業改革推進辦公室等創利創效職能部門和單位,通過健全職責、強化落實,保證了公司生產經營工作的正常運行,也取得了可觀的效益。對此,廣大職工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三)職工的工作責任心普遍增強。面對新的形勢,面對企業轉型發展的新任務,通過加強思想教育,廣大職工較好地樹立了“企興我榮,企衰我恥,我與企業共興衰”的理念,使職工的命運與企業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因而廣大職工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履職盡責,扎實工作,積極為企業的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二、當前職工隊伍思想存在的偏差及原因分析
盡管職工隊伍的思想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仍存在問題和偏差,主要是在企業的轉型發展中,失去煤炭主業的支撐,新的發展項目在達產達效上還沒有完全到位,致使部分職工對企業發展前途擔憂。由于企業轉型發展處在過渡期,使職工工資提高幅度不大、有些福利待遇落實不夠及時,難免使職工產生怨氣。這些問題,盡管發生在少數職工身上,卻對提高企業的凝聚力產生了負面影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開展形勢任務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在企業領導層面,往往只注重了生產經營方面的工作,而忽視了對職工的宣傳教育,沒能夠深入到基層,面對面地去講形勢、講任務、講目標、將措施、講前景,職工思想不明必然產生畏難發愁情緒。
(二)企業轉型發展的收效狀況不夠凸顯。在企業的轉型發展上,盡管企業決策層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但在長期主抓煤炭生產中形成的“按部就班”思維定式和職業習慣一時難以改變,導致在體制改革、創新增效、項目發展等方面往往出現“慢半拍”,造成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不大不快,無疑使職工對企業發展前景產生迷茫。
(三)歷史遺留的問題較多。化解產能礦井均為老礦井,有許許多多的歷史遺留問題,再加之現實的人員分流、社會職能移交等,使職工隊伍的思想穩定受到影響,不利于職工工作積極性的發揮。
三、對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強化教育引導,統一職工的思想和行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加強“新時代新征程新擔當新作為”形勢任務教育為主線,堅持不懈地做好正面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尤其要開展好企業命運共同體教育,既講形勢任務,又講工作措施,既講發展前景,又講擔當奉獻,引導職工牢固樹立“企業靠我發展、我靠企業生存”的新理念,進一步調動廣大職工參與改革、投身改革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自覺增強大局意識、奉獻意識,及時將職工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統一到促進企業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上來。
(二)抓好工作結合,提振職工的“精氣神”。要貫徹以人為本原則,堅持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形成互促共進效應。一方面,要立足于老企業原有的人才、技術、資源等優勢,積極推進發展項目的開發,努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堅定職工對改革發展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竭盡全力地為職工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經常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職工,傾聽職工的呼聲,關心職工的疾苦,誠心誠意幫助職工解決工作、生活、精神等方面存在的現實問題,增強職工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三)健全完善機制,確保思想政治工作任務落實。堅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形成黨政共同擔責、政工部門分工明確、以黨群干部為骨干、以黨團員和班組長為擴充、全面動員職工群眾廣泛參與的思想政治工作組織體系;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與生產經營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同謀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兌現;堅持定期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評估、考核、獎懲,并堅持思想政治工作進街道、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文化場所等,有效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增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