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泰岳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2-116-03
摘 要 多元化是企業發展進程中面臨的非常重要的戰略之一,資源依賴比較強的省屬企業面臨的轉型任務、面臨的多元化選擇更加突出。本文旨在對企業多元化的動因、影響等基本情況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資源型地區省屬企業特點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省屬企業多元化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多元化 省屬 國有企業 戰略
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戰略是現代企業經營發展中的重要的戰略之一,屬于企業戰略管理的范疇,為適應市場化的需求,許多省屬國有企業正在實施多元化的發展戰略。多元化是指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需要對專業化經營還是對兩種以上基本經濟用途不同的產品或服務進行經營的一種戰略考量。作為一種經營擴張的方式,企業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擴充來更好的推動自身業務的發展,增加利潤、優勢互補、分散風險。當然,多元化也會有很多不確定性,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國有企業基本上都是從計劃經濟時代的生產單位演變過來的,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有的企業會出現產品競爭力不強、企業脫實向虛化、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省屬國有企業作為特殊的所有制形式,在經營目標、經營管理形式以及經營任務上有獨特的屬性,其發展中面臨的多元化選擇更為迫切和關鍵,是否應該多元化,應該選擇怎樣的多元化,對國有企業制定發展戰略至關重要。
一、省屬企業多元化動因、影響等基本情況分析
首先,省屬企業是否應該實施多元化。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其中有很明顯的三種觀點:一是多元化對企業經營正相關,即多元化戰略有效,可以通過規模經濟、多產業并存等產生協同效應,降低企業風險。企業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可以同時發揮多種資源的優勢。特別是國有企業擁有特殊資源,如果利用好剩余資源,可以提高利用效率實現多種資源的合理配置。以企業內部資本市場,推動企業管理價值最大化,有效提高資源的經濟價值。二是多元化對企業經營負相關,企業實施多元化戰略后,可能會形成過度投資,盲目進入不相關的領域,提高了管理成本,降低了資本的效率。特別是在國有企業中,經營管理者為快速提升經營成果,會更加傾向于多元化發展。國內銀行樂于對國有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便利,使得企業很容易獲得資本的支持,在這種條件下,管理者也有意愿通過多元化獲取更多的資源。三是企業實施多元化與經營管理不相關,有研究表明多元化對企業績效沒有明顯的關系,按照每個企業不同的特性分別呈倒U型形態。不能普遍的說多元化與企業正相關或者負相關,具體行業領域具體分析,具體企業具體分析,要把企業的多元化戰略具象化到某一個企業中。
其次,省屬企業多元化經營有哪些形式。這方面的分析應當說任何所有權屬性的企業都是相同的,主要有集中多元化、橫向多元化、垂直多元化、混合多元化等方面。具體有以下幾點:一是集中多元化。企業在原有的經營范圍和技術條件下,通過技術協同,利用原有的生產平臺,生產與原產品用途不同但產品的生產流程大致相同的產品。比如生產空調的廠家生產電冰箱,生產汽油發動機的廠家生產柴油發動機,等等。國內不乏此類比較成功的企業。這種多元化的特點是,新的產品與企業的傳統產品具有較強的技術關聯性。二是橫向多元化。企業在原有客戶群體的基礎上銷售新的產品給他們,以滿足他們新的需求。比如,國內某生產手機的企業調研發現,購買他們企業產品的客戶群體均為年輕人,增加了平衡車、服裝等賣給原有客戶,滿足這些群體的新需求。這種多元化的特點是,兩種產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客戶群體基本相同。三是縱向多元化。本質上是企業對其經營活動向上下游延伸的行為,具體分為前向多元化和后向多元化。比如,鋼鐵企業投資采礦業實現前向多元化,也可以投資鋼鐵制品實現后向多元化。這種多元化的特點是,新的產品與原有產品既沒有技術上的相關,也沒有客戶群體的相關,更多得是產品生產流程的相關。四是混合多元化。企業新的產品、新的服務與原來的產品、服務基本沒有關聯,純粹是經營范圍的擴張,用比較流行的話說就是“跨界”。如前幾年省屬企業投資比較多的酒店、地產等。這種多元化的特點是,企業的多元化更多的是對經營行為的戰略性拓展,可能是為了防范企業經營風險,也可能是企業通過擴張獲取更多的資源。
第三,省屬企業多元化影響因素。省屬企業在施行多元化時受到的影響與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業基本相同,不再展開分析。但作為特殊的所有制形式企業,其受到政策、資源、管理、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影響更為明顯。一是國家及地方政策影響。省屬企業的經營活動主要受地方國資委的監管,而國務院國資委主要通過制定政策影響企業行為。比如,山西省國資委2018年公布了山西省屬企業主輔業目錄,對企業選擇主業、輔業以及多元化進行了監管。根據《目錄》,省屬企業在主業之外發展輔業不得超過3個,且需與主業相關。二是企業剩余資源的判斷。省屬企業由于其原生特性,其獲取資本、人才、品牌等資源的能力比較強。在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之外,企業擁有哪些剩余資源,如何對這些資源有效判斷,認識和發現自身的潛力就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剩余資源判斷的越準確,越會有效地開拓新的事業領域,能在主業的正常發展基礎上把多元化做得更好,而且還能與主業產生互補效應。比如,山西的煤炭企業受宏觀經濟周期影響比較大,某煤炭集團就充分發揮其剩余資源優勢,引入外部投資共同開發煤層氣,引入先進技術投資煤機等,產生了比較好的效果。三是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在當前經濟轉型背景下,省屬企業為解決內部職工就業、擴大員工福利等,有些是為解決地方政府無法直接參與的事項,企業會有經營戰略之外的考慮開辦與主業無關的產業,間接促使企業多元化投資。
二、當前山西省屬國有企業多元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山西的省屬企業多元化具有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但山西省屬企業受煤炭依賴的影響,同質化、市場基礎弱、轉型難等現象,又與其他省份有不小的區別。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普遍進行了多元化投資。如太鋼集團面向市場采取的縱向多元化,推進產品鏈、技術鏈和服務鏈建設,與中車永濟電機合作開發電工鋼產品,在軌道交通電機、風力發電機等,與上海森松壓力容器公司等合作開發特種壓力容器,整合集團內部信息化技術和人才資源,發展信息與自動化產業等。比如,陽煤集團在煤炭主業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投資,在化工領域深度拓展,旗下化工類上市公司有陽煤化工、太化股份等。
第二,以集中多元化和縱向多元化為主。許多煤炭企業圍繞煤炭智能開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風光發電、氫能、碳纖維、石墨烯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能源相關產業開展多元化。晉煤集團在煤層氣、頁巖氣、致密氣共生機理、共采技術、開發模式等方面開展加大投資,同煤集團煤制氫項目于2019年5月開工,計劃建設一套年產煤制氫5000噸的氫氣裝置,還有其他省屬企業進行的多元化也均圍繞煤炭以及煤炭的前向后向等方面開展。
第三,輔業普遍未形成規模。根據公開的數據,截至2019到9月底,山西省屬企業完成增加值1946.9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非煤產業增加值完成856.7億元,占比44%,比去年同期的38.6%提高5.4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6%。山西省屬企業基本上還是以傳統企業為主,在發展非煤產業、新興產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多元化方面均有不少布局,但是多元化的進程比較緩慢,在集團公司銷售收入、利潤貢獻方面還未形成氣候。
第四,以技術推動多元化不夠。2018年,全省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75.8億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為1.05%,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19%)。省屬企業研發經費占全省科研投入的82.6%,支出145.2億元,比上年增長16.8%,但低于全省增幅。在當前市場競爭格局下,企業的多元化必須依靠技術創新、新模式推廣等,這方面山西還有不小差距。
第五,國資委以主輔業目錄進行監管。2018年2月省國資委發布了省屬企業投資主輔業目錄,通過《目錄》對省屬企業多元化投資進行監管,優化山西國有資本的戰略布局,希望通過這份“投資指南”解決省屬企業過度追求延伸產業鏈,大而不強的局面。據國資委統計,有的省屬企業涉足的產業領域達10個以上,其中煤炭企業的煤炭、電力、裝備制造、煤化工、物流貿易、金融等產業高度同質化。省國資委通過《目錄》,進一步明確省屬企業的發展方向,合理確定企業重點投資項目,嚴控《目錄》之外的產業領域投資行為,出臺《山西省省屬國有企業投資風險監督管理辦法》,列出禁止投資或限制投資的負面清單16項,以此限制省屬企業盲目投資。
第六,能源企業多元化還需要深度研究。雖然省屬企業不同程度開展了多元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企業多元化過程中的普遍性問題和資源型企業多元化的個性問題均不同程度存在。一是有的企業戰略目標不清晰,多元化戰略沒有建立在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的深度思考和分析上。二是企業多元化的思維局限,沒有打破資源依賴,還是圍繞資源打轉,在新興產業的布局上力度不夠。三是沒有有效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自身資產負債率又比較高,投資上受制于資金不足。四是借助外部力量不夠,沒有利用國內外知名咨詢公司等智庫的力量,對企業多元化進行全方位的指導與評估。五是對省屬企業的多元化投資監管還有改進空間,省屬企業主業為煤炭的特點比較明顯,但是一個主業的監管模式是否最優還需要探討。六是人才缺乏,新興產業投資關鍵靠人的力量,而這方面往往是薄弱地帶,沒有引進人才的很好舉措。
三、對省屬國有企業多元化的建議
一是切實轉變多元化思維。對于山西這樣的資源型地區來說,省屬企業普遍以傳統企業為主,受宏觀經濟周期影響比較大,企業適度多元化是必要的。但是省屬企業特別是資源型企業市場理念不濃、管理方式粗放等問題依然是多元化的掣肘,企業唯有轉變思維,以市場理念進行擴張,才能真正起到以多元化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平抑宏觀經濟周期對企業的影響的作用。具體來說,企業的多元化思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轉變,自然資源思維向要素配置思維轉變,從投資思維向整合思維轉變,新建新設思維向轉型升級思維轉變,市場倒逼思維向主動創新思維轉變,粗放管理思維向科學制度思維轉變,地方思維向全球思維轉變。
二是進一步優化企業多元化的監管方式。總體上的思路還是把管資產變為管資本,堅持結果導向、目標導向,從對投資項目的直接管理向管理多元化績效轉變。綜合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管理層能力、公司成立年限、資產收益率、對營業額影響因子、對現金流影響因子、對負債率影響因子、企業資本結構等多方面的內容,設置合理的評價指標,對省屬企業多元化成效合理評價,同時對企業多元化以指標對其行為監管。
三是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技術和新模式應用有著巨大的風險,面對山西省屬企業的歷史負擔,僅僅依靠企業盈利難以有效支持企業多元化進程。而資本市場愿意承擔風險,應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直接融資,減少間接融資,以各種形式吸引資本支持。科創板公開發行上市、發行可轉換債券、引入大型股權投資基金等均是可以深入研究的融資渠道。有資本市場的支持與監管,省屬企業的多元化也能朝著更加科學規范的方向發展。
四是加大對人才的支持和培養力度。構建產學研戰略聯盟,為企業多元化儲備技術和管理人才。多種方式吸引優秀人才加盟,對杰出人才、高層次人才實行“一人一策”,支持省屬企業通過公開選聘、競爭上崗、市場獵取等方式,采取咨詢、兼職、短期聘用、技術入股、人才租賃等形式吸引優秀人才。激活人才工作活力,支持企業采用年薪工資、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方式,建立具有吸引力的、與市場接軌的薪酬激勵機制。鼓勵企業開展股權和分紅激勵,支持優秀人才通過增資擴股、出資新設等方式進行持股。政府加大對人才的支持,設立人才發展基金,用于省屬企業各類人才的培養引進、服務補貼和獎勵等。
五是注重發揮智庫作用。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環境日趨復雜,政府對省屬企業監管日趨規范,省屬企業自身發展的深度廣度日趨增加,對企業多元化發展的決策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信息技術為例,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僅成為多元化發展目標,同時也滲透至醫療、教育、金融、消費等各個領域,逐步改變著產業內容與形態。同時,新產業和新業態的發展進程越來越快,留給企業反應和決策的時間越來越短,要求企業必須加大對智庫的研究能力和成果的借助,從而及時、準確地應對新變化。因此,引入外部智庫、咨詢機構等協助企業做出決策非常有必要。國內外知名咨詢機構可對企業多元化項目、流程提供咨詢服務,外部智庫可對企業經營環境、政策影響等方面提供決策支撐。
【課題項目:山西省政府重大咨詢課題項目(ZD201910),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規劃課題項目(YGH2019004)】
參考文獻:
[1]李敬.多元化戰略[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11-1:33-35 .
[2]劉友金.多元化經營[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1-1:2.3.
[3]莊箐雄.新常態下我國企業多元化發展的整體狀況[EB/ OL].人民論壇網,2016-10-20.
[4]劉會齊.關于企業多元化戰略的文獻綜述.上商學科通訊,2013.0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