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一帆 武漢輕工大學
目前,研究無標度網絡結構如何更接近現實生活網絡,有利于推進互聯網與輿論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具有高聚集性的無標度網絡作為研究輿論演化的基礎網絡是較為合適的,由于具有高聚集度特性的網絡,模塊化較為明顯,能體現出實際互聯網中存在多個輿論的形成現象,而對于無標度特性是互聯網與生俱來的一種特性,有利于觀點聚合的形成。
模型的構建需要在一定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本文模型的基本假設如下:
第一,在輿情演化的過程中,本模型只研究網民之間的博弈行為對輿情演化的影響,暫不考慮網民、網媒與政府之間的三方博弈。
第二,模型中網民傳播消息獲得的收益即為自身的社交影響力所獲得的價值。
主體也叫參與人,是博弈中的決策主體,可以是個人、組織,也可以是大自然。假設在組織中的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決策者。本文的演化博弈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兩個主體。
網民:在網絡輿情的演化過程中,網民是非常重要的參與主體。網民可以通過媒體、微信、微博自媒體及其他通訊平臺發布、獲取、快速地傳播以及擴散信息。在輿情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網民個體的行為特征和行為動機受網絡開放性、快捷性、匿名性等特點的影響,不僅會對網絡輿情采取不同的意愿、情緒及觀點的表達,并且還會對網絡輿情的演化產生一定的影響。
政府:由于網絡輿情與現實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政府作為網絡輿情的引導力量,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網絡成員的主體。政府不僅要擔負起創造良好和諧的網絡社會環境,營造自由開放平等的虛擬網絡表達空間的責任,也要擔負起應對公共社會中的引起的網絡輿情的責任,面對出現的網絡輿情要適時地引導和干預網絡輿情,讓其向傳播正能量的方向演化,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網絡輿情中網民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圖:

圖1 網絡輿情中網民與政府關系
策略指的是組織中進行博弈的時候,所有的主體決策者都能夠自助挑選一個可行的方案,這個方案并不代表一個博弈階段的實際行為,而是在全部博弈中的一種思想。
對于某一網絡輿情的話題,網民通常有兩種不同的選擇即傳播和不傳播。網民或許受外部的輿情環境以及從眾心理選擇關注這個話題并進行傳播;也有可能不關注輿情然后選擇不傳播行為。網民的策略集合:

表1 博弈主體策略集合
BA無標度網絡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點:(a)增長模式:網絡規模會隨著節點數的不斷增多而增大。(b)優先連接模式:新加入的節點能夠了解到相鄰節點的策略信息并更愿意選擇大部分相鄰節點的策略作為自己的決策,然后連接到該節點上,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網民的從眾性。
根據BA無標度網絡的以上特點,首先構建一個網絡規模N=500,初始節點0m=3,增長節點m=3的BA無標度的初始網絡,BA中的每個節點都相當于是真實互聯網中的網民個體。圖2是本文建立的無標度網絡的冪律分布圖:

圖2 生成初始節點為3的度的冪律分布圖
眾多研究已經表明互聯網是符合冪律分布的,從上圖可以看到我們建立的網絡符合冪律分布,所以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可以得到驗證。
下面是在無標度網絡上加入博弈論的輿情演化模型仿真步驟:
(1)對網絡進行初始化,建立初始化鄰接矩陣;(2)建立初始策略矩陣,對博弈網絡的對應策略進行賦值;(3)博弈過程,遍歷網絡中的所有節點,讓每一個節點都與相鄰接點進行一次博弈,并依據博弈雙方選擇的策略及收益公式計算此次博弈的收益,收益一直累積;(4)更新策略,網絡中的每一個節點都會根據給定的迭代規則進行學習,并以此重新調整自己的策略;(5)調整網絡結構,網絡結構會根據節點的策略及其收益的變化,調整臨近節點而發生變化;(6)向現有的網絡中添加新的節點、新的邊,更新網絡鄰接矩陣;(7)重復(1)到(6)的過程,直到網絡中全部節點的策略達到穩定或所有節點的策略所占的百分比穩定,演化博弈停止。
無標度網絡上的輿情演化模型算法流程圖如下圖3:

圖3 無標度網絡上的輿情演化模型算法流程圖
本文在 BA 無標度網絡的基礎上,加入囚徒困境博弈,建立基于 BA 無標度網絡的輿情演化博弈模型,模型中網民節點的連接和迭代規則是以兩個網民博弈過程中的收益矩陣為基礎的。網絡中的信息的不完全性,使得網民個體沒有辦法確定政府如何監管與引導輿情。所以網民選擇傳播或者不傳播的策略都是依據網民自身的上網習慣及對事件的情況的判斷等,這也符合現實互聯網世界中的網民的會傾向于根據自身習慣選擇是否傳播消息,比如瀏覽網頁、發表帖子、評論留言等輿情傳播的情況是一致的。
引入囚徒博弈后,網民傳播策略的選擇和政府監管輿情的策略會相互受到影響。網絡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傳播輿情,政府會為了控制態勢的變化選擇監管輿情,對輿情演化的過程加以控制;并且網民也會根據政府對輿情的監管程度做出相應的調整,在現實的互聯網中即當政府依據網絡立法采用網絡技術及相關條例對網民的上網行為和信息發布行為等進行監管時,網民的會根據事態發展、輿情環境和政府監管行為的綜合進行下一步的策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