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以前,甘肅鄉土油畫的歷史基本上是空白的,在常書鴻和呂斯百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甘肅鄉土油畫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十年里,甘肅鄉土油畫已經從無到有,從簡單的寫實鄉土油畫,到現在的鄉土油畫多元化的發展,無論數量、質量,還是風格、技法上,都呈現出了一種蓬勃發展的面貌。
關鍵詞:甘肅油畫 鄉土題材 地域性
1943年,常書鴻等人來到甘肅敦煌,成立了敦煌藝術研究所,他們在研究敦煌藝術的同時,也在用油畫描繪著甘肅的鄉土風貌。常書鴻和董希文等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所創作的幾幅帶有甘肅鄉土氣息的油畫作品,標志著鄉土油畫在甘肅的正式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西北師范大學藝術系和蘭州藝術學院的成立,在常書鴻和呂斯百等人的帶領下,培養出了一批甘肅的本土油畫家,他們的成長對改革開放以來的甘肅鄉土油畫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78年,國家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甘肅油畫也借此時機,迎來了新的春天。從這個時期開始,大量的西方文化傳入中國,“鄉土風”也隨之在全國盛行,這股風同樣刮到了甘肅這片土地上。甘肅的油畫家借此時機,將目光轉向了正在發生巨變中的農村,同時廣泛吸納傳入中國的西方當代藝術理念和表現手法等,創作了大量表現甘肅鄉土風貌和民族民俗風情的油畫作品。甘肅鄉土油畫這一時期對于人性的思考與農民生活狀態等方面進入了一個久久不能釋懷的階段。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文化藝術活動的交流增多,藝術家對于鄉土油畫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結合人性與地域性等特點,使得甘肅鄉土油畫更加具有精神內涵和藝術語言的豐富性。上世紀90年代當代西方藝術的強烈沖擊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甘肅鄉土油畫的沖擊很大。一部分藝術家放棄了鄉土油畫創作,轉向了都市題材等當代藝術的創作,使得甘肅鄉土油畫創作出現了降溫,并逐漸退出了主流地位。但是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甘肅的農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切變化都被一些甘肅油畫家所察覺到。這些堅持鄉土油畫創作的畫家開始了表現新農村、新氣象的甘肅鄉土油畫創作潮流。從改革開放到20世紀末,甘肅誕生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鄉土油畫作品,如王啟民的《牧歸》,周大正的《清清夏河水》《馬背上的婦女》,婁溥義的《晨曦》,燕飛的《黃土高原》,佘國剛的《裕固族少女》,蔣文忠的《打草》,張學乾的《盛裝藏女》,韋博文的《尋源》《芨芨草》,恩廣智的《阿尼瑪山的牧人》《冬日的陽光》《高原牧歸》等。
進入21世紀,甘肅開始了西部大開發戰略,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與提高,同時甘肅鄉土油畫的風格與藝術語言也更趨于成熟與豐富。在這里還涌現出了一批表現甘肅鄉土油畫的新面孔。這一時期許多表現甘肅農民的鄉土油畫較以往不同,他們筆下的農民形象不再是貧窮落后的象征,而是精神飽滿、神采飛揚,充滿了歡樂笑容的勞動人民。21世紀初的甘肅鄉土油畫代表作品有張萬凌的《熾熱凡心》《舞蹈的太陽花》《凡心以飛》《收黃豆的人們》《秋收時節》,張文平的《牧場》《八月》《送年節》,韓君的《夏河人》《天邊飄來的云》《靜鳥逆飛》系列,王生凱的《向朝陽》系列和《與歌同行》系列等。
甘肅鄉土油畫的藝術語言有寫實性、寫意性和表現性等;風格上有現實主義風格、古典主義風格、浪漫主義風格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優秀文化的交融,甘肅油畫家們也嘗試將西方的油畫語言風格與中國傳統繪畫進行融合。這些藝術風格與寫實主義油畫復雜交匯,完美地融合為一體,使得甘肅的油畫作品畫面感越來越豐富,表現力越來越強。
甘肅鄉土油畫創作的文化特征主要體現在地域性、民族性和民俗性等方面上。甘肅位于祖國西北內陸地區,地處黃河中上游,地域線狹長,沿線充滿著黃土高原風土人情和地域民族特色。這里民族風情濃厚,回族、藏族、蒙古族、哈薩克族、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等許多少數民族聚居在這里。特殊的地域風貌、多民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給甘肅廣大的藝術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創作資源和創作靈感。與城市的生活相比,傳統的農村更多地保持了傳統民俗文化。在甘肅,傳統、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弘揚,例如甘肅各地的傳統節日、民間廟會活動,各地的社火表演等。這些豐富多彩的甘肅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給甘肅廣大的油畫家提供了更開闊的鄉土油畫創作視角與靈感。
21世紀后,甘肅鄉土油畫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機遇。甘肅的藝術資源獨特而又豐富,藝術家應該嘗試去發現、去開拓更廣范圍的甘肅鄉土油畫。國家現如今在大力推進文化建設,作為弘揚文化建設的一部分,離不開廣大藝術家的繼續前進和努力探索。也許只有符合時代性的鄉土油畫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審美欲求。
參考文獻:
[1]樊瀟.改革開放三十年甘肅油畫的發展與現狀[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2(06).
[2]周軍.甘肅油畫發展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0(06).
[3]文化.跨世紀的回顧與總結——甘肅油畫發展鉤沉.甘肅美術館[Z].2018(01).
(作者簡介:王發強,男,新疆師范大學2016級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油畫創作與教學)(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