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推動力量。本文將簡要介紹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重點闡述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策略,希望對群眾文化的創新有所幫助。
關鍵詞:群眾文化 創新 人民群眾
一、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
群眾文化是由政府引導、人民群眾在業余時間參加的、能夠豐富生活的一種文化活動形式。群眾文化可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所以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勢在必行。同時,受到文化全球化的影響,新形勢下的文化工作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1]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人民群眾在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促進群眾的文化素養提升并樹立共同的思想觀念,能夠將群眾的觀念相匯集,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對我國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次,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決定了我國文化的豐富性,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是國家一直積極倡導的,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使群眾了解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在了解中欣賞、尊重民族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有利于民族團結。
目前,隨著外來文化的入侵,一些不良文化毒害了人民群眾的思想,這種不良觀念容易使社會存在隱患,對人民群眾的生活產生威脅。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面向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激發群眾對群眾文化的熱情,促進群眾切身參與到文化活動中,可以有效避免群眾受到不良文化因素的影響,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全面構建。
二、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策略探究
(一)培養優秀文藝人才
優秀文藝人才對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有著重要作用,所以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機構應對文藝人才進行培養,確保文藝人才具備綜合素質,能夠促進群眾文化工作不斷創新。首先,有關機構在聘請文藝工作者時,應對應聘者進行全方位的審查,選擇其中具有文化素養和文藝知識的人才,提升文藝工作者的整體素養。在我國民間有許多擁有豐富文化底蘊的人才,有關機構應加大群眾文化工作的宣傳力度,擅于挖掘其中優秀的文藝人才,使文藝人才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群眾文化工作中,為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做出巨大貢獻。其次,在人們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的今天,為了順應社會的需求,有關機構必須加大資金投入,開設文化培訓班,對文藝人才進行培訓,使其學習先進的文化和觀念,并將所學所想應用于群眾文化工作之中。先進文化觀念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可以形成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訓才能使文藝工作者熟練掌握,所以有關機構應將培訓工作常態化,使文藝工作者不斷學習進步。最后,一些文藝工作者在培訓的過程中可能出現懈怠的情況,所以,有關機構在培訓過后應進行考核,檢查文藝工作者的學習情況,將連續兩次考核不合格的工作者辭退,提高全體文藝工作者的素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優秀文藝人才隊伍,推動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步伐。
(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群眾文化不同于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群眾文化是面向大眾的,反映人們思想情感需求的文化。[2]群眾文化活動是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途徑,但是傳統的文化活動模式單一,很難調動群眾的參與熱情,不利于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有關機構應創新文化活動的形式,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高群眾對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實現提升群眾文化素質的目標。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之前,有關機構應加大活動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的人能夠進行深入了解。為了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有關機構可以發揮媒體的作用,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傳播途徑進行宣傳,增加活動的覆蓋面。例如在國慶節到來之際,有關機構可以在圖書館組織紅色經典的閱讀活動,圖書館應將活動所須的書目列舉出來,擺放在顯眼的位置,以供群眾查看。通過閱讀紅色經典能夠喚醒人們心中的紅色記憶,意識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在閱讀結束后,還可以征集群眾的讀后感,并將優秀的讀后感在圖書館展出,作為活動的優秀成果。
(三)傳承我國傳統文化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各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層出不窮,是我國的無價瑰寶。但是,當今時代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不夠,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社會的發展中逐漸泯滅,十分不利于我國的長遠發展。所以,在進行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中可以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使人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品味傳統文化中散發的魅力,并主動進行傳承。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培養優秀文藝人才,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等措施,能夠將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提到日程上來,加快創新的步伐,促進人民群眾素質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李義.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與思考分析[J].大眾文藝,2017(08).
[2]王曉霞.淺談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與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9).
(作者簡介:馬雅雯,女,本科,廊坊市群眾藝術館,初級,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