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桂霞 王立蓉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二醫院)I期臨床研究中心,南京,210003)
肝硬化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屬于肝組織彌漫性纖維化損害的一種[1],在我國,導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為病毒性肝炎,其次分別為乙醇中毒、血吸蟲感染等原因[2]。肝硬化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黃疸、乏力、腹脹等癥狀,同時伴有肝掌、蜘蛛痣、脾腫大等癥狀[3],臨床研究顯示,由于某些因素影響,肝硬化患者大多有著失眠的癥狀,但是什么因素導致的患者失眠仍需通過臨床研究進行探討,以便于日后臨床上對肝硬化患者施以針對性的治療。本次研究選取45例患者,研究肝硬化患者出現失眠的原因以及治療的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京市第二醫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失眠治療的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7.26±1.12)歲。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簽署了關于此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排除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或語言溝通有障礙的患者、無人照顧的患者;2)排除身體有其他嚴重不可逆的并發癥、疾病晚期致長期臥床者;3)排除患有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患者;4)排除患有腎功能異常;5)排除患有惡性腫瘤,以及預計生存期<3個月的患者[4]。
1.4 研究方法
1.4.1 患者睡眠質量調查 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5]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調查,調查范圍包括患者的入睡時間、覺醒時間、臥床時間、實際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安眠藥物的作用以及日間功能7個方面,每個方面的分數范圍值為0~21分,最后統計患者綜合得分即為PSQI總分,當PSQI總分≤7分時,患者的睡眠質量較好,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并對比患者在針對性治療前后的睡眠質量,從患者的睡眠時間及覺醒次數2個方面進行評估比較[6]。
1.4.2 患者失眠因素調查 本次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讓患者在家屬和調查人員的指導下,選擇自己失眠的原因,可多選,事后進行統計。本次研究共發出45份問卷,回收45份,回收率為100%。根據分析結果,對患者施以針對性的治療[7]。
1.4.3 針對性的治療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臨床治療,并統計患者治療3個月后的睡眠質量,從患者的睡眠時間及覺醒次數2個方面進行。
1.5 觀察指標 將患者治療前后的睡眠時間、覺醒次數作為觀察指標。同時統計分析患者的失眠因素以及PSQI得分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的計數結果與計量結果均利用SPSS 20.0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計數結果以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以t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失眠原因分析 結果顯示,導致肝硬化患者失眠的因素主要有4類,數量分布總共有108個,分別為:患者對并發癥的恐懼41個、醫院環境36個、藥物影響19個、心理因素12個。見表1。

表1 患者失眠原因分析
2.2 患者睡眠情況分析 PSQI調查研究顯示,患者的平均入睡時間為晚上22:00點,所需的進入睡眠的時間平均為(68.7±12.3)min,覺醒時間約為次日早上6:00點,總臥床時間為8 h,總睡眠時間為5.3 h,睡眠效率為68.75%,有15例患者(33.33%)存在中途覺醒或早醒(次數≥2)的情況,20例患者(44.44%)存在中途覺醒或早醒(次數=1)的情況,10例患者(22.22%)無上述情況;10例患者的PSQI評分≤7,占22.22%,35例患者PSQI評分>7,占77.78%。
同時,患者在經過針對性的治療后,睡眠質量均有了顯著的改善(P<0.05)。見表2。

表2 患者睡眠質量改善情況比較(n=45)
近年來,肝硬化在我國的發病率有了顯著增高,肝硬化是肝臟組織彌漫性纖維化肝損害的一種類型,肝硬化患者臨床表現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8]。失眠也是肝硬化患者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而肝硬化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充足的睡眠時間以支持身體進行治療,失眠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態,而且會對肝硬化患者的臨床治療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肝硬化患者失眠的因素并不是單一的,因此,要對肝硬化患者失眠的因素進行統計及分析,為今后針對肝硬化伴失眠患者的臨床治療及研究提供依據。本次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從一定程度上揭示對并發癥的恐懼是導致肝硬化患者出現失眠癥狀的主要原因,其次分別為醫院環境、藥物影響以及心理因素。
綜上所述,對并發癥的恐懼是導致肝硬化患者出現失眠癥狀的主要原因,其次分別為醫院環境、藥物影響以及心理因素,因此,必須對患者施以針對性的治療,進而減輕患者的失眠情況,達到提高患者睡眠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