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明
(甘肅省渭源縣中醫醫院,定西,7482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失眠已經成為影響人們生命質量的重要因素,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從中醫辨證的角度對患者失眠的癥狀進行分析,采取中醫方法對其進行治療,可在保證效果的同時保證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采用中藥敷臍干預原發性失眠并觀察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甘肅省渭源縣中醫醫院收治的原發性失眠患者53例,其中男女患者比例為28∶25,年齡20~59歲,平均年齡(35.4±8.1)歲。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排除標準 1)妊娠期或是哺乳期婦女;2)嚴重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全身性疾病患者。
1.3 治療方法 中藥敷臍處方:五味子10 g、生龍齒30 g、酸棗仁30 g、肉桂6 g、黃連10 g,將其制成粉末,使用蜂蜜將粉末狀中藥調制成糊狀,貼于臍中,每天晚上敷貼1次,治療時間為4周[1]。
1.4 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睡眠和精神狀態。使用SDS抑郁量表、SAS焦慮量表、PSQI匹茲堡睡眠量表進行評估。2)觀察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評價其安全性。

2.1 53例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患者的SDS、SAS和PSQI評分均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53例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2.2 患者治療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所有患者均表現良好,均未發生便秘、嗜睡、頭暈以及乏力等不良反應。
原發性失眠是指無法進入睡眠狀態或是無法保持較好的睡眠狀態,最終造成睡眠不足,臨床上也將其稱為DIMS,即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患者可因各種原因導致睡眠深度不足、入睡困難、早醒、睡眠頻度過短以及睡眠質量較差等,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原發性失眠在臨床上屬于精神心理科。患者在臨床上表現出長時間對睡眠質量不滿意,常常感到恐懼或是憂慮、心理上存在影響睡眠質量的惡性循環,進而導致失眠長期存在。原發性失眠一般在青年或是中年時期起病,很少在兒童時期或是少年時期出現失眠癥,患者的病程跨度較大,如果是由于醫療性或是心理性的刺激所導致的失眠,最常見的是幾個月的病程,患者患病初期失眠癥狀呈現出進行性加重,這種現象在持續幾周或是幾個月之后呈現出穩定性,此時的慢性睡眠困難可能會持續很多年[2]。有的患者雖然僅表現出一次發病,但會在遇到特殊的事件時發生明顯的睡眠變化。
原發性失眠的發病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1)精神上容易出現憂郁、緊張以及焦慮等情緒,或是有強迫、壓抑等特質的人群,都比較容易患有原發性失眠。2)精神生理性失眠學習也被叫作學習性失眠。在開始時患者是因遇到一些事情而出現短暫失眠,但是在連續幾天很難入睡或是睡眠質量較差時,患者會在睡眠的時間產生擔憂,而這種擔憂會與自主神經興奮、焦慮,只要再次遇到相同的環境或是時間,患者就會自主發出警覺和焦慮,導致無法入睡[3]。3)生活中的壓力事件也是誘發原發性失眠的原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壓力事件會促進慢性失眠的發展。
原發性失眠患者在臨床上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1)患者在發病之前有緊張、過度勞累等情況,在刺激因素消失之后患者的睡眠沒有得到改善。2)患者的性格比較敏感、警覺性較高,對自身的健康要求也比較高,容易急躁、易被激怒。3)患者的睡眠障礙通常表現為初級、中級以及末級失眠,或是無睡眠、多夢等,也可能同時存在幾種癥狀。4)有的患者失眠僅表現為自身的主觀主訴,他人見其入睡,但患者本身認為自己沒有睡;通常伴有焦慮等癥狀,但多數患者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是繼發于失眠,并且患者的嚴重程度不足以被臨床上判斷為抑郁癥或是焦慮癥[4]。5)有的患者希望能夠盡快改善自身的睡眠情況,從而主動到醫院就診,或是自行飲酒、服藥,希望能夠借此提高睡眠質量。6)在臨床檢查中沒有發現與患者失眠有關的身體上的疾病。
臨床上在探索原發性失眠的治療方法時,從中醫上對其進行分析,屬于“不得眠”“不寐”的范圍,其發病機制可以總結為心腎不交、神不安、陽不入陰。失眠發病位置在于腦,導致患者七情太過,神不守舍、損傷心脾,導致陰陽失去平衡。在本研究中,使用中藥敷臍的方法治療原發性失眠,其中使用的中藥互相作用,可以達到較好的失眠治療效果。
生龍齒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以平肝潛陽;肉桂和黃連相互作用,二者一溫一清,可促進心腎相交,具有水火既濟的作用,這樣患者就能夠心神俱安;中藥的聯合使用,就可以發揮出安神寧心、滋陰潛陽的作用。臍部也叫作神闕穴,是人體質量要穴位。將這樣的中藥貼于臍中,可以通過臍部得到給藥的效果,促進藥物吸收,可達到調氣和血、疏經通絡和調節臟腑的作用,實現陰陽平衡[5]。在很多的研究中都表明,使用中藥不斷刺激臍部,可促使該部位皮膚中的神經末梢活動,使其進入活躍狀態,進而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改善體液和神經所具有的調節作用,從而有效改善臟腑以及組織器官功能性活動,最終達到治療失眠的目的。中藥敷臍與中藥內治的治療方法不同,但是治療失眠的原理相同,其實質是殊途同歸。
中藥敷臍是以傳統中藥外治敷臍為基礎,對其進行創新研究,并且將其運用在原發性失眠的臨床治療中;同時對其治療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研究中藥敷臍的臨床效果,進而為推行和優化原發性失眠治療效果奠定基礎,探索提高治療失眠簡單易行、安全經濟且效果穩定的方法。
臨床觀察結果表明患者治療前后SDS、SAS、PSQI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康復效果較好,并且患者均未發生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原發性失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如果長期的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治療,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從中醫角度分析原發性失眠,使用中藥敷臍的方法進行治療,在臨床上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并且中藥敷臍的方法安全性較高,充分說明該方法在臨床上有很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