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敦嫦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醫院,南平,353000)
腦卒中是一種由大腦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的突發性疾病,具有發病率較高、易致殘、易死亡等特點,在老年患者中比較常見,可對其飲食、睡眠、行動等方面產生較大影響[1]。我們對老年腦卒中患者實施了基于常規護理的社區護理干預,產生了較好的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前往社區治療老年腦卒中患者17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取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9例,男女之比為91∶87,年齡58~70歲,平均年齡(61.4±3.5)歲。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被醫院確診為腦卒中患者且在本社區擁有2年以上的居住時間,并在知情書上已經簽字。
1.3 護理干預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實施了常規護理的方式,主要護理內容為:定期檢查、給予用藥指導、囑咐患者在家進行康復訓練。基于上述護理方式,對觀察組采用了社區護理干預,具體內容為:1)飲食指導。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為患者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建議患者不要攝入高鹽、高糖、高脂肪食物并遵從少量多食的原則[2]。2)運動指導。鼓勵患者采用合理的運動方式,并堅持鍛煉和運動[3]。3)藥物指導。囑咐患者謹遵醫囑按時用藥,不要隨意更改用藥量和用藥次數,讓患者明確用藥期間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4)心理指導。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建議家屬要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并及時給予必要的撫慰,防止其出現憂慮、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4]。5)睡前指導。為防止出現嚴重的睡眠障礙,入睡前不要攝入茶水、咖啡等物,最好進行溫水浴足和舒適訓練。6)隨訪干預。每月最少電話訪問或上門訪問1次,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合理的康復指導。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PSQI評分比較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1.4 測定指標 1)制定SF-36健康調查量表,將一般狀況、精力、情感表達、生理狀況等8項指標作為調查內容,采用百分制,每項分值均與生命質量正相關[5]。2)制定PSQI評價表,將睡眠時間、睡眠障礙、入睡狀況等7項指標作為主要評定內容,每項分值均與睡眠質量負相關。3)選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評分區間為0~10分,其中0分視為不滿意。

2.1 2組患者干預后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接受護理干預后,患者的情感表達、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等指標的得分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無論是對照組還是觀察組,7項指標在護理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的表現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無論是情感表達、精神健康、生理職能等生命質量評價指標的評分,還是睡眠效率、睡眠質量、日間功能等PSQI評價指標的評分,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護理干預方式產生了突出的護理效果。基于此,觀察組獲得的護理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對于老年腦卒中患者來說,采用社區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其生命質量和睡眠質量,可產生較好的護理滿意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