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明 莘云峰 付海龍 王 平
(北京公交有軌電車有限公司西郊線分公司,北京 100080)
近年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正處于大規(guī)模發(fā)展時期,現代有軌電車憑借載客量適中、安全舒適、快速便捷、節(jié)能降噪等特點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出行方式[1]。西郊線是北京第一條現代有軌電車線路,獨立路權不受交通擁堵影響,信號優(yōu)先節(jié)約了乘客乘車時間等,體現了現代有軌電車的優(yōu)勢。在享受以上便利的同時,有軌電車公司更關注電車的能量消耗,因此,分析并研究現代有軌電車的能量消耗是非常必要的。
西郊線有軌電車車輛全長32.35m,全程共8.8km,設6座車站,列車額定供電750V,正線線路最大坡度56‰,正線最小曲線半徑60m,西郊線有軌電車站停少,站間距短,線路曲線多、半徑小,坡度大。
有軌電車能耗分為列車牽引能耗、輔助能耗及其它能耗三個部分[2]。車輛通過接觸網取電,一部分經過牽引系統(tǒng)為車輛提供動力。另外一部分經過輔助系統(tǒng)提供車輛必需的DC24V和AC380V電源。西郊線全列車共四臺電機,每臺電機功率106kW,總共424kW,占整列車輛約80%的電力能耗。
由于西郊線路坡道、彎道以及路口較多,車輛運行時需頻繁地牽引、制動控制車速,其能量消耗和反饋相當可觀。制動分為電制動、液壓制動和磁軌制動三種,車輛制動初始階段采用電制動,電制動包含電阻制動和再生制動。電制動時電機處于發(fā)電狀態(tài),產生制動轉矩,轉速下降[3]。若該過程將動能轉化為電能反饋送入電網,可以給同一供電區(qū)段相鄰車輛使用,稱為再生制動。若這部分能量使網壓抬升到一定值(1000V)時,電網不能再吸收,此時控制系統(tǒng)會接通制動斬波電路,利用制動電阻將電能消耗,同時制動能量被浪費,稱為電阻制動。制動電阻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西郊線制動電阻基本情況
西郊線平均發(fā)車間隔為6min,由于司機操作方式不同,所以運行、制動時間點、次數也不相同。每年的桃花節(jié)、紅葉節(jié)乘客數量要比平日成指數增加,因此,能量消耗數據的采集分別在客流高峰和低峰運行時進行(表2)。
西郊線有軌電車為5節(jié)編組,MA-RA-P-RB-MB,其中MA和MB為2個動車,RA和RB為2個懸浮車,P車為帶受電弓的拖車。全列車共4個牽引電機,牽引電機有獨立的牽引電路,每個控制單元都有相應數據信號采集接口,通過這些信號的采集,經過矢量控制算法,實現轉子磁通和電機扭矩的單獨控制,從而精準控制逆變器的閉合,最終精準控制電機運行。
圖1為列車牽引主電路,信號UC、I1、IR采集點如圖標注所示。信號采集點意義見表3。
表2 數據采集時間
表3 信號采集點意義
(1)牽引系統(tǒng)輸入能耗(E輸入):列車在區(qū)間運行時牽引系統(tǒng)從電網取得的總電能,即
圖1 電路采集點
式中,t1和t2為運行時間;UC為輸入電壓;I1為輸入電流。
(2)再生制動饋入電網電能(E再生制動):列車在區(qū)間運行時通過再生制動反饋進電網的電能,即
式中,t1和t2為運行時間;UC為輸出電壓;-I1為輸出電流。
(3)制動電阻能耗(E制動電阻):制動斬波相開通時在制動電阻上消耗的能量。
式中,t1和t2為運行時間;IR為制動電阻電流;R為制動電阻。
(4)實際牽引電能(E實際牽引):列車在區(qū)間運行時牽引系統(tǒng)實際消耗的電能,即
(5)再生制動饋入電網電能占列車牽引系統(tǒng)輸入能量的比率(α),即
含義:牽引時,牽引系統(tǒng)吸收電網電能,將其轉化為列車動能;制動期間,把列車動能轉化為電能;公式(5)定量反映了能量轉移到電網的情況。
(6)制動電阻能耗占列車實際牽引電能的比率( ),即
含義:從電網角度來說可以認為沒有被反饋回電網的能量全部被列車吸收;對于車輛而言,大部分用于牽引、制動的過程消耗,一小部分被制動電阻消耗。公式(6)反映了用于制動電阻的能量消耗與列車整個過程消耗的關系,定量體現了制動電阻的價值[4]。
車輛運行過程中,通過IDU以及車輛ERM數據計算得到表4 -表7。因為司機對車輛的操作差異,因此對高峰和低峰的車輛數據進行多次采樣,確保數據準確。其中香山到巴溝為上行線路,巴溝到香山為下行線路。
表4 高峰期間列車下行測量數據 (kW·h)
表5 高峰期間列車上行測量數據 (kW·h)
表6 低峰期間列車下行測量數據 (kW·h)
表7 低峰期間列車上行測量數據 (kW·h)
將以上數據帶入公式(5)和公式(6),經計算得到數據對比如圖2所示。
圖2 數據對比圖
通過數據分析表明:
(1)通過對載客數量高峰、低峰期的能耗數據對比,載客量是影響車輛牽引能耗的重要因素[5],高峰期牽引能耗明顯高于低峰期的牽引能耗。
(2)雖然載客量不同,但是制動電阻的實際工作次數較少,所以制動電阻能量消耗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
(3)通過對車輛運行數據統(tǒng)計,車輛上行香山至植物園站間,由于線路處于下坡路段,車速限制,車輛呈制動狀態(tài),電機處于發(fā)電工作階段,相對其它站有所不同,此時回饋電網能量大于牽引消耗能量。
(4)綜合表4 -表7數據,列車“牽引系統(tǒng)輸入能量”在整個線路上下行過程中,制動有大約41.35%能量反饋回電網,在“列車實際牽引電能”中有大約0.3%被制動電阻消耗。列車約58.7%的輸入能量在其運行過程中用于列車牽引、制動等消耗,這與行駛線路、部件配合、牽引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有關。從能源損失的角度看,在合理安排行車的情況下,車輛起動和制動配合到位,反饋回電網的能源,可以被其他車輛吸收利用,反饋回電網上的能量不會被浪費,可以提高電能利用率,減少電能消耗[6]。
目前西郊線有軌電車牽引部分消耗了大部分電能用于牽引、惰性、制動各階段的系統(tǒng)消耗。車輛反饋制動效果明顯,如果列車反饋制動時,同一供電區(qū)間內恰好有其他列車處于牽引狀態(tài),那么列車反饋的能量可以被吸收利用,反饋制動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制動電阻消耗的能量很少,沒有造成過多能源浪費,雖然目前制動電阻的作用不大,但是它并不能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