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利生
摘要:生產實踐是美的原動力,只有在不斷地改造自然并與其進行卓越的斗爭中才能發現美,進而創造美。
關鍵詞:生產實踐;改造自然;產品成果
中圖分類號:J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033-01
什么是美,我認為美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感覺,自從有了人類,人們就在生產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人們不僅要認識世界,還要改造世界。這個過程是人們有意識的,有目的的生活活動,是一個主觀能動的斗爭過程,我們應該尊重這一過程,從主觀對客觀世界改造過程中來探索美的本質。
生產勞動是人們的主要社會實踐,人們不斷地改造自然,這是一個有主觀意識的活動,但是客觀世界按照自己的規律運行,那么,人們在改造過程中因為不了解自然規律,就會遇到困難和無法解決的問題。人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須了解自然規律,使自己的愿望符合客觀規律。以不斷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中間困難重重,需要進行艱苦的斗爭發揮人類的智慧。最后使自己成為自然界的主導。人不同于動物被動的適應自然,而是在改造過程中看到了成果得到了肯定,從而產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享受了勞動帶來的愉悅,這時,勞動就不僅僅是過程,而且變成了一種美的精神享受。經過辛勤的勞動,收貨的場景令人難以忘懷,那場景感動著人們,成為藝術作品主要創作來源。“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南宋辛棄疾《破陣子》這樣的古詩詞,就是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豐收喜悅之情。
現代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國繁榮富強的歌。鄉土氣息歌詞樸實、曲調優美流暢上口,通過對家鄉充滿希望的田野的贊美,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的贊美,歌頌了新生活,歌頌了新時代。歌詞把希望和未來巧妙地結合起來,既歌頌了改革開放以后的新變化。
通過勞動產生的產品,使勞動物化了,它體現了人類的創造力量,人們創造活動中的無比的智慧、崇高的理想、堅強的意志和充沛的熱情,在創造勞動過程中的一些可以感知的因素:比如聲音、顏色、味道、形狀等成為美的化身,這些要素甚至運用到人類創造的其它產品中,成為美的符號。
高爾基在談語言問題時說:“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種材料——也就是聲音、色彩和語言的一種結合體,它是賦予藝人的創作——制造品——以一種能夠影響情感和理智的形式,這種形式就是一種力量,能喚起人對自己創造的才能感到驚奇、驕傲和快樂的力量而作用于感知和理性。”這番話對于了解勞動創造成果的美具有普遍意義。
例如:橙紅色是秋天的色彩,代表豐收和喜悅。這個顏色常常被人們用于喜慶的場面,春節的對聯、結婚時的穿著以及大紅喜字等等。
在生產過程中,人們結成各種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產關系也在進行著適應性的改造,這種改造是一種創造,它具有激動人心、感奮人心的力量,成為一個美的對象。
從現象看,美的事物給人以特定的審美感受,它能引起人們一種特定的情感反應。美的風景、美的事物,例如藍天白云下廣闊的草原,鳥語花香的森林河流,以及熱鬧豪邁的勞動場面、英雄英勇戰斗的場景,都能帶給人們美的情感感受。是人們實踐生活的體現。
美的事物一般都符合自然規律,和人的感官快感。它經常以色彩、聲音、形體等讓人去感知。有人認為天生的就是美的。其實,之所以美,是因為經過勞動,實踐的漫長過程,為人們所了解和掌握,它的自然規律、性質性能與人們的生活產生緊密的聯系它凝聚了人們的勞動和智慧,才可能成為美。
美作為內容與形式的特定的統一,還表現為豐富多樣的特點。這種特點根源于人的實踐活動本身的多樣性,人所改造的物質世界的存在樣式的多樣性,因此,美就具有規律性目的性的內容。例如表現勞動人民改造自然過程中斗爭的美,便從豐富多樣感性形象中呈現出來。表現偉人的高大形象,表現英雄的豐功偉績,變成藝術作品中多種多樣的藝術形象。
總體看來,美是人們創造生活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產生的。作為客觀存在,它一方面體現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另外又是人類創造的結果。所以美是客觀對象,它包含社會生活的本質、規律,能夠引起人們特定情感反應的具體形象。
因此,美并不是與人無關的自然屬性,也不是意識、精神的虛幻投影,而是事物的一種客觀社會價值,而是事物的客觀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屬性。美是可觀的存在,是社會的存在,美的客觀性與社會性是統一的。
不通過人的感性物質的客觀社會性活動,美就不會產生。所以,美的客觀社會性,實質上是來自社會實踐本身的客觀社會性。唯心主義美學認為:人的思想情感向對象的“移入”,便能產生美,便是美的社會性的本質和根源。但是,這種所謂的社會性只是人的主觀的社會性的意識直接作用于客觀對象,所產生的只是一種觀念性的東西。用它來說明審美意識、審美感受的本質特征,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以它來說明美的社會性的本質根源,就是錯誤的。因為這只是一種社會性的認識活動,觀念的活動,而并不是一種社會性的實踐活動,不是感性物質的現實活動。前一種活動只能在觀念范圍之內改造對象,使人的思想情感反映對象,而不能在現實領域內改造對象。實踐高于認識,只有不斷的實踐才能認識和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