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琦 刁子非 顧珍 王嘉麒
摘要:本論文從流行聲樂演唱的技術、舞臺藝術表現力方面進行探討研究,以此加強流行聲樂理論和實踐統一的認識與學習,全面提升流行聲樂演唱者的舞臺藝術表演水平。
關鍵詞:流行聲樂? ?舞臺? ?技術? ?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J618.9?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4-0071-03
一、關于流行聲樂的認識
流行聲樂演唱是一種追求個性、求特點的唱法,起源于歐美國家,在國外發展已經有幾百年的歷程,然而在我國,流行聲樂的發展還屬于一門比較新興的藝術學科,它是一門現場表演感很強、具有鮮明時尚感的音樂表演藝術,它的演唱學習大致可以分為“聲音技能”和“演唱能力”訓練兩大部分。流行音樂的風格元素表現形式極其多樣化,縱觀國內外流行聲樂演唱的風格樣式大致有“布魯斯”“爵士樂”“節奏布魯斯”“鄉村音樂”“搖滾樂”“中國唱法”等幾種體裁風格。
“任何藝術形式都有其獨特的特質,流行唱法從聲音質樸、技巧獨特、風格多樣、個性突出幾個方面展示它獨具的藝術特質”①。第一,自然質樸的聲音。無論是歐美化的唱腔還是中國大陸流行唱法,流行聲樂始終是自然質樸的聲音表達,這種質樸和自然的嗓音拉近了音樂和大眾人民的審美距離。第二,獨特多樣的技巧。流行聲樂的演唱技巧不同于美聲、民族,它以其個性化的演唱技巧運用于作品演唱之中,如“氣聲”“假聲”“哭腔”的運用以及一系列嘆音、顫音的修飾大大地增強了它的演唱藝術特質。第三,多元化風格的把握。流行聲樂風格的多元化以時尚性、娛樂性展示著都市人的生活情感,無論是抒情風、搖滾風、布魯斯音樂風格都需要演唱者仔細揣摩把握作品,這樣才能發展成為一個受市場歡迎的全能型的歌手。第四,個性化表演。縱觀所有的國內外流行歌手,演唱中的“個性”特色是非常突出的,如麥當娜極具感性沖擊的表演、邁克爾·杰克遜爆發式震撼的演唱、劉歡的激情澎湃、張學友的深情演繹都給我們留下了個性鮮明的演唱特色。總之,流行聲樂呈現出風格、唱法、音色的多元化,正因為如此才體現了當下流行聲樂舞臺上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發展態勢。
二、流行聲樂演唱技術解析
(一)呼吸、共鳴
流行唱法雖然是一種個性化的唱法,但是演唱水平的提升依然離不開聲樂技術的支持和訓練。
1.呼吸訓練
首先,慢吸慢呼的技術運用。在發聲練習中采用下行音階不同的母音進行訓練。作品《好人一生平安》,加強氣息慢吸均勻的運用,在聲音中做到氣息的連貫。其次,慢吸快呼的技術運用。發聲訓練中可以采用8小節的短音程半音上行快速換氣練習,注意每小節進行快速換氣。作品《月亮惹的禍》,里面大量出現快呼的氣息運用。再次,快吸慢呼的技術運用。發聲訓練可以采用五度、六度音階上行、下行的練聲曲進行練習,注意吸氣的速度要快,然后將氣緩緩呼出配合發聲練習,可以鍛煉加強橫膈膜對氣息的控制。作品《好心情》,歌曲歡快熱烈,需要演唱者加強呼氣的速度和控制。最后,快吸快呼的技術運用。發聲訓練可以采用帶有休止符單音每小節四拍的練習,由于休止符的頓開,可以訓練快速吸氣、呼氣的訓練,以此訓練聲音的彈性和力度。作品《快樂寶貝》可以體會氣息運用的力度與彈性。
2.共鳴訓練
流行聲音演唱的“自由態”比較強,但是發聲技術訓練仍然要注意聲音共鳴位置的穿透力,當然這種穿透力的色彩是區別與美聲的。初級到中級階段,流行聲樂共鳴訓練可以借鑒美聲、民族訓練中的哼鳴訓練。哼鳴訓練在流行唱法中可以讓演唱者體會到聲音的高位置狀態,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找到頭腔共鳴的感覺。哼鳴訓練可以采用五度下行音階,流行唱法的哼鳴不需要很高的音區,一般到小字二組的g就可以了。中高級階段,共鳴訓練可以采用混聲訓練。混聲是由頭腔共鳴、口腔共鳴、胸腔共鳴不同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混聲的運用在流行唱法的也是廣泛采用的。如李娜的《青藏高原》、王力宏的《唯一》里面出現均出現高音的混聲技術,混聲技術拓寬了歌手的音域,全面提升了歌手的演唱實力和唱功。此外,可以采用混合八度哼鳴練習、打嘟練習進行,這時候練聲曲音階的跨度變大,從低到高的進行要注意聲音的迂回進行,建立通道感覺,體會到高音區的混聲,此環節技術訓練比較復雜,需要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訓練逐漸掌握。
(二)語言、語感
1.語言
流行聲樂是一種自然、說話方式的演唱,語言要做到真實、自然,具有一定的松弛度即可。流行唱法的語言不需要完全標準規范、字正腔圓,這一點不完全等同美聲、民族的語言要求,當然聲樂的共性有時候還是相通的,大部分流行歌曲作品的咬字吐字注意聲母、韻母的準確,注意唇、齒、牙、舌、喉的配合,這些都是必須掌握的。有些作品可能完全是打破常規聲樂語言進行演唱,目的是突出流行聲樂演唱語言的個性化,如搖滾、說唱R&B歌曲等,這一切都根據具體作品來確定。
2.語感
流行聲樂語感的學習非常重要,它成為一個歌手演唱水平整體表現的有機組成部分,語感方面包括語氣、語勢、語調的運用。流行歌曲大多是個人情感情緒的傾訴,歌手內心的所思、所想必須通過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演唱語感表現出來。如張學友經典作品《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張學友演唱的版本無論是語氣的把握、語調的色彩運用都把一個失戀男人的內心世界表達的非常到位,歌聲非常具有吸引力,其他作品不再舉例。
(三)技能、技巧
流行歌曲風格各異,不同的歌曲演唱需要運用不同的演唱技巧,常用的演唱技巧大致有嘆音、裝飾音、顫音、聲伴氣、假聲、哭腔、啞音、重音處理等運用,各種演唱技能技巧需要歌手在老師的指導下演唱大量的作品進行反復揣摩、練習加以靈活運用掌握。如毛阿敏的作品《綠葉對根的情意》,里面歌詞“嗚”樂句的演唱,是一個襯詞的長樂句,這里需要演唱者運用“哭腔”的發聲狀態進行演唱,這里哭腔帶有“u”母音的高位置,聲音需要有一定的頭腔共鳴,情感要更加內在,突出“綠葉”對“根”的情意,要真實地表達生在海外的游子對祖國、家鄉深深的眷念之情。又如田震的作品《野花》的歌詞“山上的野花為誰開,又為誰敗”,演唱的“誰”字就是啞音的技巧運用,啞音的技巧類似睡眠中聲帶松弛發出的聲音狀態,即一種氣泡音,這里啞音的運用突出了“野花”無奈的感慨情緒。此外,還有如“海豚音”演唱技巧也是近年來流行聲樂領域出現的新技巧,不再贅述。
三、流行聲樂舞臺藝術表現力的把握
流行聲樂演唱舞臺藝術表現力的把握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注意。
(一)風格、音色的定位
流行歌手的演唱風格是藝術表現力的“核心”,是一個歌手演唱成功的關鍵,通過認識自己的嗓音條件、音色、唱腔、唱功找到適合自己的演唱風格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演唱者要對自己的年齡、性格并對哪一類歌曲演唱風格比較擅長,然后確定自己的“歌路”,配合服裝造型加以“個性化”,如甜歌類型的歌手、搖滾類型的歌手等都有自己明確的歌曲風格定位。
(二)不同曲風的訓練
一個成功的流行歌手演唱風格的把握不能僅僅限于一種風格,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和對立的”。我們強調學習過程中認清自己的定位和造型,并不排斥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必須加強對各種流行風格作品的訓練,目的是盡量拓寬自己音樂表現力的領域和范圍,使得最終呈現在舞臺上是歌手最擅長和表現的流行曲風的演唱。為此,日常的聲樂課堂學習中,需要對布魯斯、爵士樂、搖滾樂、R&B、拉丁、說唱風格進行鑒賞、學習、演唱,加強多種曲風的把握,全面提升自身的藝術表現力。
(三)舞臺表演能力的把控
流行聲樂演唱舞臺表演能力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聲音、樂感、作品都需要在舞臺上表演出來,獲得認可。首先,站立姿勢、手勢。如何站立都需要根據歌曲的情緒進行定位,可見形體的訓練對流行歌手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另外,手勢的運用也很重要,無論是演唱過程中手放在胸口、伸開還是握拳都要注意得體、大方、美觀,要根據歌曲的表達而即興表演。其次,上下場、舞臺的位置、話筒的運用。一個歌手從上場、下場到走到舞臺中央位置都需要有素的表演訓練,全面體現演唱者的藝術修養水平。比如上臺可以先“上臺”后“音樂”,或者先“音樂”后“上臺”都需要根據現場歌曲以及前后節目的串場來定。上臺的鞠躬和演唱結束的答謝都是整個表演的必備環節,演唱過程中歌手的“眼神”要與觀眾有交流,站在舞臺中央位置要有“氣場”,演唱要充滿自信,讓全場的關注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同時,演唱者要全力投入歌曲的情感表達,這樣舞臺表演才會感染人。話筒的運用可以說是流行歌曲演唱的“標配”,一個成功的流行歌手必須對話筒會靈活運用,讓話筒為自己的表演“加分”。話筒如何手持、話筒距離的控制都需要有所了解并在實戰舞臺表演中反復訓練、體會,讓話筒和演唱融為一體,達到一定的藝術表現力。
四、流行聲樂演唱未來前景的發展
如今,中國進入新時代發展時期,世界經濟更加一體化,流行聲樂在多元文化發展交融的影響下,大量作品在彰顯時代個性、民族特色等題材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如“中國風”“民族風”“中國夢”等體現時代核心價值觀題材的曲風作品如一盞明燈照亮著中華兒女勵志前行。此外,網絡文化、數字媒體技術讓流行音樂的傳播更加便捷、快速,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就可以領略到世界最頂級流行歌手現場的表演,大大提升了學習者對當下流行音樂最新觀念、表演形式的認識。網絡作為傳播流行音樂媒介的主體,它會讓流行音樂的發展更加充滿活力,未來隨著流行音樂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它的發展將更為便捷、迅速。流行音樂已經成為青年學生、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消費品種,流行聲樂作為大眾文化審美藝術,更能引起人們內心情感和共鳴,人們參與它的積極性也大大增強,它將在高校音樂教育、社區文化、媒體傳播中更加繁榮發展,流行聲樂的演唱者、學習者自身的審美能力也將會不斷提升,這將更加有利于流行聲樂的健康發展。
五、結語
流行聲樂是一門充滿活力的音樂表演藝術,通過對它的發展、風格、舞臺表演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這門演唱藝術,也讓更多的演唱者、聽眾從中獲得美妙的藝術享受。
注釋:
①楊維忠:《流行唱法入門》,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第8頁。
參考文獻:
[1]尤靜波.流行演唱法[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
[2]王思琦.流行唱法的理論與實踐[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
[3]李艷梅.通俗歌曲演唱技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楊維忠.流行唱法入門[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