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蓮
摘要:在高師音樂專業一直以來鋼琴課是必修課之一,也是為了培養出高技能的音樂教學工作者必要的途徑。在高師鋼琴課的實際教學中,課程的設置考慮到滿足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要求,同時音樂素養以及音樂感知力也是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高師鋼琴課的設置逐漸與音樂人才的實際需求脫節,也就是說人才培養不具備足夠的實用性,這就導致未來學生在畢業后難以適應市場的競爭。基于以上的問題,高師鋼琴課的課程設置,開始向著應用化的方向轉型,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就業能力。
關鍵詞:高師音樂教育? 鋼琴課程設置? 應用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4-0105-02
高師鋼琴課的開展,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以及音樂素養,也是為了強化學生的音樂教學能力,但是在很多學校開展的鋼琴課程中,課程的設置有所不足,高師鋼琴課的教學效果也是并不理想,讓學生在畢業后進入到市場競爭中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以及威脅,難以滿足實際就業的需求,同時也不符合如今高素質音樂教學人才的客觀要求。文章分析了高師鋼琴課的教學任務以及意義,并分析高師鋼琴課在課程設置方面的主要問題以及改革的對策。
一、高師鋼琴教學的意義和任務
(一)高師鋼琴教學的重要性和意義
多數的高師院校都是在音樂專業開設了鋼琴課程,針對的是學前教育、音樂表演以及音樂教育等專業,在音樂教育專業中開設高師鋼琴課,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掌握鋼琴的最基本彈奏技巧,并具備一定的伴奏能力,這樣可以為未來學生進入到教育崗位的時候,可以有教學啟蒙的能力,勝任教學工作。高師鋼琴課是一門主干的課程,若是高師鋼琴課的課程設置不夠理想,對學生其他課程也是有一定影響的。另外就是學生若是在高師鋼琴課上學習效果非常好,音樂欣賞的能力以及器樂合奏等其他的課程,也會取得不錯的學習成果,這樣學生的整體素質就會不斷提升。高師鋼琴課是基礎課程,也是主干課程,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藝術修養[1]。
(二)高師鋼琴課培養目標及教學任務
高師鋼琴課的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演奏能力以及實踐能力,讓學生可以成為教育事業的后備力量,學生經過高師鋼琴課的系統學習,對技能知識進行掌握,然后可以應用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高師鋼琴課本身是非常強調技巧性的,其中包括技巧、心理以及智能等諸多方面的訓練,也是高師的必修課,學生需要對高師鋼琴課上的基礎知識以及技能進行充分的掌握,在教師的指導以及勤奮的練習下,學生可以更好地對音樂作品進行演繹,日后可以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音樂教師[2]。
二、高師鋼琴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一)教學模式比較單一
現階段高師鋼琴課的開展模式,主要是對音樂專業的學習方式進行照搬,多數的情況下是采用師徒制,也就是一對一教學,這種方式適合藝術院校,在高師院校還是有一定的問題。從教學目標上看,藝術院校和高師院校是截然不同的,培養出的人才也是有所不同,藝術院校是要培養出技術能力極強的表演人才,體現出的是更強的藝術專業性,高師院校則是培養教學人才,可以在基礎音樂教學方面勝任教學啟蒙的工作,注重的是知識性以及綜合能力。二者的教學目標是不同的,藝術院校注重的是技能的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注重的是更加全面的知識教育。現階段高師鋼琴課采用的是藝術院校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和滯后。沒有體現出高師院校的實際特點,不利于最終實現高師鋼琴課的培養目標[3]。
(二)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
現階段高師鋼琴課上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有局限性,諸多教師在高師鋼琴課的教學環節,開始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以及手段,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嘗試就是電鋼教學,是用集體授課的方式。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在電鋼教師中進行學習,這是一種與師徒制教學截然不同的方式,實現了集體授課,也是讓學生可以有不同的學習體驗。但是這樣的手段讓高師鋼琴課上,學生無法體現出個體性差異。一些學生在高師鋼琴課上本身的基礎理論是比較好的,所以可以跟隨教師的節奏進行學習,學習的效果是比較理想的,但是也有一些學生的基礎是比較薄弱的,這個時候還是用這種方式,就無法跟上節奏。因此片面性的新教學模式,忽視了各類教學模式之間的優勢和特點,無法讓高師鋼琴課取得理想教學成果。教師在高師鋼琴課上需要結合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選擇有針對性以及實用性的教學方式,要結合各類方法的優勢,促進學生在高師鋼琴課上的高效學習[4]。
三、高師鋼琴課應用型教學轉變策略
(一)完善和豐富鋼琴教學教材
現階段高師鋼琴課上教材是需要進行改善的,教材是高師鋼琴課開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教學中最基本的元素。若是教材的質量非常好,這樣可以給學生更加合理的指導,學生在高師鋼琴課上的學習效果也是會更加理想。現階段針對高師鋼琴課編寫出來的教材還是比較少的,市面上并不多,種類非常重復,這種情況下高師鋼琴課本身也是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約。因此教師在高師鋼琴課授課中,引導教學方式實現革新,走向應用型的道路,首先要進行的就是教材的改革,要完善以及豐富現有的高師鋼琴課教材,讓教材可以為實際教學提供指導。
(二)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
高師鋼琴課的實際開展中,課程設置需要梳理正確的教學理念,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對高師鋼琴課內容的創新,開設必要的主輔修課程,并對課程設計進行優化。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展開交流,詳細并持續了解音樂領域的一些現象以及學術的動態,保持著比較積極的精神態度,不斷擴展自身的知識量,用宏觀的視野不斷拓展高師鋼琴課與其他課程體系之間的聯系,努力實現高師鋼琴課教學內容以及形式上的創新,并在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培養出多樣化的教學人才。
(三)豐富教學內容,實現知識和技能的結合
高師鋼琴課的課程設置,教師要積極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然后整合應用型的高師鋼琴課教學設計。在高師鋼琴課的課程設計方面,需要加強應用類課程的融入和設計,如樂隊的訓練以及即興伴奏,這些比較注重實用性的教學內容是需要進行強化的,為了讓教學的效果更加理想,教師要注意高師鋼琴課內容的技能覆蓋面。在樂隊的排練中學生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排練的技巧以及組織,還要掌握其他種類的一些演奏形式,可以不斷讓學生適應如今社會的需求,要從實際就業的角度出發,促進學生實現技能的不斷提升。
(四)深化音樂類教學效果的測評體系
在高師鋼琴課的課程評測方面,主要是應用理論測評以及專業課程面試的方式,以上是兩種最常規的評價方式。但是從應用型人才的角度上看,這兩種評價的方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從高師鋼琴課的實際需求出發,教學設計要側重于應用型的方向,對測評的方式也是要進行適當的革新。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評價的理念,需要將單一的評價轉變為綜合性評標價,需要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結合高師鋼琴課的課程特點,對學生展開針對性評價。對于一些實踐性極強的內容,則是要重點考察學生的實際表現,從實踐表演的情況對學生展開合理的評價,并給予學生更加合理的建議。在評價的形式上,主要是避免出現分數決定一切的誤區,注重的是實踐能力。應用型的高師鋼琴課就是要體現對實際能力的考察,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可以對未來的教學工作有足夠的適應力以及勝任力,可以多一些問答類的評測,對學生在音樂教育方面的能力進行考察。
四、結語
總之,高師院校開展的鋼琴課程,與藝術院校是不同的。在高師鋼琴課的實際教學中要體現出自身的特點,并結合自身在高師鋼琴課中的一些問題,對教學方法以及模式進行轉變,教師需要結合知識以及技能,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培養以及評價,一切都是要從教學工作的實際要求出發,讓學生對社會有更強的適應力。
參考文獻:
[1]陳美志,陳濟川.地方高師音樂學專業鋼琴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以寧德師范學院為例[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3):100-104+128.
[2]包其鋒.邊境民族地區民族音樂元素在鋼琴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探討——以崇左山歌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6,(34):200-201.
[3]王舒靜.建立具有鮮明高師特點的鋼琴教學體系與實踐研究——以泉州師范學院音樂學專業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3):77-80.
[4]何煒瑋.高師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研究——“數碼鋼琴集體課”下的即興伴奏技術之融合[J].戲劇之家,2016,(0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