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耿
摘要:美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美育也稱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通過美學原理的指導,通過進入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領域,通過各種渠道、方式和方法,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進行獨具特點的教育,訓練他們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感受、鑒賞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審美觀,借以達到陶冶情感、培養情操、提高素質、造就一代新人的目的。
關鍵詞:教育? ?美育? ?美育實施? ?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5-0140-02
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培養人的一種活動。美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為美育下過定義:“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教育,要培養感情為目的者也?!别B育也稱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通過美學原理的指導,通過進入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領域,通過各種渠道、方式和方法,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進行獨具特點的教育,訓練他們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感受、鑒賞美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審美觀,借以達到陶冶情感、培養情操、提高素質、造就一代新人的目的。因此說,美育是關于人類自身美化,引導人們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自己靈魂的科學。
一、美育的特點與美育的實施
依照馬克主義的實踐觀,美育來自人類的社會實踐,反過來又促進和影響人類的社會實踐。在人類的社會實踐中,人類按照美的規律改造自然、創造世界,在這一過程中,人的素質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一代一代延續,上一代總是把自己在追求真、善、美的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成果傳遞給下一代,這就是美育。
(一)美育的特點
美育具有直觀形象、以情感人、寓教于樂、自由選擇、潛移默化及意蘊深遠等許多特點。我們在社會生活中都能感知到,美的各種形態都有直觀的形象,其形象越是鮮明具體,越能激發人的美感。美的形象不僅使人感到愉悅,更能使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使人受到教育,特別是藝術美更能激發人的感情。這就是說,美育是從直觀的途徑進入美的王國的,美育是讓人在審美享受的愉悅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美育依靠的是人的自覺自愿,各取所好,各得其樂,如看電影、聽音樂、讀小說、參觀展覽等審美活動。自由選擇才能激發欣賞者強烈而持久的興趣,才能產生百看不厭、百聽不厭的審美功效,從而得到更大的審美愉悅,受到更加深刻和意蘊深遠的教育。
(二)美育的實施
1.美育實施要以美學原理為指導
美學原理是美育的核心和基礎。一個人無論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審美的教育,審美教育是美學原理的組成部分,審美教育是把美學基礎理論應用于教育,用于育人,培養和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引導人們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自己的心靈,使人類不僅美化客觀世界,也使自身美化。如若不然,就會美丑不分、是非不辨,喪失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
2.美育實施要通過文學藝術的欣賞活動
審美教育不只是在書本中、在課堂上進行,而且還要通過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美、各種文化藝術的美來育人。文學藝術是文學家、藝術家按照審美理想和藝術美的規律創作出的審美產物,在培養人的審美修養、審美能力方面是別的學科教育無法取代的。長期進行藝術創作的人,不僅對文學藝術有較深的修養,對現實世界各方面的美也有較高的鑒賞力,具有形象思維的能力,具有創造能力。因而梁啟超曾說,美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藝術。
3.美育實施要通過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實踐
人在社會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會接觸到美,并參與到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活動或工作中,特別是社會美的建設,與每個人都密切相關,每個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建設和在破壞著社會美,故而,這方面的美育實施意義尤為深遠。
4.美育實施要通過創造美的勞動
馬克思說:“勞動創造了美”。人類以獨有的創造力改造自然、創造世界,創造出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創造了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美。人類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創造,科學技術創造了美,文學藝術創造了美,未來世界的美也在等待著人們去創造,因此,我們要教育學生勇于參加社會實踐,在勞動中提高自己的審美情操。美育實施的天地非常廣闊,美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我們還可以通過對自然美、形式美、科學美等的欣賞和創造來實施。
二、美學、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創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現實與未來的動力是人,美學要在創造世界的偉大過程中發揮作用,就要直接作用于人的自身,因而它為自己規定了任務,塑造人類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并且要落實到個人的自身建設上。美學理論要指導人們樹立健康正確的審美理想、審美情趣,加強人們的審美修養,塑造人們審美心理結構。而美育要培養人的美感、審美能力和美的創造,促進個人進入較高的審美境界,因而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美育有著獨特的重要作用,它對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長肩負著歷史所賦予的重任。
教育以人為本,以符合人類共同遵守的道德為基礎,美學教育的意義在于要讓學生尊重自己的內心感受,通過對各種藝術形式作品的理解,使其內在精神和情感升華到道德層面,達到自我修養的提升,美學對道德的輔助作用才能顯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審美教育”即“道德情感教育”。
蔡元培先生說:“所謂美育,就是應用美學理論于教育”,又說:“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吾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私念,以漸消沮者矣”。說明美育滲透于學習生活中的每一處,可以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優良的品質。
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地方,因此學校的美育教育一定要按照我們現時的審美意識去實施,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審美理想來指導我們的美育教育,讓學生們在走入社會前就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審美觀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審美把握,也可以說是人們從審美的角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判斷和評價。審美觀包括審美情趣、審美標準和審美理想,三者密切相關,遞層深化,構成了審美觀的核心,因此,學生在學校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與建立正確的真理觀、倫理觀和價值觀同樣重要。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能陶冶學生的心靈,可以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糾正和抵制低級趣味和下流趣味,提高辨別是非、辨別美丑的能力,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符合新時代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筆者認為,學校的審美教育方式應該是開放式的,讓學生到自然界和生活的細節中去感受,老師應從整體解構處啟發思路,讓學生們從點滴處著眼觀察和思考,要讓他們明白“人具有一種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深刻而強烈的需要”,審美者的欣賞評判能力,是比審美感知力更高層次的審美活動,讓學生注意從現實素材中發掘出自然、純真、善良的情感資源,鼓勵他們用審美意識去鑒賞和發現符合自己個性的東西,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從多年從事教學的經驗積累得知,要想培養全面發展的、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除了德育、智育、體育外,必須實行美育。因為培養青少年的審美觀、審美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德、智、體三育都不能代替美育的獨特作用,美育對青少年有極強吸引力。因此說,美育是鋪墊學生求真向善素質的重要基石。
但是,目前我國整個教育體系對美學意義的認同程度還不是很高,對美育教育的實施還不夠完善,還沒有形成完備的教學方案和相應的教材。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們,對美學的認識不足,缺乏審美教育的認同感。尤其是目前學校教育過分追求成績和分數,這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無法緩解的壓力,從而忽略了美育教育,使得學校的美育教育無法提升到議事日程上來。雖然我們現在大力提倡美學和美育教育,但我們的師資機構和力量還有待提高,教育環境也無法和發達國家相比,在短期內能否能取得好的效果還有待探討,但對國民教育長遠發展的意義來說,美育教育是必需要加強的。
在學習中如何真切地感受到美,用美的視角觀察世界,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審美能讓人高尚,?;髤s讓人墮落”,正確的審美情趣、審美標準和審美理想會提升學生走出校門后的到社會工作中創造力。為此,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不斷地教導學生堅持求真向善做人原則,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使學生們的精神境界與今天這個偉大的時代合拍,成為中國新時代的合格人才。這也是我們提倡美育教育的根本所在,它需要我們整個社會來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尤吉.以美為魂,立美育人——對小學“大美育”學校課程建設的一些想法[J].華夏教師,2018,(16):51-52.
[2]賈志正,曹建民.如何提升小學美育水平[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