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璇
摘要:視唱練耳在古箏演奏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音樂生要全面了解視唱練耳的作用,并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自覺加強訓練,為古箏的學習打好基礎。本文主要從視唱練耳與古箏演奏教學的關系及視唱練耳對古箏演奏教學的影響作用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探討,以促使學生和教師都加強對視唱練耳的重視。
關鍵詞:視唱練耳? 古箏演奏教學? 作用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5-0110-02
每個學習音樂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掌握多種技能,而視唱練耳則是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無論對于老師,還是對于學生,無論是學習樂器演奏,還是創作音樂,視唱練耳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音樂生來說,視唱練耳是一門必須要學習并掌握的課程,古箏的學習也同樣如此。
一、視唱練耳與古箏演奏教學的關系
古箏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演奏樂器,聲音非常悠揚婉轉,并且具有濃厚的中國風,因此,許多人都樂意學習古箏。但是,古箏的學習并不易,演奏技法具有多變性,且樂譜也不簡單,具有復雜性,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在感到學習困難后就中途放棄。教師在古箏教學中,將相應的音樂知識融入到教學中,加強學生對視唱練耳等知識的學習和鍛煉,可以使古箏的演奏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也能夠使學生的演奏水準得到增強,造詣得到提高。視唱練耳是音樂學習中最基礎的學習內容,與音樂各個學科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進行視唱練耳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于音樂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鍛煉和增強,比如視唱能力、識譜記譜能力、感知音樂的能力等,并且通過視唱練耳的練習,還能夠使學生的演奏能力及思維能力增強,最終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古箏自身具有明顯的特征,即具有多變的演奏技巧,音域非常寬闊,音色也非常柔美,正是由于古箏所具有的這些特征,人們對其都非常喜愛,也有許多人都樂意學習。而要學習古箏,則需要通過兩部分學習,一是基礎練習,二是視奏作品,這兩部分學習內容雖然不同,但都需要用到視唱練耳。古箏的基礎聯系部分需要學習并練習音階及音域,如果在練習前不學習視唱練耳,那么學生很難表達音樂,也很難掌握高音,這就會使最終的演奏受到影響,不利于演奏技巧水平的提升。在古箏教學中,視奏作品是最重要的環節,涉及到演奏的旋律,視唱中許多旋律的單句組成一首完整的古箏演奏旋律,學生在對音樂作品進行記憶時,要保證聽覺的敏銳,這樣才能夠更好、更快的對音樂作品進行記憶,并保證記憶的有效性。學生在對古箏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一些問題的困擾,比如節奏不夠穩定,或者音樂旋律不夠清晰等。經過研究可知,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導致產生這些問題,第一個方面,即是學生缺少訓練,缺少扎實的基本功;第二個方面,則是學生對視唱練耳沒有正確掌握。其中的主要因素則是第二個因素,學習者在學習時如果沒有將視唱練耳正確掌握并利用到學習中,就不會有良好的內心聽覺,對音準的概念的理解也不會準確、全面,很難對樂曲進行很好的操控。因此,學生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較好的掌握視唱練耳,能夠使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擾得到有效解決。
二、視唱練耳對古箏演奏教學的影響作用
(一)有利于使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準得到改善
一首音樂不能缺少靈魂,而節奏則是音樂的靈魂,節奏鮮明、良好,能夠使音樂的表現力得到加強。可以說,所有的音樂要想形成,并具有完整性,則不能離開鮮明的節奏,可以說,節奏訓練在音樂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樣,音準也對音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古箏演奏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證音準,音準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也是創作良好的音樂及作品的保障。由于古箏不是現代樂器,而是我國傳統的古樂器,再加上古箏自身所具有的特征,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采用的方式大多是灌輸式,具體來說,強調學生在古箏的手法、音高、和弦、節奏節拍等方面的反復練習,這就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會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東西,學習也是被動式,而不是積極主動的學習,在這樣的狀態下,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的聽覺也很容易滋生惰性。可以說,在這一階段,學生對各種音樂要素的了解和認知還在一個初步階段,甚至是試水階段,比較直觀,也比較機械,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學生掌握了視唱練耳之后,還能夠使學生的音準及節奏感得到較好的改善,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熟練掌握視唱練耳,也能夠使學習中的困擾迎刃而解,學習也會變得更加輕松、愉快。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
學生在演奏古箏作品的前期,首先要將自身的聽覺與作品的音響運動產生一種碰撞,從而在音域上產生共鳴。這個將樂譜上的音符向實際音響轉換的過程,表現力和創造力非常強,在古箏演奏中,將這二者加入進來,能夠增加古箏演奏的靈動性。古箏演奏又被稱為二度創造,視唱練耳訓練則能使這一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通過對學生進行視唱練耳的練習,可以使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表現力得到極大的提高。音樂表現力主要指通過外在的形式表現出音樂的內在內容,這就需要在演奏時,通過自身的高超技術、發散思維來表達出音樂所蘊含的內容,能夠使聆聽和欣賞音樂的人通過演奏者的演奏來真正感受音樂作品,并被感動。可以說,音樂所蘊含的情感與音樂的表現力呈正比關系,表現力越強,蘊含的情感越深厚,表達出來的內容也更深刻,也能夠更容易使欣賞者被感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并不是一開始就能夠具有音樂表現力,而是通過對音樂進行充分的理解之后,才能夠表現出音樂的內容,也就是需要學生對音樂的風格、表現特色及節奏等有全面、充分的理解,而通過視唱練耳的練習,則可以使學生獲得這方面的能力。學生通過視唱練耳的訓練,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音樂詞匯,音樂視野得到開闊,從而使自身演奏的技巧得到提高,能夠對音樂作品進行更好的演繹和詮釋。同時,學生在進行古箏演奏時,許多靈感都來源于大量的視唱練耳的訓練。
(三)提升學生對樂曲風格的掌控能力
大多數教師教授學生演奏古箏樂曲時,采用的方式都是讓學生通過肢體記憶,也就是說,讓學生記住固定的彈奏處,然后按照記憶彈奏出固定的動作。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為了使學生更快的記住樂譜,會帶領學生不帶唱名的進行模唱,這種方法能夠使學生記住如何演奏,為學生的演奏提供方便,但是,也使學生很容易陷入被動,不能清晰的感受到樂曲背后的故事,也會造成演奏的機械化。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來熟悉樂曲,并理解樂曲,在此基礎上,進行具體的演奏練習,最后脫離樂譜背誦演唱。對樂譜的理解包括對樂曲的旋律、節奏等都熟悉,并在旋律的記憶方面進行加強,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樂曲,通過視唱練耳訓練,來使學生掌控樂曲風格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有利于學生充分體會古箏樂曲演奏中的調性及調式
古箏的發展歷程比較長,經過漫長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曲目,古箏樂曲可以通過調式及調性呈現出各種各樣的風格。學生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加強視唱練耳的訓練,能夠加強學生對旋律及樂段的積累。而很多古箏樂曲屬于“人工調”,也就是無調性、調式,在對視唱練耳進行訓練時,可以選擇“人工調”來讓學生練習,使學生通過練習來對調性及調式的特點充分的進行體會。
三、結語
總之,在古箏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都離不開視唱練耳的作用,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夠扎實、良好,有利于使學生的音準及節奏感得到改善,也有利于使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得到提升。同時,老師在進行古箏教學時,應注重視唱練耳,并加強訓練,使學生能夠加深音樂記憶力,并使自身的古箏演奏水平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楊云.視唱練耳在古箏演奏中的重要性[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23):80.
[2]葉淳.視唱練耳在古箏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0,(18):224.
[3]龍英.簡析視唱練耳對古箏演奏教學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7,(23):85.
[4]鄭宜.樂理視唱練耳在古箏教學中的重要性[J].音樂時空,2015,(19):136.
[5]莫軍梅.視唱練耳在古箏教學中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4,(05):212.
[6]朱建萍.高師視唱練耳體驗式教學探索[J].藝術之家,2016,(S1):341-343.
[7]許文敏.視唱練耳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夏麗清.視唱練耳理論與教學文集[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