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博元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知識的渴望變得越加強烈。但是,單單依靠群眾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就需要政府部門出面進行指導,政府在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群眾文化,如果群眾文化開展的合乎時代要求,那么它將為社會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積極影響,群眾文化是政府部門與人民群眾有效溝通的橋梁,這一橋梁溝通者主要工作就是傳播文化、進行輔導工作,實現匯報性演出等文藝活動,目前很多的地方已經變革了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將富有新鮮血液的內容注入其中,進而為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本文將從文化工作的內涵出發,并就存在的現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最終對群眾文化工作中加強音樂創作的策略進行了闡釋,希望能夠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群眾文化工作;音樂創作;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4;6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185-02
群眾文化工作是一個雙向的文化傳播活動,一邊是受眾,一邊是聽眾,兩者需緊密聯系,在日益繁重的工作壓力之下,進行簡單的放松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群眾文化能夠幫助群眾減小心理壓力,幫助他們從生活壓力中得到解脫,與此同時,還能夠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在目前的中國社會,多個地方在文化部門的監督之下,設立了眾多的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平臺,在中國這個人口數量眾多的國家,開展群眾音樂創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目前我國的音樂創作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思想的進步,所以,為了實現社會的和諧,人們思想的進步,加強群眾文化音樂的創作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含義
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產生時間久遠,可以說它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它是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在古代,多以吟唱等方式展開,內容多為群眾情感的抒發與外化,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群眾文化音樂不僅沒有凋落,而是開的越發燦爛,并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群眾文化的特點繁多,覆蓋范圍廣、內容豐富,在以這種特點為背景的基礎上,群眾音樂創作將更多地內容融入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可知,只有這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才能夠真正的被人們所接受。例如,在遍地黃沙的新疆吐魯番地區,他們的自創文化獨樹一幟,他們將歌與舞進行了巧妙的結合,而且將他們的宗教信仰也融入其中,最終涌現出了眾多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例如,《冰山上的來客》、《吐魯番的姑娘》、《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等,通過一系列的演唱技巧和獨特的演唱風格,最終將果實遍布于全國各地,這種文化所產生的強大生命力,使人們不由自主產生了對它的敬畏之情。
二、群眾文化工作的特點分析
群眾文化創作是文化領域的重要內容,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存在的特點,它使得文化能夠實現遠距離、無間斷的傳播,使得文化傳播工作變得更為系統化。首先,正是由于群眾文化的受限性較小,使得群眾文化工作能夠實現廣泛的傳播,這種廣泛性并不只是簡單范圍廣泛,實際上更是一種內容的廣泛,因此,廣泛性是群眾文化最普遍的特點。其次,群眾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得益于它自身存在的創新性,群眾文化發源于群眾,服務于群眾,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文化,伴隨社會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群眾文化實現了內容的創新與飛躍,所以,要想實現群眾文化的不斷發展,進行創新將是大勢所趨。最后,群眾文化還具有傳播范圍廣的特點,群眾文化是一種貼近大眾的文化類型,它還未能實現專業性的發展,多停留于普及的范圍內,因此,群眾文化的普及程度巨大,但是,群眾文化的根本在于幫助群眾理解文化,接受文化,所以在進行群眾文化傳播的過程中,要關注群眾的接受性。
三、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現狀
群眾音樂創作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客觀實踐,這種實踐以社會背景為參照物,進而實現藝術創作的過程。我國存在著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特殊國情,文化種類豐富,所以,在這種多種文化相互碰撞的過程中,必將會涌現出一些問題,以下將會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群眾音樂需求存在差異
群眾文化的覆蓋范圍極廣,但是中國人口數量眾多,這導致了音樂創作難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在不同的地區,音樂的風格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并且不同的人對音樂的欣賞焦點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建國時期,人們將對音樂的焦點,更多的聚集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層面,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人民則將關注的焦點轉向了流行音樂上,時代不同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對于音樂的需求,在目前的音樂創作中,多數是將創作歸結于一兩個題目,而忽視了真情實感的表達,導致內容嚴重脫離群眾,如果此種風氣一直延續下去,那么會嚴重挫傷人們對于音樂追求的興趣,最終降低國民素質,影響文化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音樂文化創作質量低下
在當今社會,對于音樂創作者并未形成嚴格的規范,他們的創作內容多是根據個人的情感表達,進行創作的,未受過嚴格的訓練,具有非專業性,他們的素材選擇范圍狹窄,多是源于日常工作,以及身邊小事,很少走向群眾,走向自然,因而,導致他們的音樂創作,嚴重脫離群眾。與此同時,這些創作者多是在業余時間進行音樂的創作,時間未能進行有效的保障,這就導致他們很難鉆心研究,多半還是未成熟的果實,其中不免有些不良反應,對于這種專業性難以保障的作品,一旦流入社會,將會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
(三)音樂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足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改變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顯得尤為迫切,在新的形勢下,實現人民身心健康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方向。音樂的好處頗多,不僅能夠陶冶情操,還能夠團結群眾,愉悅身心,從而幫助人們實現更多領域的發展。但是,在目前的音樂創作中,管理存在缺失,政府未能有效的履行文化建設職能,進而導致群眾音樂創作領域出現了一些不良現狀,最為明顯的是音樂創作缺乏創新意識,多沿用老舊的方式,未能將民族化特性張揚出來,最終會將群眾對于音樂的興趣慢慢消耗殆盡,這也是導致群眾音樂創作難以發展的原因之一。
四、加強群眾音樂創作的措施
(一)實現創作水平的提升
對于創作水平的提升來說,要從多個方面展開,首先,音樂創作人員要延長個人的創作時間,增強自身的專業性,自覺參與日常的培訓活動,實現個人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對待一些民族地區的音樂創作時,要深入當地人民群眾之間,了解他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人民需求,從他人角度出發進行文化創作,設身處地進行切身感受,只有如此,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長盛不衰。
(二)加強群眾音樂創作設施建設
從目前中國的音樂創作現狀來看,多數地區未能就設施創建給予足夠的重視,很多地區由于缺乏資金,創作設施不夠健全,難以完成相應的創作。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文化館不能發揮其職能,難以實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所以,各地區政府要加強對文化館工作的扶持,給予一定的資金設備援助,使文化館能夠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促進文化宣傳活動的有效開展,與此同時,進行設施建設還能夠幫助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最終為我國群眾文化音樂創建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五、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能夠極大的滿足人們的精神世界,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提供更大的支持,雖然目前的音樂創作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但是只要堅持創新腳步,根植于當地文化,就能夠實現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發展,最終實現群眾文化創作的新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