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平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城鄉貧富差距逐漸縮小,鄉村振興戰略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一項,如何正確理解鄉村文化建設的真正涵義,如何加強鄉村文化建設進程,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探討的。本文就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如何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做闡述。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D4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188-02
一、前言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鄉村振興戰略是長遠系統的浩大工程,想要辦好此項工程,首先就要重視鄉村文化的建設工作。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所在,只有將文化建設好,政策才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使鄉村從本質上振興起來,成為農民生產和生活的一方樂土。
二、鄉村文化建設的涵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的鄉村文化能夠改變農民的精神風貌,提高農民的精氣神,還能夠增強農民的凝聚意識,帶給社會好的風尚。鄉村的振興不僅要從經濟等外在方面著手,還需要從農民思想精神和行為意識上入手,需要塑造外在的形式,也需要鑄造內在的靈魂。鄉村振興要摒除老舊觀念,改變枯燥的生活氛圍,要形成良好的家風,符合現代價值觀的文明之風,使農村氣象煥然一新。習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也深刻的突出了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而鄉村文明建設也包含了以下三方面內容:
第一,農民是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廣大的農民群體在鄉村的文化建設中占據主體地位,換言之,鄉村的文化建設主要也是為了農民所服務的。加強鄉村的文化建設首先就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其次還要加強農民對于文化建設的理解和認識。讓農民意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然后才能積極的參與到文化建設的工作當中。因為農民才是文化建設的主體,所以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農民需要擁有發言權和決定權。讓農民在這次文化建設中做主角,發揮他們的創造精神,以他們喜歡的形式和內容來創造現代的文明鄉村。因為文明建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民,如果不是以他們意愿和力量,而是依靠農民以外的力量來完成文明的建設,那么也就失去了鄉村文明建設的意義。
第二、在文化的建設中要對傳統的文化資源進行保護然后有效的加以利用。因為人類長期的居住生活,其獨特的自然環境、特殊的植被、當地特有的生產方式、村落的形成和格局、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當地的社會組織都形成了這個地方豐富的文化資源。正是因為這些特有的文化資源,才使得鄉村擁有了與城市不一樣的文化形態,這也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鄉村文化的建設工作過程中,不能將每個地區的鄉村文化建設統一標準,而是應該要尊重鄉村原有的文化形態,重視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有效的利用,結合當下社會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鄉村的文化更具有活力,而不是像以往一樣,一方池水,一成不變。
第三,加強新文化的建設工作。人類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之中,創造了非常多的物質財富以及精神財富。隨著人類不斷的發展,社會不斷的演變,人類的文明程度越來越高,文化也越來越興盛。不同時期人類在文明和文化上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所以文明和文化都需要不斷的進行推進。鄉村的文化建設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保護,但是這個保護卻也不是單純的守舊。一味的守舊則會變得停滯不前,文化建設就會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加強文化建設需要在對傳統文化保護的同時,還需要根據現代的文明發展創造出新的文化,新的內容,這樣才符合時代的發展,才能使我們的文明不斷前進。
三、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鄉村基礎文化設施的建設工作
基礎文化設施的建設工作是鄉村文化建設的基礎工作,只有基礎打的好,鄉村整體的文化建設工作才能夠得以有效的實施。對于基礎文化設施的建設工作,首先就需要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鄉鎮文化部門加強調研,做好規劃,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品牌特色,充分挖掘地方歷史傳統文化。因為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是農民,所以在基礎文化設施的構建環節,需要了解當地居民對于文化建設方面的意愿。只有依托農民的意愿來建設鄉村文化,才能激發農民參與的積極性,政府投入的基礎設施才能夠真正發揮用途。比如做好文物維護、非遺傳承、祠堂活化等文章,真正讓農民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鄉村居民通過電視和互聯網等媒介能夠了解到更加豐富的文化內容,對于文化的品味和欣賞水平上均有提高。在鄉村文化建設方面,政府需要大力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在保護和發展本地獨特文化的基礎上,還能通過表現形式上的不同,將現代的文化載體和呈現方式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展現出耳目一新的效果。加強鄉村文化站或者是活動站的建設工作,大力推進文化建設進程,讓農民在文化站中能夠及時的了解到國家對于農民的相關政策,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積極做好文化建設工作,做新時代農民,為我國的文化建設發展進程添磚加瓦。
(二)著重鄉村文化隊伍的組建工作
鄉村的文化隊伍是文化建設的先鋒隊,是文化建設工作的主力軍,因此,文化隊伍的組建工作是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關鍵所在。鄉村文化隊伍的組建,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用人機制以及管理制度。如何科學有效的吸引優秀的人才來到鄉村的文化隊伍當中為鄉村文化的建設出力,以及如何合理的管理人才,使他們發揮最大效益,這些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根據鄉村文化人才稀缺的實際,通過購買退休教師干部和文化社工服務來充實鄉村文化隊伍。
文化隊伍因為其主力軍的特殊地位,在人員的構成上,首先就需要對文化建設工作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只有正確理解文化建設的含義和目的,才能在實際工作中以正確的方式來完成建設工作。
其次,需要對本地區的文化建設工作有所了解,以及能夠明確當地農民的心理訴求。文化隊伍是文化建設的實施人員,他們應該服務于當地農民,只有了解當地文化建設現狀以及了解農民需求,才能夠在這個基礎之上對現狀進行改變,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使農民對于文化建設工作滿意。
最后,文化隊伍的組成人員還需要擁有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閉門造車并不是文化建設的良好手段,及時的對當下文化建設情況的了解以及成功經驗的學習才能夠使鄉村的文化建設走上持續發展的道路。所以,文化隊伍人員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培訓,對于當前最新的文化建設情況要及時掌握,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或者是改變。對于其他地區的優秀成功案例要及時的進行學習,分析出適用于本地區的方法和措施,不斷的對本地區的相關措施進行優化。一成不變的文化建設方式不利于長久的發展,也不能夠適用于不斷發展的社會實情,所以創新很重要。人類的發展歷程離不開創新,創新精神能夠帶領鄉村文化建設一直繁衍下去。
(三)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
三農問題的核心問題所在其實就是農民問題,而農民問題的核心則是素質的問題。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要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因為農民是文化建設的主體位置,農民的文化素質提高了,鄉村的文化建設水平也就提高了。人文環境是人的行為所決定的,高素質能夠約束行為,那么文明之風自然就會形成。
對于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首先要加強道德的培養。農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就需要對他們進行國家政策以及法律知識的普及工作,可以從培育養成新鄉賢文化入手,大力倡導鄉風文明建設,只有了解的知識夠多,他們對于行為的約束能力就更強。
新時代的農民不僅需要掌握生產的技術還需要擁有較高的文化水平。
四、結語
總而言之,鄉村的振興戰略核心所在是鄉村的文化建設,文化建設的核心所在是農民的素質提高。各級政府應該高度重視農民的素質問題,大力推進鄉村的文化建設工作,使鄉村真正的能夠得以振興,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得以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