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亞

我結婚不到6年,但是我總覺得自己和他過了60年,度日如年不過如此了。忐忑兩個字是我對這兩千多個日日夜夜的概括,因為我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聽到他的指責,我甚至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我們是相親在一起的,剛開始他真的是一個暖男,對我特別好,我公司和他公司是兩個方向,但是他每天都會去接我,雷打不動。沖著他對我的這份好,我父母從沒提過禮金的事,并且買房子時還給我們拿了一半的首付。剛開始結婚還好,后來我就發現他幾乎沒有什么正能量,一點小問題都能讓他大發雷霆,再后來他會把矛頭指向我。
我回家晚了一點,他會說我加班也沒多賺幾個錢,還讓他餓著肚子等我;我做的飯菜他不喜歡吃,會說我自私,只做自己喜歡吃的,不考慮他的胃口;后來我懷孕了,生了一個女兒,他的指責范圍就擴大了,女兒剛上幼兒園,不會數數,他會指責孩子笨,連帶著也會指責我生了一個笨姑娘,將來和她媽媽一樣,腦子進水了。起初,我會為自己爭辯,后來我發現他真的有太多的想法,無論我怎么說,他都有辦法把問題推到我身上。他一個不順心,就會指責我,就連出門沒帶傘,結果下雨了,他會怪我沒關心他,沒給他送傘。不久前,一個同事在單位給我使了絆子,本來該是我的職位花落別家,我心中頗受打擊。回家想和老公傾訴一番,前前后后的經過說了個清楚明白。我以為老公是自己現在最親近的人,能夠給我一句安慰,一個擁抱。結果老公一臉嫌棄,拋下一句:“還不是因為你自己蠢?你這點事情都整不明白,也怪不著輕易地就被人打敗。”那天晚上,我站在廚房切著菜,一邊偷偷地抹著眼淚,一邊思緒紛紛,敗在職場我無話可說,但親密愛人的冷言冷語,還指責自己蠢,實在讓人難過。
有一次我尖銳地問他:“家里什么事不是我的問題就是寶寶的問題,難道你就沒問題嗎?”他脫口而出:“我能有什么問題?我要有問題就是當初不應該娶你,這是最大的問題。”從那以后我感覺自己的心一點點變冷了,我爭取單位出差的機會,我不愿意回家,面對他,我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我想逃離,但是我又沒有勇氣離婚,我已經33歲了,沒顏值沒學歷也沒賺錢的能力,離開他,我一個人沒有辦法撫養好女兒,我該怎么辦?怎樣做他才不再指責我,我能和他溫暖踏實地生活?
指責型的人,看到的永遠都是別人的錯誤、缺點、不足。他們會把結果的糟糕或自己不好的感受,簡單粗暴地歸結為另外一個人的原因。比如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指責型的家長會認為是孩子懶惰、拖延、笨、粗心、不聽話等原因,導致了自己的憤怒。在面對伴侶的時候,指責型的人會認為是對方的不上進、冷漠、自私、不負責任、控制欲、不懂反思等原因,導致了自己的不爽。在工作中,指責型的領導會認為是員工不夠配合、工作不夠認真等原因,導致了業績不佳。他們自帶顯微鏡功能,你的每個不好,他都能敏銳地發現。在指責型的眼里,你就像一個無能的廢物一樣,一無是處,毫無優點。如果你有一個指責型的父母、伴侶、領導,足夠你生活在水深火熱里了。
其實指責型的人自己也不好過。不要以為他們罵得很爽,他們也會自責:我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我也知道這樣不對。但……他(她)實在是太差了。對他們而言,“我錯了”是一種恥辱,如果恰好他們為家庭付出了很多,甚至在他們看來是犧牲自己為家庭,他們會覺得,我犧牲了自己,我也沒得到好處,所以我沒有錯,錯的都是你。指責型人格的形成,還要歸結到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如果從小就被教育任何錯都是因為你有問題,一個巴掌拍不響,肯定是你做了什么不對的事才會面臨這樣的結果等。成年之后他們便再也承受不起指責,唯有把所有不好的結果都推向別人,才能保護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他們一直在反思自己,甚至指責自己,成年后他們開始指責別人,指責完后他們也會想:我的脾氣為什么這么暴躁?我為什么會這樣對我的親人?
面對指責型的人,能離開當然最好了。不能離開,能懟回去也很好。如果也懟不回去,也離不開,就可以思考下:在面對他們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么讓自己好受點?如果想維持關系,我們又可以做什么?
對于指責,你不必認同,就不會受傷。他不停地說你的錯,是你不好。這是他的病,跟你沒有關系。如果你愿意接受下意見,你可以選擇性考慮下他的話。但不必就覺得自己不好了。他找出你的錯,只是為了防御下他錯了的感覺,只是想把錯了的感覺扔給你。你可以不接。相反,你可以給他一個認同。指責型的人,花了一生的時間,想聽到這句話:親愛的,你真棒,你真聰明。他們的潛意識以為,把錯誤扔出去,自己就是對的了。把糟糕扔出去,自己就是棒的了。他們努力地想扔出去,結果卻只收到了更大的被否定。某種程度說,這也是他們的命運。他們用指責的方式,誘惑了對方的指責。這樣他們就又一次重復了早年的命運,成功地又體驗到了被指責。越是想擺脫,越是會重復。所以,如果,你有一個指責型的伴侶、父母,你不想離開他們,又想改善關系,可以這樣做:
A.區分。他說是你的錯,就真的是你的錯嗎?說白了就是你要拎得清,不是你的鍋,你不要背。在心理上給自己做好一個免責建設,再來第二步。
B.認可。強行和他講道理,為自己爭辯是沒有用的,這只會惡化你們的關系,所以第二步是在態度上認可他,但這并不代表你認可他把錯誤推到你頭上。你可以對他的心情和他的出發點表示認可:我認可你現在的壞心情,因為這件事,確實讓人很不愉快,對于指責型的人,一定要懂得共情,只有先認可他的情緒才能讓他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安撫好他的情緒才能讓他學會去反思自己。告訴他,親愛的,你真棒,真聰明。第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完成第一步,你才不會覺得受傷,才有能量告訴他第二句。如果你想的話。如果你想讓指責型的人過得更不爽,也很簡單。只要修改第二步:否定。他不是最怕“我錯了”的感覺嗎?你只需要淡定地反復地說:“我沒錯,都是你的錯”,他就分分鐘炸毛了。因此,認可他,并不代表你低了,而是你掌握了主動權。你想得到他,就認可他。你想刺激他,就說全部是他的錯。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指責型的人,不想再責怪自己的孩子、伴侶,你可以試著這樣做:面對自己那種“我錯了”的感覺。在你小時候,你錯了會被羞辱,但在你長大后,你可能依然會被羞辱,但更可能會被善待。敢于承認錯誤的人,更有能力被愛。去檢驗下,而不是沉浸在恐懼里。小時候總是無奈說出那句話,現在你可以試著面對并且主動說出那句話:我錯了。那是你成熟的開始。
C.否認。先認可他的情緒,再來否認他的腦回路。你要告訴他,我知道你心情不好,但是這件事我也很委屈,我也不希望是這樣的結果,但是這并不是我造成的,你想,這件事我事先也不知道會這樣,而且我不是超人。他之所以讓你背鍋一方面是他需要發泄,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掩蓋自己的問題,那么在溝通的時候就要有一個態度,表示這個鍋我不背。前面兩步是為了安撫他的情緒,這一步才是至關重要的。
D.抽離。在引導他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可能會再次激起他的情緒,這個時候你的情緒控制至關重要,關鍵時刻你要學會替自己申訴委屈,你可以說:我知道我這么說你很不開心,可這是我的看法,你生氣也是因為我覺得你錯了,而你覺得自己沒有錯,既然如此,我們都冷靜一下吧,你想想你的問題,我也想想我的問題。指責型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是缺乏被理解的,他的張牙舞爪,他的不敢認錯,都是因為承受了太多莫名的過錯,最好的治愈,是給予共情和擁抱,只有他能放下一身的刺,才能和你好好擁抱。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