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張曉成是一對90后夫妻,收入相當,工作都很忙。結婚時,為了明確財產和家務分工,我們擬定了一份家務協議。約定婚后財產各自獨立;水電煤氣、寬帶餐飲、日常家用按月結算,一人承擔一半;家務每周一、三、五由我承擔,周二、四、六由張曉成承擔,周日輪流做家務,如果一方未按約定承擔家務,每次要自行付費請鐘點工,或支付500元給對方。
我是做人力資源工作的,這份協議也是我擬的,張曉成舉雙手贊成。我倆婚前都不愛做家務,但成了家,就該有個家的樣子。我們覺得兩人分擔家務不僅不影響感情,還能為了家“同甘共苦”,是件有益于家庭穩定的好事。
最近,我有件煩心事。我本打算婚后發展幾年事業再要孩子,可是婆婆一直催生,還讓我最好在幾年內生兩個孩子。公婆身體不好需要人照料,我的父母還要照顧尚未高考的弟弟,如果我生了兩個孩子,就得做全職主婦了。
各種不安讓我又想到了擬訂協議。這次,我想擬一份“全職太太補償協議”。如果我因生育二孩放棄事業,辭職做全職主婦,應當視為對家庭做出更多貢獻,張曉成每月需要交給我1萬元生活費;萬一將來面臨離婚,他要給我500萬元作為補償。
我把這個想法發到了朋友圈,想聽聽大家的意見。有朋友為此點贊,也有人說這么約定未必有效,有點像“過家家”。
我很困惑,這樣擬定的家務協議和全職太太補償協議難道會無效嗎?
孫梅
孫梅:
法律規定,夫妻可以書面約定婚姻期間取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先說家務分擔協議。其中婚后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約定,合法有效。關于家務如何分配、不遵守即支付500元給對方的約定,不違反任何一條法律且自愿達成,也是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不是工作,夫妻約定過細、過嚴,有時難以執行,也很容易引發矛盾。
再看全職太太補償協議。丈夫每月給妻子萬元生活費,這相當于夫妻倆對部分財產進行的約定,合法有效。如果離婚,丈夫支付500萬元補償款,這條也有效。婚姻法規定,夫妻書面約定婚姻期間所得財產歸各自所有之后,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約定的補償金額,應該在個人能承受的范圍之內,并不是越高越好。
你和丈夫做出以上約定,都是建立在夫妻約定AA制基礎上。未約定AA制的夫妻簽訂類似協議,效力也會被認可。但問題是夫妻財產共同所有,說明兩人財產是“混在一起” 的,婚內誰給誰多少錢,很難去執行。而且法律沒有規定非AA制夫妻的家務補償問題,所以,為照顧家庭付出更多的一方是否在分財產時被照顧,要由法院酌情判決。
一些年輕人傾向于用協議來規范和引導婚姻,如果自愿且不違法,無可厚非。在做出生孩、辭職照顧家庭等重大決策之前,如果想尋求經濟上的保障,可以直接簽訂婚內財產分割協議。
作為法官,可能會考慮如果真遇到這樣的案子該怎么判,屆時還要看具體案件中雙方的約定,以及約定事項的履行情況。婚姻家庭生活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最終判定還需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