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銀芳
【摘要】文章響應新課改的要求,從學生基本學情出發,將“導學探做評”教學模式應用于眼科教學,將教學由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傳播,轉變為教師主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實踐,師生互教互學互評、教學相長的過程。該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眼科的積極性、主動性,對提升眼科的教學質量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導學探做評;教學模式;眼科教學
眼科學是研究視覺器官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以及預防、診斷和治療的醫學科學,是臨床醫學的重要分支之一。由于眼球的解剖結構極為精細且功能復雜,并且眼病的檢查及診療與其他臨床學科具有顯著的差異,決定了眼科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傳統的眼科教學方式較單一,學習資源不豐沛,教學內容脫離臨床實際,加上課時分配較少,很難引起學生對該學科的重視,更不利于眼科學的傳承與發展。因此,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學資源供給,理論聯系臨床實踐,提高學生學習眼科學的興趣,培養眼科專業技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眼科教學現狀
(一)眼科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眼科教學多是“注入式”教育,在眼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知識灌輸的對象。 這種教學方式強調以教師的教為主,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且課堂氣氛沉悶、壓抑,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該教學方式不利于知識的傳播與應用,與新時期“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創新育人理念背道而馳。
(二)學習資源不豐沛
傳統的眼科教學主要采用的教學手段是教師講授+板書,并借助掛圖以及模型向學生講解知識。單純的講解缺乏趣味性和生動性,很難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較局限。掛圖與模型一方面攜帶不方便,另一方面無法有效地將有些教學內容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雖然一部分教師已逐漸將數字化資源應用于眼科教學,但由于技術不夠成熟,并不能將其優勢充分展示出來。
(三)學習內容脫離臨床實際
眼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醫學科學,單純地進行理論教學而不注重聯系臨床實際,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識僅停留在理論且較淺薄的層面,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以后將無力應對復雜多變的臨床。
二、“導學探做評”教學模式在眼科教學中的應用
(一)導
“導”是以教師為主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將教師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和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導言往往寓教于樂,讓教學內容對學生產生意義,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尤其是氣氛壓抑的課堂,教師的導言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明確此課程的重要性,根據個人經驗、相關故事或熱點話題,提出和教學相關的問題,將學生引入課堂。接下來,一些簡單易懂的眼科基礎知識,學生能自學的,教師要相信學生,引導學生自學;新舊知識有聯系,可進行遷移類比的,教師應誘導學生學習;學生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較抽象的知識,教師要指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無法解決的,教師進行講解,輔導學生學習;學生動手操作有困難的,教師要督導學生學習。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真正地使教師完成從“教書匠”向“向導、引路人”的角色提升。
(二)學
眼科學是一門以形態學為主的學科,一圖勝千言, 文字的敘述無法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形象生動的教學課件能極大地提升教學效果。研究表明,通過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把患者眼部的癥狀、體征、眼科檢查或手術過程保留下來, 從原有的文本資源逐步增加為視頻、圖片、音頻等多種豐富的感性材料,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眼科知識的趣味性,還能保證教學內容高質量地完成。例如在進行“近視”講解時,可以利用動畫演示近視患者眼軸及晶狀體的變化,使學生明白近視的發生機理,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為后面講解LASEK手術治療近視的原理奠定了基礎。此外,使用智能化技術將臨床中的真實情景和臨床診治過程融合到教學之中,模擬學生今后要面對的實際工作場景,一方面學生能近距離地接觸患者,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可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提高了醫學生的職業素養,為以后的執業成長提供幫助。
(三)探
“探”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認知模型和學習方法架構。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開放課堂,提出難度適宜、邏輯合理的問題,發掘學生自主探究潛能;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誘導探究方向;課堂上合作探究,訓練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課后留創新作業,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以“近視”教學為例,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思考,導入新課:通過多媒體播放“比眼力”游戲,引導學生說出看不清所出示的詞語的原因。開放課堂,在富有開放性的情境中提出:生活中,哪些原因可以導致近視的形成?適時誘導探究方向:近視有哪些危害?進一步導出近視的臨床表現。在誘導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地去探究,也不能過多牽引。合作探究:小組討論,哪些方法可以糾正近視,引出近視的治療方法。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努力撞擊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創新思維:通過回顧近視的形成機理,探索治療近視的新方案。鼓勵學生在原有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學習創新,培養其創新意識。這種探究式教學模式不僅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做
“做”,即在課堂上,將項目展開后,教師通過短時間內科學地傳授知識,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于學生逐步掌握眼科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后,再通過教師進行示范性實驗及操作,使學生獲得具體、清晰、形象的感性知識,掌握正確的操作步驟。 隨后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練習,進一步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強調學生必須掌握正確的操作步驟,避免安全事故。教師認真巡回指導,加強監督,發現錯誤操作立即糾正,保證練習的準確性,提高練習的效果。以“視功能檢查”實訓課為例:第一步,教師詳細講述視功能檢查的實訓目的、檢查方法;第二步,教師演示正確的操作方法;第三步,學生分角色扮演醫患,反復練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人人動手,個個參與,有序操作,以達到熟中生巧、熟中得法、熟中生智的境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又能增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有利于教學的高效完成。
(五)評
一方面評價教師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可采取自評、測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多種靈活的評價方式。客觀、科學的教學評價不僅是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由于其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和較強的激勵作用,能夠促進教師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不斷學習、改進和提高,有利于教師專業的發展。對學生而言,教師的肯定、表揚與鼓勵等,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仍以“視功能檢查”實訓課為例,經過教師的講述、演示,學生的反復練習,教師指出學生在視力檢查過程中共同存在的細節問題,并給予學生適當的肯定;再由學生對此次教學做出評價,并提出問題或者新的方案。無論是自評還是互評,師生都可以通過評價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可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進步、發展。
三、總結反思
“導學探做評”教學模式是基于眼科教學現狀提出的,改變了以往眼科教學方式單一,學習資源不豐沛,學習內容脫離臨床實際的現象,是在教師改變傳統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樹立民主意識,充分利用數字化資源,以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力,提高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導學,導探,導做,導評,讓師生雙方打破教師和學生的界限,突破傳統缺乏生命力的課堂教學氛圍,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寬松、激勵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的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導學探做評”教學模式,屬于多軌教學模式的一種,是對眼科教學思路的新補充,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理實一體化,理中有實,實中有理,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眼科的興趣和熱忱,豐富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又能培養醫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加快學生由醫學生向醫生的轉變,提高眼科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1.
[2]吳晉暉,趙世紅,沈煒,等.多媒體信息化技術在眼科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4(03):565-566.
[3]駱衛.探究式教學模式在中職短跑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3(04):121.
[4]付聰,孫崇睿,王樹陽,等.理實一體化教學在中職護理專業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8(0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