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媚 田修營* 謝劉平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精細陶瓷與粉體材料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417000)
二氧化鈦(TiO2)是一種白色的寬禁帶新型半導體材料,其主要晶型有板鈦礦、金紅石相和銳鈦礦相[1]。TiO2微納米晶,因其較大的比表面積,較強的吸附性能、較突出的活性,在太陽能轉化、光催化材料、環境保護、發光材料等諸多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2]。TiO2的三種晶型中,只有銳鈦礦型才具有較好的光催化活性[3]。但是由于TiO2是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對太陽光利用率比較低和光生電子-空穴對極易復合,使其光量子效率降低。這嚴重制約TiO2光催化劑的應用,因此降低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復合率,提高光催化活性成為TiO2光催化劑的研究重點。
目前,TiO2的光催化活性一般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提高[4]。比如:離子摻雜[4~7]、氧化物復合[8]和貴金屬沉積[9]等。眾多方法中,離子摻雜方法被認為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途徑。對于離子摻雜方法來說,尤其是采用稀土金屬離子摻雜來提高其光催化性已經相當普遍。稀土金屬離子由于4f軌道沒有填滿,具有豐富的電子組態,4f電子可以在其間躍遷,從而產生從紅外至紫外光區的吸收和發射[4]等。此外,將稀土離子摻雜TiO2,可以引入雜質能級,可以抑制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復合,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本文采用微波輔助溶膠-凝膠法來制備Dy3+摻雜TiO2微納米晶,并通過XRD、FTIR和UV-vis對樣品的物相成分、分子鍵價結構和光催化性能來進行表征和分析。
在燒杯中加入20ml鈦酸丁酯,60ml無水乙醇,4ml冰醋酸,配成A溶液,放入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中;將40ml無水乙醇,40ml去離子水,配成B 溶液;然后將一定量氧化鏑(Dy2O3與TiO2的質量比為 0wt.%、0.5wt.%、0.8wt.%、1.0wt.%、1.2 wt.%和1.5wt.%),加入一定量的硝酸溶解,再將其滴加到B溶液;然后再將B溶液裝入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到A溶液中,用硝酸調pH到3,將其放到MCR-3微波化學反應器內,功率240W,勻速攪拌,獲得sol溶液。室溫陳化12h,形成gel。將凝膠放在真空干燥箱,80℃烘干得到黃色樣品,研磨成粉末。將其置于箱式電阻爐中在620℃下焙燒,得到白色TiO2微納米晶。
采用丹東通達TD3500型X射線衍射儀對樣品進行物相分析,20~80°;采用尼高力is50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對樣品進行原子鍵價表征,波數范圍為 4000~525cm-1;以亞甲級藍(MB)作為目標降解物,取0.1g所制備典型樣品加入到35mL 10mg/L的MB溶液中,在磁力攪拌下將混合液置于比朗光化學反應器進行暗反應30min,當達到吸附-脫附平衡后,取2ml溶液,在離心機中以8000r/min離心5min,取上層清液用日本島津UV-2501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吸收光譜,然后打開300WXe光源,使混合液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反應,每隔10min取一次樣,離心后測定其吸收光譜。

圖1 不同Dy3+濃度摻雜TiO2微納米晶的XRD圖譜
圖1 為不同Dy3+濃度摻雜TiO2微納米晶的XRD圖譜。Dy2O3與TiO2質量摻雜比(Dy3+摻雜量)從下向上依次分別為 0wt.%、0.5wt.%、1.0wt.%、1.2wt.%和1.5wt.%。由圖1可知,該圖譜與銳鈦礦標準卡片(21-1272)和標準卡片金紅石(21-1276)一致。樣品的主晶相為銳鈦礦相,如(101)、(004)和(200)晶面等,而次晶相為金紅石相,如(110)和(101),如圖1的衍射峰(*)等;其中銳鈦礦相的(101)和金紅石相的(110)晶面的衍射峰強度較強,作為兩相的代表性晶面來分析。此外,從圖1中還可以看出,由于Dy3+摻雜量不同,樣品中銳鈦礦和金紅石相的比例也不相同。當摻雜量為1.2wt.%時,樣品完全為銳鈦礦。當摻雜量為1.5wt%時,又存在微量的金紅石相??梢?,Dy3+摻雜量對TiO2微納米晶的相變有一定的影響,且在銳鈦礦到金紅石的晶型轉變過程有抑制的作用,當Dy3+摻雜量為1.2wt.%時,樣品幾乎保持單一銳鈦礦物相。當Dy3+摻雜量為1.2wt.%時,樣品的晶粒大小可以根據 Scherrer公式(1)[10]估算:

K是 Scherrer常數,一般為0.89;β為衍射峰的半高寬,θ為衍射角,λ為X射線波長,這里取0.154056nm,通過jade軟件可以估算晶體的平均尺寸。當Dy3+摻雜量為1.2wt.%時,樣品的晶粒大小為11.5nm。
圖2是Dy3+摻雜量1.2wt.%和未摻雜的TiO2在500~400cm-1波數范圍內的FTIR圖譜。由圖2可知,兩個樣品在1000cm-1以下區域的吸收峰形狀和位置基本上沒有變化,一般歸因于Ti-O振動[11]。另外,當Dy3+摻雜量1.2wt.%時,樣品在3000~3500cm-1和在1600cm-1左右時,明顯存在兩個吸收峰,分別為O—H伸縮振動引起的非對稱吸收峰和彎曲振動峰。對于未摻雜的樣品而言,這個區域幾乎沒發現吸收峰,這說明與未摻雜樣品相比,摻雜后樣品表面存在羥基,它可以捕捉空穴,形成羥基自由基(gOH),有利于光催化降解有機物[12],如方程(2)所示。

圖2 Dy3+摻雜量為1.2wt.% 和未摻雜的TiO2微納米晶的紅外吸收光譜圖

圖3 a 光照不同時間的典型樣品催化MB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3b不同光照時間下C/C0的變化曲線;圖3c-ln(C/C0)對不同光照時間的變化圖;圖3d不同光照時間下的降解率

為了研究Dy3+摻雜TiO2樣品的光催化活性,我們采用MB為目標降解物,光源為300WXe燈。典型樣品為Dy3+摻雜量為1.2wt.%的TiO2微納米晶。MB濃度為10mg/l。開燈前,暗反應30min;開燈后,光照每隔10min取樣,進行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測試,檢測波長為664nm。圖3a為光照不同時間的典型樣品催化MB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梢钥闯?,隨著光照時間的增加,MB溶液的吸光度不斷下降,經過50min后,MB基本降解完全。圖3b為不同光照時間下MB的濃度C對MB初始濃度C0比值(C/C0)的變化曲線。從圖3b可以看出,經過50min后,MB基本降解完全。
圖3c是-ln(C/C0)對不同光照時間的變化圖。根據圖3c的實驗數據,通過線性擬合可以獲得方程(3)[13]:

這里,k是光催化反應速率,t是不同光照時間。通過線性擬合可以得到k=0.07461min-1。此數值較高,這說明該樣品對MB具有較高的光催化性能。此外,如圖3d所示,還可以通過降解率(D%)來說明典型樣品的光催化能力,如公式(4)[10]所示:

通過公式(4)計算,當光照時間為10min、20min、30min、40min和50min時,典型樣品對MB光催化降解率分別為 44.12%、79.12%、92.53%、95.11%和97.14%。綜上可知,經過光照50min后,典型樣品對MB光催化降解率高達97.14%。這可能與一定量Dy3+的引入有關。Dy3+可以捕捉電子,如方程(5)和(6)。而空穴則能和樣品表面的羥基反應,如公式(2),生成,能有效抑制光生電子和空穴對的復合,延長了空穴的壽命從而使典型樣品具有較高的光催化活性。

本文通過微波輔助溶膠-凝膠法制備Dy3+摻雜TiO2微納米晶。由XRD圖譜可知,Dy3+摻雜量對TiO2微納米晶的相變有一定的影響,且在銳鈦礦到金紅石的晶型轉變過程中有抑制的作用,當Dy3+摻雜量為1.2wt.%時,樣品幾乎保持單一銳鈦礦物相。當Dy3+摻雜量為1.2wt.%時,晶粒大小為11.5nm。通過FTIR可知,樣品表面存在羥基,它可以捕捉空穴,形成羥基自由基,有利于光催化降解有機物。在Xe燈下光照50min后,典型樣品對MB的光催化反應速率為k=0.07461min-1和降解率為97.14%,這可能與一定量Dy3+的引入有關。Dy3+可以捕捉電子,生成g O2-。而空穴則能和樣品表面的羥基反應生成g O H,能有效抑制光生電子和空穴對的復合,延長了空穴的壽命,從而使典型樣品具有較高的光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