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 劉秋竹
摘 要:該文針對二本院校聽障大學生《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如何關注聽障生的差異,適應他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但記憶力和模仿能力較強的生理特點,探索課程教學模式,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以輕理論、重操作的實施原則,在設計教學內容和實驗內容、豐富教學手段、改進考核方式、注重教學反饋等方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
關鍵詞:聽障生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a)-0-02
高等院校招收殘疾大學生,不僅是特殊教育向縱深發展的趨勢,更是教育公平的內在要求。樂山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院2017年招收了第一屆特殊教育專業本科聽障學生,為聽障生開設的計算機教育通識課程是《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該課程目標是系統學習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及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借助計算機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聽障生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1 課程重要性與學生特點
計算機操作技能是大學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開設是為了讓學生系統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熟練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學習網絡基礎知識,熟練使用辦公自動化軟件。該課程是一門工具課程,學生可借助所學計算機知識在后續專業課程學習中查找和編輯資料、下載課件、上交課程作業以及處理日常事務。
聽障學生由于聽覺受損,無法形成視聽結合的綜合形象,這導致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但他們視覺敏銳,形象思維能力強,有著較強的模仿能力和操作能力。聽障學生由于對社會知識、科學知識及生活常識的認知存在局限,思維發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健聽學生;由于生活圈子小、社會適應能力弱,他們容易在心理上出現自卑,情緒易發生波動。為聽障生開設該課程,他們在抽象問題的理解和邏輯推理方面存在劣勢,但在記憶力和模仿能力上具有明顯優勢。讓聽障生熟練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拓展溝通和交流的渠道,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2 明確教學目標
殘障學生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應以高等教育教育目標為指導來制定課程的教學目標。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以適宜聽障生思維特點和理解能力的教學方式,輕理論、重操作,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及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掌握文字處理軟件Word、電子表格處理軟件Excel、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的使用;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能解決計算機使用過程中常見的軟硬件問題,能利用網絡進行文獻檢索和獲取專業知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3 教學內容設計與教學實施
3.1 精選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實驗
按章節特點設計教學內容,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在計算機基礎知識部份,概述、計算機系統構成等識記性的內容安排學生通過觀看在線平臺自學,降低對進制轉換的要求。課堂上加強了鍵盤功能的演示、中英文錄入、Windows 7操作系統各功能的學習。
計算機網絡基礎部份,一些抽象的內容如網絡的體系結構,用有限的手語詞匯難以進行透徹的講解,故安排為自學。在Internet部分,注重講解上網時會遇到的設置與操作,如查找本機IP地址、Internet屬性設置、查找歷史記錄、設置收藏夾、使用IP地址或域名上網、如何申請郵箱并收發帶附件的郵件、如何使用校內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檢索專業文獻。
學習Office 2010三大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時,以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每個軟件均設計了案例,先演示講解,然后布置實驗內容進行鞏固練習。案例設計廣度與難度與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的水平持平,學生對Word、PowerPoint兩個軟件的接受度較好,但對Excel中關于公式、函數的理解明顯較識記性知識感到困難。教學中對數據管理中的多重分類、數據透視表等知識,對聽障生降低了要求。
3.2 采用標準化考試系統輔助教學
為幫助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適應標準化考試模式,課堂實驗中我們引入了北京萬維杰通公司開發的萬維全自動網絡考試平臺。針對章節練習及綜合練習,可設定難度系數,從題庫中隨機抽題、計時考試、自動評分。練習完成交卷后,學生能及時看到自已的成績,并通過成績明細查看失分點,便于弄清楚每個知識點。這種練習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好勝心,被學生所接受。
4 教學手段
由于聽障生與健聽學生的生理差異,在教學中除常規教學組織形式外,還增加了以下適宜于聽障生的教學手段。
4.1 課堂教學中配備手語教師
課堂教學中由計科學院的公共課專任教師作為主講教師,安排教學內容與任務;同時每節課還配備了手語教師,采用中國手語和自然手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翻譯。在講解一些抽象的計算機術語,手語詞匯不夠準確和豐富時,計算機老師借助文字與課件輔助學生理解。
4.2 創建多種溝通渠道
任課教師創建學習QQ群,教師可在群中發布通知,聽障學生可在群中進行學習與討論,教師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此外,學生也可通過短信的方式與教師溝通。
4.3 機房軟硬件配置
為方便學生學習,除安裝教學軟件和常用的工具軟件外,電腦上還安裝了同屏控制軟件。在講具體操作時,可先控制學生屏幕用教師機進行演示,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演示過程。為方便學生邊看邊練,教室里配備了投影儀,學生可在老師操作的同時,跟隨進行操作。
4.4 志愿者配備
為了使聽障學生能更好地融入正常學生中,學校為每一位聽障生配備了一名志愿者,除了為他們提供生活上的幫助外,課后在學習上也會為他們答疑解惑。同學的幫助和鼓勵有助于聽障生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畏難情緒,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5 考核方式
課程成績為期末成績與平時成績各占50%,其中期末為上機閉卷考試,考試題型為單選題、打字題、Windows操作題、Word操作題、Excel操作題及PPT操作題;平時成績由考勤、上機實驗及萬維全自動網絡考試平臺的練習成績構成。
6 總結與評價
就考試結果來看,該班同學達到了教學目標要求。其中優秀占28%,良好占57%,中等占14%,無不及格人數。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師生共同完成了教學任務,課程結束時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同學們普遍認為該期課程教學內容難易適中,課程中的有些內容如Excel中的高級篩選、多重分類匯總、數據透視表的內容學起來較難;在上機操作中,對老師設計的上機操作內容和萬維全自動網絡考試平臺均能適應;手語教師的手語翻譯對上課有幫助,任課教師開設的QQ學習群方便了課后答疑;希望以后能開設程序設計、圖像處理、網頁設計方面的課程。
聽障學生的教學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收獲的過程,需要教師付出極大的耐心與熱忱。關注學生認知特點,關心學生心理健康,師生之間形成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有助于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目前國內對聽障學生的高等教育研究關注不夠,研究成果較少,在此領域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今后的教學中,在編寫校本教材、制作手語微課、進行在線課程建設等方面都可以進行更多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王建民.按聾生特點加強計算機學科教育[J].中學教育,2002(8):20-22.
[2] 孔令波,劉陽.殘疾人高等教育全納性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0(11):160-161,175.
[3] 蔣雪峰,李啟隆.多媒體和視頻會議系統在聽障生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特殊教育,2005(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