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摘 要:隨著新時期我國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目標,高校對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現如今高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市場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應進一步推動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該文就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研究現狀,以及新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新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提出科學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創業 專業教育 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b)-0-02
21世紀以來,國家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極大地影響了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此,高校制定了更高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在高校范圍內,針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但是由于學生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銜接還存在諸多問題,極大地影響了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培養。文章基于這樣的現狀,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進行客觀闡述,旨在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
1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
創業是在興趣和理想的指導下,由個體或成員之間運用一定的知識技能以及資金等創造一定價值的商業活動,而創新主要是突破固有思維模式的束縛,以易于尋常的思路,讓某一領域得以變化和發展。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對于當代大學生開展有效的創新創業指導,是高校教育改革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空間廣闊,大學生的知識技能也越發豐富,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創業行為越來越普遍,但是我國的教育體系依然存在傳統教學模式和思維理念,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就業教育起步比較晚,缺乏成熟的理論思想為創業就業提供科學的指導,所以要提高對我國高校創業就業教育的關注,轉變人才的培養理念,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強化學生創業就業的能力,從而在根本上提升高校人才的整體質量。
2 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的現狀和不足
2.1 學生和教師對于創新創業缺乏科學的認知
一直以來,我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與課程規劃都是圍繞學生的專業課程開展,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但是教師和學生們普遍對創新創業缺乏科學的認知,簡單地將創新創業與大學生自主創業相等同,在思想上沒有形成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科學認識,學生的創新意識相對薄弱。另外,由于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比較晚,在高校教育當中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教師和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了解不夠全面,所以,極大地阻礙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與發展。
2.2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
現如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趨勢下,很多高校均設置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但是,在課程的設置上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高校和教師對于課程的認識理解不到位,在教學過程中無法真正地與專業課程相融合。其次,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教師課程的開展大多都是以傳授學生創業技能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有效培養。不僅如此,很多高校甚至未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學科規劃當中,無論是人才培養方案還是整體的人才質量評估都不成熟,導致創新創業與專業課程的融合效率比較低。另外,到目前為止,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普遍還停留在第二課堂的階段,授課內容也相對隨意,無法切實發揮創新創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2.3 缺乏一定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不同,其不僅需要系統的理論知識做指導,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實操技能訓練,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開展需要通過知識競賽和創業項目進行深化。但是縱觀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實施情況,創業項目的申報與研究較少,大學生對于創業項目和創業競賽的參與度也較低,在高校范圍內缺乏一定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很多開展的創業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也是問題百出,創業項目操作不成熟,給高校的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帶來很大阻力。
2.4 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課程的教學不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師不僅要具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專業課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課本知識的指導,而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僅僅紙上談兵,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縱觀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學現狀,教師專業人才還比較匱乏,無法為現代化人才的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指導。
2.5 缺乏創新創業基地做支持
近些年,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關注力度不斷提高,紛紛開展創業實踐活動,但是由于部分學校的教育經費有限,在創新創業基地的打造上無法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也無法借助社會力量提供幫助,導致現階段高校的創新創業實訓無法順利開展,在實際的教學中無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的有效銜接,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整合。
3 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對策研究
3.1 強化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宣傳與指導
隨著中小企業群體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迎來了新一輪的創新創業潮,在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指導下,高等院校的教學也要積極強化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宣傳與指導,提高師生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的科學認知。首先,院校可以與基層政府部門和社會企業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在高校范圍內強化對創新創業的學術交流,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其次,創新創業教育與高校專業課程的融合也是未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教育領域也要積極強化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開發和規劃,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提供完善的理論指導。這不僅直接影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效果,同時對于現代化創新性人才的培養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3.2 優化高校的課程設置
新形勢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的融合不僅是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整合,同時針對學生主體的差異化特點,讓創新創業教育具有一定的個性化,積極強化對于課程的開發和實踐。首先,高校要根據自身的辦學目標、學生的素質水平以及整體的社會發展環境,開發具有專業特點以及學生訴求的課程體系,例如:工程造價專業的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專業性知識,還要灌輸創業意識和技能,挖掘該專業的創新創業元素,與專業知識進行結合,一舉多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才能做到人才的全方位培養。其次,高等院校要積極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必修課程當中,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導向,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創新創業活動,如創新創業知識競賽、大學生創業實訓活動等,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關注,同時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有效融合。
3.3 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學校的學習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在新時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等院校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指導,還需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首先,可以積極開展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如開展學術交流的講座、聘請社會優秀的創業企業家進行課程指導等,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來。其次,不同高校之間也要積極強化對創新創業教育的交流和合作。由于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學進度、師資力量以及創新創業與專業課程的融合程度不一,為了切實保證高校之間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性和一致性,還要強化學校之間教學資源和信息的共享,切實實現教學資源的互補,對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開發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3.4 優化高校的師資力量,提升實際教學水平
為了切實保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整合,高校還要強化教師人才儲備,優化師資力量,在根本上提升實際的教學水平。首先,高校聘請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人士兼職課程教學,幫助學生們了解和傳達社會先進的創新創業理念,了解到最前沿的創新訊息,這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會提供很多無形的幫助。其次,高校的教師也要積極參與企業的實踐活動,積極探尋科學的技術和服務理念,轉變自身的教學思維,切實保證自身創新創業教育思想的與時俱進。不僅如此,高校也要積極組織教師定期學習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強化對教師的培訓,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這樣不僅可以給予大學生科學的創新創業理論指導,同時,也能在根本上提升高校的整體教學實力。
3.5 強化對現代化創業基地的開發
為了切實保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學校還需要為其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條件,根據專業特點強化創業基地的開發。對此,高校可以積極謀求與基層政府部門、區域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合作,為資金和設備等資源的保障提供系統的支持。其次,為了讓學生充分掌握創業技能,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學校要積極組織學生到企業中去學習,積極搜集和掌握先進的創新創業案例,指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的進一步融合。這是新時代下人才培養的重要趨勢,同時,也是高校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4 結語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為了給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我國高校要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有效融合,讓學生在專業技能學習的基礎上,也要熟悉和掌握現代化的創新創業思想和手段,筆者梳理了我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不足和困難,并給予了針對性的發展建議,旨在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入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 張華賓,蘇榮華,張頃頃.力學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14):15-16.
[2] 張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問題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2):122-125.
[3] 陳思,郭灼,戴文浪.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探究——基于華南農業大學學生隊伍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7(1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