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倩
摘 要:在微媒體時代下,電子商務雖然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作為不同于傳統線下交易的網絡交易模式,其對于民商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針對線下交易模式的傳統民商法目前已經逐漸脫離了實際。為此,文章對微媒體時代下電子商務發展對民商法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電子商務時代下民商法創新的有效策略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微媒體;電子商務;民商法
電子商務可以看做是整個貿易過程中各階段貿易活動的電子化,也就是說,與線下交易相比,電子商務的各個交易環節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而傳統民商法的內容也無法適用于電子商務領域。因此,在微媒體時代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對于民商法的創新是十分必要的。
一、微媒體時代電子商務發展對民商法的影響
(一)新民商事主體出現
在傳統交易模式下,民商事主體實際上也就是市場交易中的市場主體,我國民商法對于民商事主體的經營范圍、責任、特征等都進行了明確,這對于市場交易監管工作的開展是十分有利的,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很多新的民商事主體開始出現,民商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無論是物流企業、網絡服務商還是電商平臺上的商家,都屬于民商事主體,但與傳統的民商事主體相比,由于其依靠網絡平臺來從事經營活動,因此并不具備物理特征,也無法通過物理特征來對其進行判斷。這樣一來,新型民商事主體的資質與責任在法律中都無法得到明確,其行為自然也就難以受到約束,這對于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例如,在電子商務平臺上,很多商家并不具備相關行業的經營資質,但由于其作為新型民商事主體的地位未能得到明確,因此與其相關的各種問題往往無法適用于民商法,從而使民商法喪失了基本的約束作用。
(二)交易行為風險較大
電子商務活動與傳統交易活動間的區別還體現在交易方式上,這對于民商法的影響同樣比較大。傳統交易活動的支付方式大多為現金支付與支票支付,由于現金屬于實體,而支票又有銀行作為保障,因此其安全性是非常高的,而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由于現金與支票無法進行數據傳輸,因此只能采用網上銀行等電子支付方式進行代替,這種支付方式雖然更加方便,但卻存在著電子貨幣偽造、電子貨幣信用危機等問題,一旦出現這些問題,交易雙方就會承受巨大的損失。例如前一段時間發生的拼多多“薅羊毛”事件,就是由于優惠券漏洞被不法分子盜取所造成的,即便在及時追回的情況下,其損失仍然會高達上千萬元。而對于這樣的情況,民商法中目前并沒有相關的明確規定,自然也就無法對這類行為進行有效約束。
(三)電子商務犯罪難以防范
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的,也就是說,電子商務活動中的所有環節都具有著虛擬性的特點,而這也給很多不法分子從事電子商務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法律的使用需要以證據為基礎,民商法中雖然對交易活動中的各類犯罪行為進行了明確,并制定了相應的懲處措施,但要想對犯罪行為進行判定,卻需要以現實證據作為依據,例如,對于賣假貨的商家,其販賣的貨物就可以作為證據,證明其存在欺詐消費者的行為。然而在電子商務活動中,所有交易憑證都是以數據的形式存在的,雖然從邏輯上來看,這些憑證已經足以為網絡詐騙等行為的判定提供依據,但由于目前民商法中并未將其納入到證據的范圍內,對于各類行為的判定條件也未能做出明確規定,因此,一旦出現電子商務犯罪行為,有關部門往往無法依法對其行為進行裁定,而在缺少法律約束的情況下,電子商務犯罪行為也就難以實現有效防范。
(四)網絡交易糾紛無法解決
電子商務以互聯網為平臺進行交易的模式,雖然給交易雙方都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由于消費者無法接觸到商品實體,因此,雙方在交流過程中難免會存在障礙,交易糾紛的產生也會比線下交易更多,然而在面對網絡交易糾紛時,傳統民商法同樣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電子商務是通過數字資源的交換來完成交易,其一切交易活動都需要圍繞數字資源來展開,而傳統民商法在具體內容中并未涉及到數字資源,這使得其在面對網絡交易糾紛時,必然會出現靈活性不足的問題。在網絡交易糾紛中,有關部門需要對侵權方進行懲處,并未權利受損的一方提供救助,但由于傳統權利救濟方式十分多樣,因此,在具體實行時,如果對救助形式進行選擇,也同樣成為了一大難題。
二、微媒體時代電子商務發展背景下的民商法創新策略
(一)明確新民商事主體的法律地位
隨著電子商務活動中新民商事主體的出現,民商法必須要對這類新民商事主體的法律地位進行明確,承認其在作為虛擬主體的同時,同樣屬于民事主體的一種,這樣民商法就能夠對新民商事主體起到有效的約束作用。同時。傳統民商法中對于民商事主體經營范圍、判定條件的規定已經不再適用于新民商事主體,因此,民商法必須要在民商事主體合法性識別上做出新的調整,將新民商事主體與傳統交易模式下的民商事主體區分開來,并對其經營范圍、責任等做出全新的界定,從而使電子商務活動中各主體的資質能夠得到保障。另外,為解決民商事主體在身份確定方面的問題,還可以建立專門的電子商務主體身份識別法律制度,要求電子商務主體在經營前必須要前往電子商務安全證書管理機構提交相關身份信息,獲取電子身份,如不具備電子身份的,禁止其進入電子商務平臺。
(二)重視電子商務交易環境建設
電子商務活動的所有環節都是在網絡上進行,在交易過程中,所有的安全隱患也都來源于網絡,因此,在電子商務時代下,要想對民商法進行創新,就必須要從網絡環境監管以及網絡安全方面入手,對電子商務活動中存在安全隱患的行為進行強制性的約束,規范電子商務的交易流程,從而為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交易環境。例如,在現階段的電子商務活動中,經常會出現消費者信息被盜的情況,對此,民商法就可以在法律條文中做出明確規定,要求電商平臺為交易雙方的隱私信息提供保護,一旦隱私信息被盜,其責任同樣要有電商平臺承擔,這樣一來,交易雙方的隱私信息安全自然就能夠得到保障。
(三)三充分借鑒國際通行規則
電子商務的交易平臺并不限于某個區域,而是以全球商務為基礎的,因此在對我國民商法的創新上,需要與國際通行的電子商務行為規則向協調,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更好的基礎條件。以電子商務支付規則為例,我國對于電子商務支付雖然并未做出具體的規定,但世界貿易組織針對電子商務支付的安全問題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監管體系,而我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之一,自然也需要依據這一體系以及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在數字現金的發行、流通、監管等方面明確的規定,并將電子商務支付過程中各方的權利義務確定下來,同時要求銀行按照相關規定對交易過程、交易記錄、客戶信息人證等進行嚴格的監管。另外在民商法的制定上,還要遵循此聯合國貿法會提出的法律自治原則,即基于交易雙方評定協商制定合同的權利,從而保證法律的靈活性與實用性,例如,在電子身份的認證上,民商法只需授予CA機構數字證書認證的權利,保證交易雙方都具有合法電子身份,且能夠享受電子公正、證書目標查詢等服務即可,對于具體的交易規則,則全部交由交易雙方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制定,這樣既保證了電子商務活動的安全性,同時也與電子商務經營范圍廣這一特點相契合。
(四)建立交易糾紛仲裁機制
民商法的自治規則雖然保證了法律法規的靈活性與適用性,但由于其并未涉及具體交易細則,因此仍然無法解決電子商務交易糾紛問題,因此,在對民商法各項法律制度進行創新的同時,也需要針對電子商務制定專門的交易糾紛仲裁機制,以補充民商法存在的不足,并為民商事主體的合法權利提供保障。由于電子商務交易糾紛的情況十分復雜,因此交易糾紛仲裁機制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判定,對于各種情況下的侵權行為,需要在仲裁過程中進行持續性的完善,同時由專門的機構對仲裁過程進行監管。例如,對于民商事主體的救濟,可設立專門的救濟基金,在懲處存在侵權行為的不法分子時,由救濟基金進行撥款,對受害者進行救濟,但在救濟基金的申請上,則需要由相關部門進行嚴格審批,保證申請條件符合規定、申請信息真實可靠。
三、結語
總而言之,電子商務雖然在微媒體時代下迅速發展了起來,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缺少法律體系支持的問題,因此,要想讓電子商務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要明確電子商務發展對民商法的影響,同時基于電子商務特征與實際需求對民商法進行全面創新,從而使新民商法能夠適用于電子商務活動。
參考文獻
[1] 石曉宇.“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發展的挑戰與選擇[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9(01):214.
[2] 張婷婷.論電子商務時代民商法的創新研究[J].法制博覽,2018(36):96-97.
[3] 秦開洪.電子商務發展與民商法創新研究[J].法制博覽, 2018(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