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紹榮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針對未來社會的特點,對人才(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學會學習、學會關心,提升了學生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地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跟知識能力、方法過程,組成了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所以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挖掘課堂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完成教學目標最基本的要求,更是形成情感目標的核心環節。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情感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140-01
心理學家盧家楣認為:情感是認知活動啟發、發展和維持的動力,是構成心理素質的重要成份,沒有情感就沒有智力。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以教育心理學理論為指導,針對學生生理和認識特征,充分激發和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情感。只有激起并滿足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所以作為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活動的優勢,抓住情感要素,激活學生的情感細胞,引導學生游歷知識的樂園。只有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準確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才能細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美化情懷,完善人格。
一、情感因素在新課程中受到高度重視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跟知識技能、方法過程形成了三足鼎立。初中語文新課標總目標中體現情感因素的占二分之一,約有90字,在分目標中占三分之一。大大增加了倡導情感目標的篇幅,奠定了情感因素的重要地位。
2.情感因素受到重視的原因來自社會需要、教育現狀和教改經驗。未來社會需要情感與認知的和諧統一,需要情知和諧的人才。應試教育不能適應未來社會情知和諧統一的要求,重視了認知教育,而忽視了情感教育。例如,初中生面對給母親洗腳的家庭作業,大部分學生情感上難以完成,技能上都會洗腳,缺乏感恩的心。說明學生的認知上去了,情感沒跟上,導致新青年中情感淡化、人性泯滅、行為叛逆、悲劇重演的事故屢見不鮮。也說明經濟基礎和物質水平提升了,而情感因素和意識形態沒跟上。如今新課程改革的成效讓我們看到了以情優教的曙光。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教育模式突現了它的重要價值,因此,提升情感目標的地位,挖掘課堂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二、如何挖掘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1.情感作為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個性目標和能力目標。情感個性目標要因學科而異、因人而異,為此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發揮情感的潛移功能,力爭師生互動、情感共鳴,達到愛其所愛、恨其所恨的境界。情感能力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情感需求、情感品位、情感能力,提升情感智力——情商。情商是決定學生發展的內因,也是未來社會情感與認知和諧的基本要求。所以,初中課堂教學中要集中體現情感價值。
2.課堂教學中的情感現象包括教師、學生、教材,是課堂的三要素,更是課堂教學的三大情感源點。作為課堂的駕馭者——教師,必須盡力挖掘教師(自身)、學生(主體)、教材(載體)的情感因素。教師的情感,包括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情感,對所教學科的情感,對學生的情感,對學生作業作品的情感,對具體教學內容的情感體驗,作為教師的人格情感等。學生的情感,包括對學習活動的情感,對教師的情感,學生間的情感,對學習過程和效果的情感體驗,自我情感體驗等。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編者、作者、讀者的情感和生活體驗,以及文本內在的情感因素等。所以,綻放教師自身情感,調動與培養學生情感,挖掘與體驗教材情感,才能使課堂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情感價值。
三、如何挖掘初中教材中的情感知識因素
初中教材中的情感知識,一般包括顯性的、隱性的、悟性的三種情感知識因素。
1.顯性情感因素,就是教材內容中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如語文中的《散步》《鄉愁》《藤野先生》《背影》《關雎》等,以及思想品德課、音樂課、美術課中的許多篇目。直接表達親情、友情、愛情、愛國之情、正義之情、審美之情等情感因素。
2.隱性情感因素,就是教材本身反映客觀事實,不含情感,但反映的過程中表露出情感。如歷史課中的《奴隸社會》,地理課中的《我國的領土》,其中自然生發出人生觀、自豪感等情感因素。
3.悟性情感因素,就是教材本身不含顯性或隱性情感因素,但具有引起情感的知識,讓具有一定感悟水平的師生領悟到其中的情感因素。如數學課中的《統計與排列》,物理課中的《歐姆定律》,生物課中的《兩棲動物》,化學課中的《惰性氣體》等,都有潛在的情感因素。
總之,情感因素作為新課程教學目標,在初中教材中占有絕對的重要地位,它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情感能力目標,是創建未來情知和諧社會的需要,情緒智力決定著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教師,只有盡力挖掘課堂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完全實現三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