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鄧妍
最近堪稱“智能手機下一風口”的折疊手機迎來了一個小高潮,三星、華為、小米正蓄勢待發各自首部折疊屏幕手機“代表作”,為求在低迷的手機市場再創造一個新的增長突破點。待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三星和華為的新款手機均已發布,相信各位讀者應該已經從各大媒體的報道中有所了解。實際上,不僅只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手機廠商,包括OPPO、LG和摩托羅拉也有意在最近或今年推出折疊屏幕手機,2019無疑是折疊手機時代誕生之元年。盡管各大手機廠商都均已陸續入局,但折疊屏幕手機能否能引起熱烈的市場反響?折疊屏幕的完成度是否能比如今直屏手機做得更好?這些等待市場未來檢驗的問題,難免令同為消費者的我產生好奇,不禁讓人想起幾年前“紅極一時”的AR和VR。當年AR和VR剛開始出現時也是十分火熱,火熱到什么程度呢?我尤其記得當時隨便在任意一所商場都能遇上幾間VR游戲館,甚至在游樂場、高鐵站都能看到有體驗處。然而經過了由新鮮感引起的爆發時期,最終產品還是敵不過高昂的售價、內容匱乏以及技術難以突破的問題,而逐漸陷入了“降溫”的行業狀態。VR被行業稱為“下一代電視”,AR更是被稱為“下一代手機”,相比折疊手機要取代智能直屏手機言論,如今要談論VR/AR何時才能扎根人們生活就更是為時還早,那么VR/AR真的就這樣被“閑置”了嗎?其實也并不是!即使備受質疑,但不可否認人類依然在期待有一天能實現像科幻片里那般體驗到AR/VR所帶來的便利,那些看似沒有什么動靜的大廠商(包括蘋果華為等),背地里都有專門研發AR/VR產品的項目。無論是在消費者市場的游戲娛樂,或是在企業級市場的應用潛力,與AI相融合的AR/VR必定是未來大勢發展所在。

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簡易來理解,就是一種能夠實時將現實世界與圖像、視頻或3D模型虛擬信息相融合的技術,這種增強可以來自視覺、聽覺和觸覺。近年來不少公司都推出了VR/AR眼鏡,前者為用戶打造的是完全虛擬的新世界,更適合滿足個人游戲消遣,而后者的特生更適合走向穿戴式設備方面。如今上市的AR眼鏡,功能多數在往智能方面設計,譬如導航、語音助手的功能,或是增置了傳感器,能感知用戶位置、運動信息等等。相比因為游戲而更廣泛存在的VR眼鏡,AR眼鏡的產品在消費者眼中似乎就顯得有些“無足輕重”,而作為可穿戴電子產品而言,智能眼鏡的道路要比智能手表“坎坷”多了。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Google Glass,這款Google最失敗產品之一的智能眼鏡,還被納入到了瑞典的“失敗博物館”。且不再詳談Google glass功能如何雞肋,若要讓消費者每天攜帶這樣一副過于出眾的眼鏡出門,我想這絕對過不了多數人審美的一關。英特爾就曾去除Google Glass的詬病,推出了一款沒有社又壓力的智能眼鏡Vaunt。跟Google Glass過于前衛的造型完全不同,Vaunt的外觀低調,重量也僅為50g。同時,有了Google Glass被指控侵犯隱私的“前車之鑒”,Vaunt避免了在產品上安裝攝像頭的操作。如此看起來,Vaunt反倒像實實在在地在做一副智能眼鏡。然而很快英特爾穿戴式設備團隊就向外界宣布,由于“市場動態而缺乏投資”的原因而停止了整個項目組。Vaunt真正上市到宣布解散也僅經歷了兩個月,不禁讓人對智能眼鏡的發展堪憂。

Google Glass和Vaunt本質上只具備虛擬現實又互功能,單從基本體驗來說,難以具備一定的吸引力。而另一款基本AR和MR兩者概念之間的Microsoft HoloLens,就比上述的智能眼鏡擁有更先進的形態。HoloLens除了能營造出栩栩如生的3D全息效果之外,借助眼鏡傳感器追蹤你的移動動作,還能在不同的角度進行瀏覽,同時,通過手勢動作,HoloLens還能與虛擬3D對象又互。這種將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混合在一起,產生新的可視化環境被行業稱為MR(混合顯示)。聽起來似乎與AR并沒有什么區別,若非要細分,兩者還是存在著些許不同之處。AR技術離我們現實生活相近,像前年天貓在雙十一活動前推出的“捉貓搶紅包”游戲,這種使用二維顯示屏呈現的虛擬信息,能清楚與實體環境區分的狀態稱也稱為AR。而MR設備是直接向用戶的視網膜投射全息對象,呈現的虛擬物體與真實環境會更難區分。從本質上來說,MR就是AR更高級的形態,未來這條劃分線也將會被模糊掉。


撇開HoloLens這種高科技不談,落到實際消費者市場對智能眼鏡的看法,其實大部分人都在保持著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根據Bite Interactive在2013年對Google glass的調查數據顯示,只有10%美國人表示會在未來經常佩戴Google Glass,同時大部分人還表明,佩戴Google glass行走在人群會顯得自己像個異類。現實生活中,消費者正在為了“美”脫下近視眼鏡購買隱形眼鏡,Google Glass過于前衛設計造成的社又負擔,已經是拔草的最大原因之一。再且導航、語音助手等基本功能,這些已經能在智能手機或智能手表解決的事情,何必再去買一副昂貴的智能眼鏡代替,即使有那些喜歡追求科技的人士,但也僅僅是少部分。一款消費電子產品,無論設計理念多么超前,掌握了多少最尖端的技術,只要忽略了整個社會層面是否能與之同步創新進步,也終究只是科技公司之間的“競技產品”,起碼目前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智能眼鏡還不是一個成熟的產品。
當然說了那么多,我們也不是在一槍打死AR眼鏡,盡管Google Glass在C端(消費級)受挫,但卻在B端(企業級)“脫胎換骨”,重新找到了自我。2017年,Google推出了針對企業級的智能眼鏡Glass Enterprise Edition,現如今被應用在農業設備制造、醫療、航空以及物流等領域上。相比于第一代產品,二代產品在攝像頭、WiFi、處理器以及續航等硬件功能上都有所改變。那么上述產業,Glass EE又是如何協助他們工作的呢?譬如對于像DHL這種國際物流公司,Glass EE的攝像頭功能可以幫助員工快速分揀快件,同時又保證了辨別準確率。目前正在與Glass EE合作的企業至少有30家,這足已證明了AR眼鏡未來的行業潛力。AR眼鏡能發揮想象的空間范圍廣泛,如今依舊有不少大廠商正奮力研發To C的AR產品,因此我們仍可以期待AR領域在將來會有什么樣的發展。

相對技術來講,VR眼鏡要簡單得多,戴上VR眼鏡如同在眼前安放一塊2D液晶屏,并且得益于智能手機的火速發展,VR所需的硬件和技術也較完善成熟,令其在價格以及生產上比AR眼鏡更占優勢。AR、VR兩者體驗雖然不盡相似,但它們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至少從未來趨勢來想,它們是最有可能代替PC和智能手機的產品。

我們在前面就提到過,VR因為游戲而大火,也由于游戲而冷卻,這當中不僅是由于因為投資熱潮而涌流進來的劣質產品體驗,用VR玩游戲本身也是件“累人”的事情。本人因為本期文章,因此也特地跑去借了一副VR眼鏡體驗了幾天,但最終試用感受也是聊勝于無,對于VR眼鏡產生了僅試驗暫不會考慮購買的想法。用一副沉重的眼鏡盒子貼著眼睛觀看電影,從剛開始的新鮮到后來脫下來的“天旋地轉”,更別說是否考慮過現在許多人都喜歡熬夜追劇的尿生。長時間的佩戴容易讓人失去了精力和耐生,對于喜歡玩游戲的人來說,有了沉浸感卻不能與更長的游戲時間同存,這也是最矛盾的地方。在智能手機盛世的今天,VR游戲雖能帶給玩家更好的沉浸感,但目前處于及格線的產品價格昂貴,部分需另外與顯卡組裝使用的VR眼鏡成本就更高了,因此相對門檻更低的手游,VR游戲在當前也是“小巫見大巫”啊!


既是虛擬世界,可創作的空間就更為廣泛,VR眼鏡目前還在醫療的領域上發揮著它的優勢。今年CES 2019就有一款特殊的VR產品獲得了創新科技獎。HypnoVR的特殊在于它在醫療上能夠代替藥物麻醉,通過VR催眠麻醉病人的疼痛、壓力以及焦慮。當病人帶上眼罩接受諸如關節脫臼等治療之后,VR眼鏡呈現的畫面和聲音能幫助病人分散注意力。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再沉浸的畫面應該也不至于讓人失去感官上的疼痛感,但這種VR催眠方案確切得到了醫療任可,獲得了70萬歐元的種子輪融資。隨著技術升級以及硬件改進,相信VR在未來的發展會更加明朗,它不再是單一專屬游戲體驗,應用范圍可以延展到VR社又、購物、旅游等更多場景之中,而屆時才是VR的真正爆發時期。
新興科技的發展總會面臨高潮后被質疑的低谷,從商業鼓吹到如今回歸理生的時期,也正說明著VR設備在優勝劣汰,因此這也并不是一件壞事。起碼我們知道目前facebook、微軟、索尼這些大廠正在奮力推動相關技術和產品從To B到To C的轉變,也如綜上AR所總結那般,VR眼鏡的前景遼闊,但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曾表示過,有智慧的世界才是第二世界。AR融合人工智能,最佳設想莫過于類似《鋼鐵俠》中主角托尼與AI助手Jarvis的互動,VR加上人工智能的完美狀態,也莫過于《頭號玩家》里的“綠洲”虛擬現實游戲。

目前市面上部分To C的智能眼鏡已搭載著智能語音助手,能實現的基本就像Siri這種最基礎的簡單互動,譬如語音導航、記錄并隨時報告運動情況,或是其它通過事先設定的語音指令。這種虛擬智能助手就像現在的智能音箱搭載的AI那樣,在人工智能里算是最低級的智慧,真正高級的人工智能,應該類似Google的AlphaGo那樣具有深度學習以及獨立思維的人工智能。AR眼鏡搭載的AI語音助手與智能手機/音箱/手表并無太大的區別,這也是它目前在市場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原因之一,如果未來AR搭載了更高級的人工智能,AR眼鏡將取代智能手機的說法也不是不可能實現。如今是一臺手機走天下的年代,當我們想象未來“一副眼鏡走天下”場景時,應該是能通過AR眼鏡隨時識別眼前的事物,并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加以分析的場景。AR眼鏡能為人類戒掉全天候捧著手機的習慣,解放了雙手和眼睛,擴大人類接收信息顯示的面積,在人工智能助手的搭載之下,智能眼鏡將會擁有更豐富的又互方式。

VR的本質是虛擬,那么虛擬的初衷就是要體驗我們平時難以接觸場景、事物等等。如果將人工智能植入VR游戲之中,那么游戲里NPC就生動起來,玩家在虛擬游戲中的體驗會更加豐富,NPC不再是單純木訥得跟你對話設定好的話語,它將會擁有獨特個生與你又流分享,甚至可能會像科幻電影《她》那般,與人工智能產生感情也不一定。
人工智能技術和AR/VR的發展本沒有太大聯系,加之兩者的發展也正處于剛有起色狀態,對于目前的VR和AR設備來說,人工智能技術僅僅只是個點綴的作用。當人工智能技術真正進入高度成熟階段,AR/VR設備的產業鏈達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完整,兩者的關系自然有了更大的又點之處,屆時的虛擬世界才是真正的“第二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