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生壓力大是眾所周知的,一直以來,中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文化知識學習,甚至不會安排音樂、美術、體育等其他科目,這一切仿佛是為了“學生能考上一個好大學”考慮,但其實是不利于中學生綜合發展的。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在少了音樂課之后,不懂如何欣賞音樂。隨著音樂課堂的越來越不被重視,中學生的整體欣賞水平一直無法提升。教師立足于音樂科目的教學課堂,探討如何創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14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129
高中音樂課程的缺失導致音樂“新課標”對高中音樂學習階段的任務要求無法完成。即,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的過程中,并且鼓勵每個學生產生不同的音樂體驗,并且尊重每個學生學習音樂的方法,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懂得享受音樂,欣賞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只有學生了解音樂,明曉其中的美,才能為以后的全面發展提供機會。
一、簡析高中音樂課堂現狀
(一)從現今教育課程安排的情況來看
越來越多的學校紛紛以“高考”為借口,將音樂課程從高中學生的課程表中剔除。學生的綜合發展不再成為學校所關注的問題,“升學率”和“高考成績”成為了一個好學校和一個好學生的評判標準。所有的課程都在為“高考”這個大人物轉圈,即使是音樂教師也不會主動強調讓學生去學習音樂等課程,反而督促學生將精力放到學習上。再加上音樂課程并沒有考核標準,無法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學校也不會為音樂課程設置考核,所以學生也不會主動去學習和了解音樂。家長更不愿意學生去學習“旁門左道”。所以。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四重不重視,導致整個音樂課堂的教學舉步維艱。
(二)從學校的音樂教師的狀況來看
很多中學一個學校只有一到兩個音樂教師,而且音樂教師往往并不受學校的重視,所受到的待遇也不如所謂的“主三科”的教師好。再加上音樂課程所需要的基礎教學設施也被忽略,學生往往都沒有機會去接觸樂器,甚至教師也只能用自己的樂器進行教學。如果連樂器都無法接觸,又如何真正地達到與音樂產生共鳴呢?甚至在有些學校,音樂教師都并不是真正學習音樂的專業教師,而是某個教師承擔的兼職教學任務,其本身對音樂都沒有從心底的熱愛和專業的知識素養,又如何去教授學生呢?
(三)從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的方法來看
高中音樂課堂并沒有合理地安排各個知識內容的課堂時間,整個課堂是雜亂無序的,無條理的,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也并沒有突出音樂的藝術美和其獨特的特點。在內容和語言上大而空,并不貼合中學生的現實生活,并且沒有將音樂課程與其他科目融合聯系起來。學生總是被動地去唱歌,去表演,并沒有主動地去接觸樂器、欣賞樂曲,導致音樂課堂往往無法達到教學目標要求,并不能給學生帶來真正的提升其文化素養的效果。
二、創新高中音樂課程的相應對策
要想真正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必須抓住有限的音樂課程進行教授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一)體系的創新是基礎
傳統的音樂課并不注重課程體系,總是照本宣科,按照音樂課本上的內容進行一單元一單元的講解,從而忽視了音樂自身的連續性和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性。所以,音樂教師要在原有的課程情況下,將整體的課程進行再分割,再組合,充分發揮音樂的連續性與聯系性,將音樂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整合起來,不要再將音樂獨立開來。并且,要使音樂“從高處降下來”,與中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不要將音樂與社會生活分割開來。音樂課程的魅力不在于音樂繁雜的樂理知識,而在于通過對音樂節奏、美感的接觸,了解和享受體驗之后與內心和生活產生的共鳴。所以,音樂教師更應該注重引領學生去開拓自己的音樂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并享受音樂,并且啟迪學生與音樂產生共鳴。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課程內容的創新是其次
在目前看來,音樂課的教學內容不是唱唱歌,就是使用有限的甚至是唯一的樂器進行音樂學習,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根本無法真正地了解到音樂獨特的美感。所以,音樂課程內容的創新不可缺少??梢酝ㄟ^以下方式進行創新。
1.設置音樂情境。教師可以規定生活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下選擇和演唱音樂,使其可以更好地了解音樂和體驗音樂。2.觀賞音樂劇和音樂電影。音樂劇與普通的話劇和電影有著很大的不同。往往音樂響起的瞬間就會把人帶入相應的情境中,再加上音樂劇情的曲折發展,使學生更想去融入其中,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又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音樂的相關內容。3.引導學生將中國古代的故事改編成音樂劇。這個方法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將學生對每個音樂的理解充分體現出來。讓學生自主參與,更能使其享受到音樂的獨特美。4.創造音樂“樂器”。眾所周知,相同的杯子裝不同的水,就可以演奏簡短悅耳的樂曲。讓學生自主創造屬于自己的樂器,不僅可以理解發聲原理,而且還能調動積極性,為享受音樂打下基礎。
總之,在音樂課堂上,并不能只局限于傳統的知識教學。長期接受“主科”知識教學的學生,在面對不考核的音樂知識時,會表現出疲憊感和懈怠感。所以,創新音樂課堂,才是在有限的音樂課堂上有效地提升學生素養的方法。而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楊小青.音樂課前三分鐘展示活動的開展探討[J].北方音樂,2017(16).
[2]焦智賢.淺析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提升中學生的音樂素養[J].內蒙古教育,2018(12).
[3]周軍芳.中職學生音樂素養培養芻議[J].甘肅教育,2018(15).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張曉東(1973.2— ),男,漢族,甘肅莊浪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