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修養,是黨員按照黨章的標準修煉品性、養成崇高、追求完美人格的過程,是一種自覺狀態中的個人行為,也是一種制度約束下的組織行為。黨性修養的成效,取決于黨性修養的程序化、制度化和常態化。
程序化,把黨性修養落實到若干不可逾越的具體環節。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黨性修養必須抓住黨性教育、黨性鍛煉、黨性分析與評價等基本環節,一環不少地做實。黨性教育解決學的問題,指導人們知道什么是黨性、什么是黨性修養、怎樣修養黨性,在心悅誠服中建立起對黨性的認同和信仰,讓黨性內化于心。黨性鍛煉解決做的問題,約束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刻苦磨礪,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踐行黨性的習慣和自覺,讓黨性外化于行。黨性分析與評價,解決對標對表的問題,引導人們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內在覺悟與外在壓力的互動中自我激勵,讓黨性活化為魂。黨性修養的前提,是上述環節的程序化。黨性修養是一種內外兼修、知行合一的苦功夫,不能口是心非、空喊口號、寫在紙上不轉換到程序中。
制度化,把黨性修養落實到若干不可替代的具體方法。凡事皆有規律,做事都有方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大學》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黨性修養的方法多種多樣,至少包括理論與實際結合、黨性與黨風結合、自律與他律結合、評價與使用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幫助黨員把黨性修養的理論創造性運用于黨性修養的實踐,解決學用一致的問題。黨性與黨風結合,幫助黨員在凈化自己的同時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解決個體與群體的良性互動問題。自律與他律結合,幫助黨員在監督之下工作、在互助之中成長,解決監督制約問題。評價與使用結合,通過選人用人這個指揮棒,優先重用那些德才兼備、業績突出、群眾公認、黨性優良的人,讓選人用人與黨性修養直接掛鉤,形成一種黨性導向的競爭擇優機制,解決優勝劣汰問題。黨性修養的關鍵,是上述方法的制度化。黨性修養是一種日積月累、千錘百煉的硬功夫,不能漫無邊際、隨心所欲、浮在面上不轉換到制度中。
常態化,把黨性修養落實到若干不可或缺的具體內容。黨性是具體的,不是空洞的。黨性修養是經常的,不是暫時的,必須經常進行系統的理論修養、嚴格的政治修養、崇高的道德修養、自覺的法治修養和全面的能力修養。理論修養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修養,解決立場、觀點、方法問題。政治修養指理想信念、根本宗旨、政治規矩的修養,解決政治靈魂、政治立場和政治路徑問題。道德修養指個人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及超越一般道德的人類正義的修養,解決道義制高點問題。法治修養指法治意識、法治常識、法治思維、法治習慣的修養,解決行為范式問題。能力修養指思想境界、綜合素質、業務能力、領導藝術的修養,解決立身之本問題。黨性修養的實質,是上述修養的常態化。黨性修養是一種洗心革面、脫胎換骨的真功夫,不能蜻蜓點水、浮皮潦草、掛在嘴上不落實到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