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區作為中心城區,是首都“四個中心”的集中承載地區,在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進程中承擔著重要的建設發展任務和服務保障功能。2018年11月,市委提出“豐臺區要上臺階”的工作要求,為豐臺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一年來,豐臺區圍繞“為什么要上臺階、上什么樣的臺階、如何上臺階”凝聚了思想共識,明確了目標思路,積極探索實施路徑,推動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向高質量目標挺進,取得良好成效。
對標北京中心城區定位,“豐臺區要上臺階”成為全區上下的思想共識和奮斗目標
北京新總規將豐臺區從“城市功能拓展區”調整為“中心城區”。這決定了豐臺區的發展定位、目標、思路與舉措等各方面必須有新的提升,而“上臺階”正是這一變化提升的集中概括。
“豐臺區要上臺階”是落實中央關于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必然要求。作為中心城區,豐臺區是“四個中心”的集中承載地區,是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地區,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區,必須要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在發展理念與方法舉措上“上臺階”,在提升“四個服務”水平和參與首都發展建設中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
“豐臺區要上臺階”是落實北京新總規關于豐臺功能定位的必然要求。根據規劃,豐臺區將建成“首都高品質生活服務供給的重要保障區,首都商務新區,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的融合發展區,高水平對外綜合交通樞紐,歷史文化和綠色生態引領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區”。對照新定位,豐臺區還存在發展思路和理念不能完全適應中心城區要求、地區發展規劃的引領與規制作用發揮不夠、非首都功能疏解仍需提升等諸多問題。這需要認真對照新總規要求,在發展中更加注重探索創新符合區域特點與實際的發展模式,努力按照首都中心城區的標準推動各項工作“上臺階”。
“豐臺區要上臺階”是實現自身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豐臺區經濟發展理念提升不夠、新舊動能轉換不足、不同地區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依舊存在。“上臺階”正是擺脫原有發展模式的歷史契機。要按照新發展理念要求,處理好“都與城”“增與減”的關系,發揮比較優勢,推動符合豐臺實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業結構,釋放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產業基礎和產業體系。
“豐臺區要上臺階”是滿足豐臺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豐臺區現有常住人口210萬人,既有祖居于豐臺的“原住民”,也有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由首都核心區和外埠遷入豐臺的“新市民”,復雜的社會結構決定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也是多樣與多元的。必須更加堅決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逐步補齊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等發展短板,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等難題,在推動發展水平與供給能力“上臺階”過程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凝聚區域發展的思想共識與強大合力。
加快區域發展,努力為各項工作“上臺階”創造良好的基礎與條件
挖掘整合自身資源優勢,為“上臺階”提供要素支撐。目前,首都商務新區占地面積約7.6平方公里,麗澤金融商務區核心區地上總建筑規模約650萬平方米,中關村豐臺園尚有未建成面積500多萬平方米。通過大力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全區騰退出1000多萬平方米的存量可利用空間。此外,豐臺還有大量的集體產業空間可供規劃利用。這些資源將是豐臺“上臺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空間要素和空間資源。
推動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為“上臺階”提供物質基礎。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地區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1億元,增長6.4%,其中第三產業比重達到8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1.6億元,增長7.5%,地區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優化。重點功能區建設穩步推進,麗澤金融商務區規劃方案優化提升獲市政府批準。截至2019年7月底,入駐金融類企業355家,其中新興金融企業占比達95.5%,新興金融產業集聚效應加速顯現。中關村豐臺園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2個、百億級集群4個,2018年總收入超過5500億元,人均、地均產出率均居中關村各園區第二。南中軸地區完成規劃方案國際征集及前期綜合工作,首都商務新區將建設成為首都功能的新興承載區和生態文明城市示范區。區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地區經濟發展。2018年,豐臺區企業信心指標排名全市第一,已成為眾多優質企業聚集發展的首選之地。
不斷優化公共服務供給,為“上臺階”提供社會保障。持續滿足群眾突出民生訴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引進人大附中等優質教育資源,2018年新增優質學位4610個。持續完善醫療布局,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口腔醫院遷入豐臺,豐臺醫院提質改建工程加快推進。大力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2018年保障房竣工完成率居全市第一。加大公共服務創新,鎮國寺北街成為中心城區首個生活性服務業示范街區。切實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抓實“接訴即辦”工作,建立區級督導和街鄉鎮實體化綜合執法機制。培育、推廣“掌上四合院”等基層社區治理創新經驗,大力推進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動區級文化館、圖書館等選址規劃和街鎮級文化中心、社區村文化室建設,發揮文化對區域發展的助推作用。
努力營造干事創業氛圍,為“上臺階”提供精神動力。圍繞南苑—大紅門地區疏解整治、北京南站周邊環境治理等重點難點工作,培養錘煉豐臺干部群眾瞄準目標、迎難而上、敢打敢勝的拼搏與擔當精神。出臺“創新十二條”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措施,加大創新發展力度。2019年上半年,豐臺區發明專利授權量1115項、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9.1項,同比增長分別為35.6%、20.9%。
堅決落實市委部署要求,全力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高站位制定豐臺分區規劃,實現頂層設計“上臺階”。發揮規劃對地區發展的引領作用,通過制定分區規劃,為“上臺階”細化具體目標,提供空間、路徑與城市功能布局的有效支撐。明確豐臺區的發展目標為新時代首都功能拓展的中心城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創新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發展新區、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首都商務新區、首都高品質生活宜居示范城區、彰顯新發展理念的綠色生態花園城區,以“一軸、兩帶、四區、多點”重構豐臺區空間結構,統領城市未來發展,推動北京新總規在豐臺全面落地落實。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依托河湖水系、綠色空間等資源,重點打造藍脈綠網,大尺度提高生態空間規模與質量。未來,全區生態空間占比將提升至42%,城市森林覆蓋率提升至35%,實現500米進公園、2公里進郊野、5公里進森林的目標。把功能疏解與產業升級、人口調控、秩序整治、公共服務等有機結合,把騰退空間更多用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及時織補便民服務網點等公共服務設施,實現“五分鐘便民蔬菜零售網絡體系”覆蓋率100%。
高質量推進重點功能區建設,推動經濟發展“上臺階”。在新一輪南部地區行動計劃中,加快重點功能區規劃建設,把豐臺打造成城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按照“生態軸、文化軸、發展軸”要求,編制好南中軸地區特別是首都商務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導則,重點布局文化和商務功能,加快建設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加大留白增綠力度,提升地區城市品質。麗澤金融商務區作為二環邊唯一的集中建設區,瞄準“第二金融街”目標,對標東京丸之內和倫敦金絲雀碼頭,構建以新興金融為主,獨角獸企業、高精尖企業以及專業服務機構為輔的“1+3”產業體系結構,打造首都金融產業新名片。加快中關村豐臺園建設,研究完善產業政策,支持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發展,做強做大產業集群。引進專業化服務機構,構建市場化招商模式,推動產業空間存量更新、用途改造、業態調整和產業升級。創新服務理念,打造“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上市”的全鏈條服務體系,積極發揮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高水平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促進民生福祉“上臺階”。大力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增加養老設施和服務供給,著力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健全城鄉統一的基本醫療衛生和養老保險制度,保障群眾基本民生。持續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加快推進北師大實驗中學豐臺學校、北京十中槐樹嶺校區建設項目等重點工程,完成北京口腔醫院遷址建設、豐臺醫院提質改建工程,繼續擴大“智慧家醫”簽約服務模式。推進街鄉機構設置改革,構建集約高效的街鄉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健全服務群眾響應機制,強化“接訴即辦”工作運行機制,完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體系,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切實解決好群眾身邊的難事急事。
高品質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推動文化建設“上臺階”。聚焦豐臺特色文化資源,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南苑—大紅門地區為重點,做好盧溝橋—宛平城、長辛店—二七廠革命遺址、金中都等文化資源挖掘和展示,使豐臺的歷史文脈在延續中彰顯時代魅力。健全區、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加大“中國戲曲文化周”“盧溝曉月”中秋活動等區域文化品牌的培育力度,持續開展“家庭書房閱讀”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落實“文化+”戰略,推動文化成為科技、金融等區域主導產業發展的強大助力。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貫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中心和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努力打造500米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圈。
高標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推動黨的建設“上臺階”。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提高黨建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實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夯實黨管意識形態的制度基礎,提高新形勢下輿論引導能力和群眾工作能力。以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重點,探索優化社區黨組織設置模式。抓好區域化黨建,做實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推廣時代風帆樓宇黨建工作經驗,抓好商務樓宇、非公企業、商圈市場、網絡媒體等領域的黨建工作。
(作者:徐賤云,中共北京市豐臺區委書記 )
責任編輯 / 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