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對少兒美術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創新性,多元性成為少兒國畫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教學方法多樣性的研究,完善兒童國畫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發現更符合少兒內心審美需求的教學方法。
關鍵祠:少兒國畫;創新性;趣味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美術教育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作用愈加明顯,少兒國畫教育已經成為少兒美術教育中不可或缺對重要環節,目前少兒國畫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臨摹教學和情景帶入,本文通過對實際教學經驗的總結,改善傳統國畫教學模式,打開新的教學思路,發現更具創新性和時代特色的少兒國畫教學方法。
一、在課堂上注重拓展知識的補充
單一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學生的課堂需求,課外興趣班的增多,讓孩子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因此,在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吳冠中江南水鄉的臨摹課為例,可以將作者生平、作者的繪畫風格進行簡短的介紹,讓學生對其整個創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一是可以通過優秀畫家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可以通過作品風格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二、教學道具的使用
可以通過教學道具的使用,增加課堂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讓孩子從國畫學習中獲得快樂,加深少兒對傳統文化對理解。從少兒的天性出發,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學模式,適當減少技術性、技法性的講解,增加教學道具的使用,教學道具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蓮蓬》一課為例,用藕作為教學道具,將藕的切面作為畫筆,蘸取墨汁,印在畫紙上,通過墨色濃淡的自然變化,將蓮蓬的特征表現出來,通過教學道具的使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從而形成良好的藝術氛圍。
三、進行適當的寫生教學訓練
寫生訓練可以將生活與繪畫更好地結合起來,作品更具有生活氣息。不以成年人的寫生課堂標準來要求學生,減少理論知識的講授,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把孩子當成有情緒體驗個體,從孩子更易接受情緒信號的角度出發,以情景帶入的方式,“通過體驗周圍世界充滿的視覺情境,引導兒童根據個人的興趣、氣質、能力、記憶和心境,融入主管的創造境界。只有進入主觀化的體驗,才能更社科的有所發現”。注重啟發式教學,幫助學生分析寫生對象的特征,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學生寫生的信心,從而培養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創作出更加大膽的抒發自己真實情感的作品。培養兒童用藝術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開展趣味性主題課堂
“興趣是由客觀刺激一起的認識傾向,不太穩定。樂趣蘊含著快樂的情緒體驗。志趣是對所從事的活動內容有明確目的,變成主題一是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主動積極的。這種學習的自覺性是學習動機變得穩定而持久,即使學習過程中出現干擾與挫折,也能主動克服。”通過趣味性主題課堂,使學生產生興趣,體會到樂趣,進而培養對國畫愛好的志趣。趣味性課堂是指讓學生運用中國畫材料畫更加豐富的題材,將不同繪畫領域的主題運用到國畫創作中,更好的完善國畫課堂,讓學生了解國畫創作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通過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找出更符合少兒審美心理需求,更貼近日常生活的創作主題,有效激發學生現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國畫,體會傳統藝術的魅力。
五、開設親子課堂
在親子課堂上,可以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少兒國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孩子對傳統藝術的興趣,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看作品,不以作品的好壞為唯一的評判標準,通過課堂上的課程講授,潛移默化的提高家長的審美水平,增加家長對少兒國畫教學的理解,提高家長的認識水平,“繪畫過程是高度自主的,不帶任何強制性;繪畫過程眼球環境安靜,專心致志,具有嚴謹的條理秩序性;繪畫過程不是信手涂鴉,也不是隨便應付差事。繪畫完成的成就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強、自信和自珍心理”。讓家長了解繪畫在兒童自信心培養上的重要意義,更好的認識兒童美術教育,也加強了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地看待世界的角度,認識世界的方法。
六、總結
通過對少兒國畫教學方法的梳理,進一步完善符合少兒心理的教學方法,如情景代入法,實驗性新水墨,互動式學習,寫生等方法,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少兒美術教學中,從而為少兒國畫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提高少兒對國畫的興趣,少兒的全面發展,增強少兒對傳統文化對了解有重要意義,對弘揚傳統文化,形成良好對藝術學習環境有積極意義。改變家長對國畫枯燥單一的想法,改善家校溝通,形成良好的家校溝通氛圍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05.
[2]許鄭援.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知識出版社,1997.
[3]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05
[4]鐘家驥.水墨畫新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11.
[5][美]瑪拉·克瑞克維斯基編.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前兒童能力評價[M].李季湄,方鈞君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吳廷玉,胡凌.繪畫藝術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1年:286-287.
作者簡介:徐菡,山東藝術學院;譚逸冰,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