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校地處武陵山偏遠地區,是一所師范類院校也是湘西地區唯一一所開設初中起點五年制專科層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既要適應我校的辦學特點目標,又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為湘西及周邊地區培養培訓義務教育階段師資,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小學美術教師。文章首先結合我校辦學特點分析了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其次對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設計和教學對策提出了有效的思考與改善。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教學對策
一、引言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是吉首大學的二級學院,是由湘西自治州州人民政府和吉首大學共建共管,以州為主的管理體制。學院設置了5個本科專業和11個專科專業,主要為湘西及周邊地區培養培訓義務教育階段師資及幼兒師資。多年來,為湖南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培養數萬余名中小學教師和各類優秀人才,是全省培養培訓大專層次小學教師的4所學校之一,對湘西民族地區的經濟和基礎教育發展方面有著特殊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是小學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必修課程,是小學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文章首先結合我校辦學特點分析了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其次對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設計和教學對策提出了有效的思考與改善。
二、我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是學院的品牌特色專業,有專科層次與本科層次,其涵蓋初中起點五年制專科與高中起點制本、專科,隸屬學院初等教育系。主要是為湖南省尤其是湘西地區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根據國家教委制訂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要求,小學美術課是必修的一門藝術文化課程,除了培養學生興趣愛好陶冶情操、學習美術基本知識與技能之外,還要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與創造力。然而從近幾年我校的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來看,課程教學大綱設置的合理性還是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導向性都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更新與完善。
(一)課程結構一成不變,教材陳舊缺乏針對性。初等教育系是我院的大系,其中五年制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居多,占我系的一半以上。這部分學生均為定向培養的小學老師,畢業以后直接分配到我州各個生源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其他還包括三年制初等教育專科、四年制小學教育本科、六年制初中起點本科定向培養幾個層次。美術課程的結構分為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對于不同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學生來講,課程的結構沒有細化;對同一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學生來講,例如:五年制小教大專 教材使用的是12年前的湖南省教育廳組織編寫的《美術基礎》版,分為上下兩冊,沿用至今卻從未更新優化。 教材涵蓋面非常之廣,一年學習一冊,兩年完成基礎專業課程。雖涵蓋面非常完善,但卻與教學實際相差較大。一是內容過多難度過大,有些內容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受到環境及時間等不可控因素根本無法實現。二是沒有針對性,沒有根據我系特點和人才培養方案做出優化。 三是小學教育的美術課程與美術本科課程沒有有機結合起來。以一位小學美術課老師的要求來講,專業美術能力要求并不是特別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具備一個小學美術老師所側重的教學能力是值得思考的。
(二)課程過多注重技能訓練,欠缺小學生美術創造能力教學思考和美術實踐教學能力教學引導。新形勢、新的時代背景下,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實施,小學美術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與創造力。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特弗里德海納指出:“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只有教師自己具備創造型的素質和激發創造力的教學引導能力,才能言傳身教給小學生正確的引導。我系小學教育美術課程大多都比較重視視技能訓練和學生的模仿能力的培養,教師們因受傳統\"應試教育\"的思維模式,加之實踐應用課時甚少,導致教學思考力欠缺,應用定位不夠強化,教學目的不夠精準。
小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旨在培養具備一定美術能力的教師,而不是為了培養一位藝術家,過于強調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專業性會導致學生只看重美術能力的提高,而不注重小學生美術創造能力教學思考和美術實踐教學能力,是不利于培養真正合格的小學美術教師。
三、改善我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對策
(一)調整課程結構與教材難度,刪減教材中不可實施的教學內容
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宗旨是培養未來的小學美術教師,對象是小學生。首先在課程結構安排上應該是基礎結合實踐。課程應當基礎而專業,注重美術基本常識。而我校的美術基礎教材課程教學涵蓋了素描、色彩、水粉畫、簡筆畫、國畫、版畫、設計、手工及應用美術等。每一個繪畫種類課程之間是獨立存在的整合與教材當中。其次,我系學生多,授課學時少,教室場地不夠用。所以對于版畫、設計等一些專業課程根本無法實施,又或是即使實施了教學,也只能在課程之中選擇一到兩個門類來教學。適當刪減教材中不可時施的教學內容,突出基礎,教材設置可根據美術知識之間循序漸進的關系來覆蓋到國畫、版畫、設計等內容。比如:從美術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兩個部分來詮釋,造型元素包括: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機理。 形式原理包括:對稱、均衡、重復、節奏、對比、變化、統一。具體到某一個課題,比如“圖案”可拓展到很細的知識點,除了給出定義,分析出其中的排列與組合,對稱、重復和節奏,再拓展應用到設計、版畫、材料手工貼畫等活動中去。又比如學習“色彩”可以根據之前的圖案與形狀產生聯系,賦予“情感”的因子在里面。來定義色彩的冷暖變化,拓展到水粉、水彩畫、裝飾畫上去。
(二)根據我系特點和人才培養方案做出課程優化
1、優化美術教材,在美術課程中著重增設詩文創作、手抄報、裝飾畫等貼近小學實際的技能課程
我校小學專業教育學生除去由于教育見習、定崗實習等必要的教學實踐因素,真正地在校接觸美術基礎知識平均不到兩年。一年上下兩個學期,每個學期每周才兩節課。課程教學涵蓋了素描、色彩、簡筆畫、國畫、版畫、設計、手工及應用美術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小學專業學生由于年制不同,有的只能開設一到兩個學期的美術基礎課程,導致有的老師們只能選擇在一種繪畫種類上上一個學期的課程。教師們只能從美術專業的角度對學生提出學習要求,教學缺乏針對性,學生們不但淺嘗輒止而且基礎薄弱。所以,優化課程方向,才能使美術內容貼近小學,才能增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2、優化簡筆畫教學方法,更新觀念
在小學美術課中,簡筆畫是兒童繪畫的基礎。因此,簡筆畫的教學應該是小學教師的側重點。我校小學教育專業美術課程里面雖然安排了簡筆畫的內容,但教材陳舊,教學理念傳統單一。若把簡筆畫教學方式方法優化且作為重點教學內容滲入小學教育美術課程中,才能成為真正的兒童藝術創作的引路人。我校的簡筆畫課程及教材簡單、呆板,多為創作實例的分享。無論是在《美術基礎》的五年制專科培養教科書中還是在單獨的簡筆畫課程教材中,創作實例的圖案占了一大部分乃至百分之八十。創作實例是一張張畫好的簡筆畫圖案,是屬于作者的創作結果。教材的習題要求臨摹教材范本。這樣的依葫蘆畫瓢地學習方法和循規蹈矩地參考結果往往固化了思維,相當于給以后教學對象——兒童畫了框架定了一個標準,兒童在認知和精神世界把它們存儲在腦海里,遇到類似的繪畫對象,根據經驗世界第一反應把以前老師給予的標準一一映射出來,準確地提取儲存的圖像符號,對號入座且快速地畫出來,這樣的簡筆畫法簡單,呆板,了無生趣。扼殺了兒童世界的天真與稚氣,限制了他們的創造與探索。這些簡單的習慣反應機制極大地抑制了兒童的生理成長和兒童對世界的簡單認知。
3、注重啟迪簡筆畫教學的靈性,培養小學美術教師自身的美術創新能力
靈性指人的天賦的智慧;聰明才智,表現為對事物的感受力、審美力理解力和創造力。我校的小學教育專業簡筆畫課程應該更新優化,注重對學生完善人格的塑和潛能開發,開放教學活動,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簡筆畫的教學首先應當啟迪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即用“畫家的眼睛”來觀察。觀察物的形,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物的形,透過形看到本質的主干,通過主干賦予對事物不同的情感理解。其次,以寫生形式來表現大腦對事物的理解。眼手腦三者合一,表現事物的美。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人對物的感受不一樣那么畫出來的也會完全不一樣。再次通過日記畫的方式來回憶生活中發生的事。它是有效提高繪畫創作和寫作能力的最佳方法。最后,創意聯想。創意聯想是通過借物聯想,幻想,構圖,組合,故事的再延續方法,培養設計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如:作文畫,命題創作,看圖故事聯想,創意手工等。這些課程的核心都是培養一位合格小學美術教師的自身的獨立繪畫能力和對美術課程的綜合把控力。
四、結語
小學育專業美術課程最終目的是培養一位合格的小學美術教師。其要求重在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審美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我校美術教學要切合實際,在應用性培養定位下對美術課程進行思考、改革和創新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美術教師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天舒,徐鑫靈.藝術通感視野下的兒童藝術能力培養[J].戲劇從刊(人文天下),2013(04):136.
[2]郭瑤.本科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設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
[3]王海濤.小學美術教學中創意性寫生教學的價值及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9(08):70-72.
[4]楊珺.如何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214-215.
[5]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柯甫凱.對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美術教材內容的思考[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6(04):84-86.
[7]殷延年.五年制師專簡筆畫教學的途徑與方法研究[J].現代交際,2013(10):174.
[8]楊志波,姜鳳華.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學周刊,2014(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