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文化是一個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物質文化到精神文化,從制度文化到人情文化,多個層面的文化交織在一起,共同組成了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本文從道德與法制這門學科的教學出發,并將其與班級文化建設結合起來,不僅發揮了道德與法制這門學科的學科優勢,也為班級文化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分力量。
關鍵詞:道德與法制;班級文化;積極性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學生健康茁壯成長的保障。而道德與法制這門學科中也涉及到了大量的班級文化建設內容,我認為我們教師有必要將二者巧妙地結合起來,在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實現更好的班級文化建設。
一、提高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雖然小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度非常的高,但是他們更多的是為了感受參與活動的樂趣,很少有學生會真正意識到參與文化建設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旦感受不到班級文化建設的樂趣,他們的積極性就會逐漸地消減,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呢?在道德與法制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有很多個單元內容的教學都在向學生闡述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培養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責任心。在有關單元內容教學中,我認為教師也應該有意識的幫助學生樹立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盡可能提高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與班級共成長”是與班級文化建設關系密切的教授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我都會按照教材的順序安排教學內容,然而本節課教學我準備從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共同為班級文化建設出一份力。“我們班四歲了”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班級文化建設主題活動,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并模仿教材內容開展一次班級文化建設活動。與直接讓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相比,在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中,學生的參與熱情會更加的高漲,他們有的回顧了自己班第一次參加運動會的場景,有的再現了六一兒童節我們班學生大合唱的場景,有的歌唱了我們班的班歌,在學生的交流和討論中,他們儼然已經被過往事跡深深的感動,此外,我還鼓勵學生以畫報和粘貼畫等形式將“我們班四歲了”呈現出來,進一步激發學生成參與的積極性。
二、指導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方法
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們教師應該將學生放到教學的第一位置,時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并及時引導學生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中來,以指導和建議的方式實現學生的自主班級文化建設。也就是說班級文化建設不僅僅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它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尤其是學生的參與就顯得更為的重要。通過道德與法制這門學科的教學,教師便可以在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指導學生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去,從而實現共同學習、共同管理的效果。
比如,在講到“我們是班級的主人”這一單元內容時,我就在教學中舉行了一次“元旦晚會”的協商事宜制定,將整個活動全然交給我們班學生自己去完成,這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是一次真實的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的機會,更是一次體驗學科知識的過程,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一次非常難得的體驗。想要確定“元旦晚會”的事宜,學生要先推選出一名主持本場活動的主持人,然后在主持人的帶領下完成整個事宜的協商和制定。如本次元旦晚會一共需要多少個節目?這些節目分別是什么種類?表演小組應該如何分配?應該如何購置所需的材料?晚會現場如何布置等等,通過主持人的協調和全班學生的公共參與,最終協商的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而我在整個班級討論過程中,只是扮演了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只要我們的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體驗到了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我就認為本節課的教授便是非常成功的。
三、積極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題活動
道德與法制這門學科與學生所在的班級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是各種班級文化建設主題活動的舉辦,更是可以借助道德與法制這門學科的優勢和特點,我們都知道教材中有很多單元內容的教學都涉及到了班級文化建設領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將其與班級文化建設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道德與法制課程學習中積極地投身到各種班級文化建設主題活動中去。
比如在學習“快樂學習”這一專題內容時,我及時與我們班的班主任取得了聯系,并與之共同商議,開展了一次以“快樂學習”為主題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我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生向我抱怨學習太難、太枯燥了,在教學到“快樂學習”這一專題,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以“快樂學習”為主題,談一談自己在學習中的快樂感受,從而幫助部分學生扭轉對學習的態度。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整個主題活動有理有序地進行著,喜歡讀書的學生講述了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趣事,并和大家分享了幾本有趣的課外書;擅長計算的學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做計算題的技巧,給大家帶來陣陣歡笑;擅長運動的學生也和大家交流了自己在運動會上取得的驕人成績,讓全班同學羨慕不已。總之,學習帶給學生快樂的感受有很多,讓他們借著這次班級文化建設活動講給大家聽,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從而讓學生體驗到學習中的趣事,由此激發學生對學習的向往。這次以“快樂學習”為主題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不僅給學生帶來了諸多的啟示,也讓我們教師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才能在教學中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呢?我想這不正是當下教育最值得關注的話題嗎?
作者簡介:徐月麗,江蘇省邳州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