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地籍測繪的要求越來越高。測繪技術是地籍測繪工作的基礎與保障,近幾年來,國內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地籍測繪工作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本文簡述了空間信息處理中常用的測繪技術及其特點,主要介紹測繪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以期促進地籍測繪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地籍測繪;測繪技術;運用
中圖分類號:P27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4-7344(2019)03-0143-02
前 言
隨著現代化快速發展,我國科技產業明顯改善,促使我國地籍測繪得到顯著發展,其中地籍測繪發展在于測繪技術使用,要做好測繪技術使用,那就需要將測繪技術放在首位。因為測繪技術使用才是地籍測繪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要不斷提高地籍測繪技術使用,并不斷提高經驗,加大對地籍測繪中測繪技術使用探討,促進測繪技術使用發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地籍測繪發展的關鍵。同時,以測繪技術為發展目標,也是保證地籍測繪事業快速發展的動力。
1 "傳統的地籍測繪方法及其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地籍測繪方法有:一是收集測繪所需要的技術信息,然后在1:50000或1:10,000小規模的地形圖選擇幾種可行的測繪計劃,然后分析確定最合理的測繪方案。傳統地籍測繪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現階段使用的1:50,000、1:10,000的地形圖很多繪制于20世紀80年代或以前。今天,我國的經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些舊地圖已不能反映該地區的現狀。
(2)在一定程度上,測量員的技術水平和實踐經驗決定地籍測繪的質量。此外,測量員可能會受到“視覺限制”,難以選擇理想的路徑規劃。
(3)測繪文檔不能以數字信息的形式編寫和匯總,也不能由計算機來管理。
2 "測繪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我們國家疆域遼闊,有著十分豐富的土地資源,所以如何管理和利用這些寶貴的土地資源是國土資源部門目前面臨的一項大事。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這就要求國土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也要向著這個方向發展,利用信息化測繪技術帶動地籍測繪的技術轉變。
2.1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
地理信息系統(GIS)由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支持,對地理環境要素進行收集、存儲、管理、分析、顯示和應用的計算機系統。地理信息系統(GIS)與其他信息系統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這主要是因為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不僅可以像其他信息系統那樣管理和存儲數據,而且可以通過數據采集的方式進行顯示。此外,地基信息系統的功能較多,最主要的包含數據的采集、分析和處理。在這些功能中,在收集數據的同時,數據集的成功能力最強,其空間模擬功能強大,其不僅有利于信息的分析和統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地籍測繪。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種基于數字地圖的地理數字地圖,包含大量基本地理信息。受制于傳統制圖方法的局限性,地形圖的采集限制了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如果使用攝影測量、遙感技術與GIS三者相結合,可以在用戶面前顯示。它是一個豐富的地理信息庫,能反映最新測繪特征的平臺。
與GIS數據庫比較,在地籍測繪施工程序或便利的可行性分析水平的其余地區,得到最好的點;轉向其他點進行分析,獲得最優路徑。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如圖1所示。
2.2 "遙感技術(RS)
利用遙感技術對電磁波進行探測,并從物體表面反射電磁波,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獲取目標信息,并對目標進行遠程識別。將遙感與攝影測量技術相結合,可直接由遙感照片制作比例尺為1:10000甚至1:25萬的普通地形圖,可以制作數字地形模型(DEM)和正射影像圖,將DEM的透視加入正射影圖中,形成真實的三維景觀圖。
與其他技術相比,遙感技術的主要優勢是它不僅可以探測到遠處的物體,還可以不直接接觸物體本身。遙感技術的功能原理是,紅外光電探測器可用于外太空和高空平臺掃描在地面上的對象,針對不確定材料的環境和物體的形狀,然后進一步處理對象的特定信息,以獲得一些有效的信息。在現實生活中,微波、可見光等測量工具主要利用光反射的電磁波,通過一定的計算和識別,以獲得更精確的遙感圖像。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它已被廣泛使用。目前,遙感技術主要應用于目標環境中語義和非語義信息的檢測,能夠快速準確地完成檢測工作。此外,遙感技術還可以探測地表環境變化,及時更新GIS相關數據。在地籍測繪的實際過程中,遙感技術主要應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形圖。動態監測主要是通過測量獲取土地利用的相關數據。采用這種動態監測方法,可以使獲取的相關數據和報告的結果更容易被其他用戶理解。此外,遙感技術的測量方法也可以設定相應的檢測周期,從而定期比較相關數據,進而獲得更加準確的數據報告。針對遙感技術進行現代地籍測繪時存在的上述優點,這項技術已被廣泛應用。
地面控制點的采集方法直接影響遙感圖像數據處理的精度和速度。正確的1:5萬地形圖和1:10萬地形圖是地面控制點的來源。如果RMSE的精度高達5~10m,則應通過測量控制點來獲得地面。傳統的測量方法不僅速度慢,穿越山區的傳輸線必須與地面接駁的控制點在國家先進控制點之間,一般不容易滿足這一條件。利用GPS測量地面控制點,不僅精度高,而且觀測速度快。控制點之間不需要連接。
2.3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GPS)
2.3.1 "GPS的工作原理
GPS技術主要由用戶設備、地面監測和空間衛星組成。在測量區域中間選擇一個參考站,設置接收機對所有可見衛星進行連續跟蹤。另一個接收器依次流向每個點并設置工作站,一次觀察幾分鐘。與其他技術相比,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具有更高的精度。此外,它操作簡單,能夠快速覆蓋全世界,形成三維圖像,因此,GPS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GPS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相當迅速,如PTK技術,利用GPS技術對各次邊界點進行詳細定位,其精度極高,可達厘米級。全球定位系統技術(GPS)如圖2所示。
2.3.2 "提高地籍測繪精度水平的對策
為了提高地籍測繪的精度,應注意GPS定位系統的不足,并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改進。
(1)測繪硬件設施的改善
測繪硬件設施的改進可分為兩個方面:①合理選擇GPS的接收機。如果基線邊長小于10km,則可以選擇單頻模式的接收器。該接收機故障率低,對微處理器要求低、能耗低,非常適合地籍測繪中的野外工作。②檢查接收器的性能。在GPS測量和繪制地籍圖之前,我們需要提前檢查接收器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全面了解GPS接收機的參數、特點和性能,可以提高GPS接收機處理地籍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2)改進測量方法和手段
提高GPS地籍測繪精度,應根據測繪工作的實際需要,改進測繪方法和手段:①GPS網絡設計。首先,為了平衡GPS地籍測量的精度分布,需要控制GPS基線長度的差異,然后利用GPS網絡的閉環結構形成閉環。最后,為了提高整個網絡和點精度的均勻分布水平,可以在地籍測繪條件下,建立連續三角形網絡結構模型。②測繪方法。a.工作人員應測量儀器的高度。如果誤差是由過程中的緊急情況引起的,可以通過設置觀測墩來減小誤差。b.將觀測時間與實際測繪要求相結合,計算出測繪數量和時間點。c.測繪數據嚴謹。測繪后,檢查數據是否有誤差。③采集的數據。GPS定位精度水平精度可達10mm±2×10-6D,高程精度可達20mm±2×10-6D,測量精度高于其他測量技術。然而,該技術的測試范圍一般不超過10km。對于GPS-RTD(偽距離差)技術,其測量精度可以滿足地籍測量的要求,測量范圍可以達到300km。④控制網的布設。GPS控制網應該對整個地籍的長度和方向進行監控,包括地籍中線的控制點和地籍相關線路的長度方向和線路中線。地籍兩端應該根據地籍周圍的環境以500~800m的間距來布置控制點,要分別布置三個GPS點,這樣協同合作保證測量的精確度。
2.4 "3S技術
3S技術是基于GPS的測繪技術,參考遙感技術RS得到的測繪影像,然后在計算機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繪制圖形,標注土地狀況完成對土地資源的調查。所以技術的聯合使用是發展趨勢也是必然途徑,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可以準確掌握土地資源的變化情況,形成完整的動態土地測繪信息集成系統。并且隨著技術的發展,“3S”技術會在土地資源數據庫的建設和更新管理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們國家“數字國土”工程的建設。
3 "結束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地籍測繪進展順利。地籍測繪是一項復雜的任務,社會、經濟、環境和自然因素對地籍測繪有重要影響。地籍測繪技術的應用,極大的促進了測繪工作的開展。相關技術的不斷創新,更是極大的提高測繪工作質量和效率。因此,在今后地籍測繪工作中,要注意技術的應用,以促進測繪工作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換志,葉國強.探討地籍測繪中的測繪技術[J].廣東科技,2018(1):80~81.
[2]黃宜賓.測繪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運用探討[J].廣東地籍測繪,2017(1):19~21.
[3]李洪生,曾海燕.加強地籍測繪中的測繪技術[J].地籍測繪科技,2016(1):79~80.
[4]朱曉華.城鎮地籍測繪中GPS技術的運用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8):186.
[5]駱元平.對城鎮地籍測繪中GPS技術的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8(15):78~81.
[6]王 蛟.城鎮地籍測繪中GPS技術的運用淺析[J].城鎮地籍測繪,2017(19):185.
收稿日期:20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