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健康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一個人的健康,關系一個家庭的命運;13億人的健康,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健康中國的新藍圖,凝聚著政府、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共同目標。人人健康,家家幸福,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人民的期盼。本文對應用遠程智能監測硬件、管理系統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實踐進行介紹與分析,提出慢性疾病管理的新思路。
關鍵詞:遠程監測;智能硬件;互聯網醫療;慢性疾病管理
中圖分類號:R587.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4-7344(2019)03-0242-01
慢性疾?。苑莻魅拘约膊。┎皇翘刂改撤N疾病,而是對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病因復雜,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確認的疾病的概括性總稱。常見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壓、腦卒中和冠心病。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慢性病患者已超過3億人,慢性病致死人數已占到我國因病死亡人數的80%,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到總疾病負擔的70%。并且慢性病已呈現年輕化發展趨勢,嚴重影響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其中高血壓、糖尿病占比較高的比例,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5%,糖尿病患病率為9.7%。
我國慢性病呈現“患病人數多、患病時間長、醫療成本高、服務需求大”的特點,占用了較多的醫療資源。應用遠程智能監測硬件動態采集患者健康數據,通過互聯網系統平臺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儲存、匯總、分析、預警,可進行集中遠程監測與管理,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實現分級診療,將大大節省患者與醫務人員時間,提高慢病管理效率與效果。具體實現方式如下:
遠程智能監測硬件具備傳統醫療健康檢測儀器人體體征數據測量的功能,同時還具備測量數據電子化、數據存儲與無線傳輸功能;讓檢測儀器具備聯網能力,醫生、患者家屬、其它相關人員可以通過網絡遠程了解患者的健康數據。已經成熟的遠程智能監測硬件有智能血壓計、智能血糖儀、智能心電儀、智能血氧儀、智能體重稱等。
患者端根據慢性疾病情況,配備遠程智能血壓計、遠程智能血糖儀等不同的智能健康硬件,患者每天在家使用硬件進行體征數據測量,體征數據通過硬件集成的遠程無線傳輸模塊自動上傳到互聯網云平臺進行存儲;患者與家屬可以通過APP查看監測數據與歷史記錄,也可以與醫生展開互動。
醫生通過在互聯網平臺中查看簽約患者每天的動態監測數據,分析患者體征數據波動與變化趨勢,及時對患者進行回訪、指導、干預,在病情達到警界線時邀請患者返診;以減少患者往返醫院的時間,實現遠程健康管理與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
互聯網平臺連接智能硬件接收患者日常監測數據,通過匯總、分析、處理后將監測數據與報表呈現給醫生、患者、家屬,用于健康管理與病情控制。同時、互聯網系統平臺還集成智能分析系統,將患者的身體基本信息數據化、將醫生的判讀規則程序化,設置不同的安全與報警閥值,當患者的數據達到一定條件時,實時動態提醒醫生、家屬等相關人,系統通過機器學習、不斷優化管理算法,更智能地進行報警與提醒;互聯網系統平臺還提供APP端,可以讓醫生、患者、家屬隨時隨地查看健康監測數據,APP也根據患者的健康數據智能化推送相應的健康指導、健康方案、健康知識給患者與家屬,幫助患者與家屬掌握慢病調理與健康知識,增強患者管理與控制病情的信心;互聯網系統平臺也將集成更多醫療服務,比如在線掛號、醫生預約、醫生遠程視頻咨詢等內容,提供更多豐富的線上線下醫療健康服務給用戶。
家庭醫生式簽約服務是推進基本公共衛生工作、分級診療的重要模式。通過遠程智能監測工具、云服務平臺應用,引導老年人和慢性疾病等重點人群與家庭醫生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發展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簽約,同時醫生與慢病患者及重點人群家庭簽約,成為家庭簽約醫生,遠程健康慢病監測平臺通過遠程血壓計、血糖儀等智能終端設備、手機APP實現簽約醫生與患者的數據互通、信息互通,方便家庭醫生向患者提供優質的診療服務、健康管理服務。
上述應用模式,深圳易興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在廣東省某地市進行了試點應用,共建立了居民健康檔案63.2萬余份,其中老年人健康檔案約6.2萬份,接受遠程監測的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檔案3.8萬份、糖尿病患者健康檔案1.1萬份。配合所在行政區建設衛生強市的決策部署,打造了區域性的全民智能健康云平臺服務系統。該平臺在試點地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后。區域內居民均可通過多種遠程智能終端設備連接云平臺,享受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基礎,包括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健康隨訪、慢病遠程監測、慢病遠程指導與管理等方面的規范化管理服務,此模式得到了廣大慢性疾病患者及家屬的廣泛認可,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從試點區域應用全民智能健康云平臺服務系統的情況來看,取得了比較理想成效:①患者健康監測結果數據遠程無線上傳,平臺會智能甄別個人健康檔案數據,自動篩選重點人群與警界數據提供給簽約醫生,實現重點人群健康動態的自動監測,提高醫生效率、省時省力。②讓基層醫生能獲取患者準確的動態監測數據,方便醫生了解與判斷患者的病情與變化,方便開展診療與健康管理工作。③患者及家屬通過遠程智能監測設備,可以在家自行測量并掌握健康情況,通過APP軟件還可以獲取更多健康指導、健康服務。
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技術日新月異,不斷吸納新技術應用到實際的場景非常重要。遠程智能監測硬件未來在幾個方面需要不斷改進與優化:①提升硬件產品的便攜性與操作使用方便性;②優化功耗與數據傳輸技術,使產品待機時間延長、具備實時在線能力;③系統平臺的數據分析能力增強、通過AI技術、機器學習等方法提升智能化、自動化、處理復雜場景與問題的能力。智能化的遠程監測硬件與系統必將在醫療健康領域發揮更大作用與價值,為實現健康中國夢助力。
參考文獻
[1]周 宏,郝鎵蘋,劉鴻源.從遠程醫療到遠程健康到數字化健康:移動健康的適用之處.四川醫學,2015(z1):7~12.
[2]高晨晨,周蘭姝.智能健康管理在老年健康管理領域的研究進展和啟示.護理研究,2016,30(11):1281~1284.
[3]鐘曉利,梁小利,彭德忠,張先庚.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現狀研究.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58~59.
收稿日期:2018-12-7
作者簡介:李鵬生,男,漢族,廣東汕頭惠來人,MBA,研究方向為互聯網+醫療健康、智能運動穿戴。
劉碧剛,男,漢族,重慶江津人,本科,研究方向為智能硬件、移動互聯網、運動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