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音樂是中國樂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流行音樂,隨著不斷發展,人們對流行音樂的需求不斷增大,促使中國流行音樂呈現出全新的發展趨勢。本文以流行音樂為例,明確現階段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現狀,分析現代音樂的特點,探索出現代音樂的發展方向,以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音樂;發展現狀;發展歷程;方向;趨勢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10-0148-02
經濟的不斷發展促使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對于音樂等高雅的藝術逐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現代音樂的發展為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生活,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模式,創新了原有的發展思想,體現出現代音樂的創造性音樂思維,為人們提供優質的音樂。
一、現代音樂的發展現狀
在音樂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時期音樂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時代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內涵需求存在不同,我們必須正視音樂的演變之路,以保證中國現代音樂健康發展。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推動著中國的音樂文化逐漸繁榮,實現了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尤其是流行音樂,不斷與西洋音樂相結合,呈現出全新的發展理念與模式,為人們帶來獨特的現代音樂。在改革開放時期,歐美音樂逐漸進入中國,對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產生巨大的沖擊,促使中國引入融入大量的國外風格與理念,實現繁榮發展。以流行音樂為例,流行音樂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大量的困難與坎坷,但始終不斷向前發展,帶動中國音樂體逐漸擴大,提升了華語樂壇的影響力[1]。現代音樂最早期是以我國港澳臺等地區的流行歌曲為基礎,形成大量不同形式的風格,并且在形式上與傳統音樂也存在明顯的差別,在最早期時,以光盤、磁帶、電視直播等形式進行播出,傳播途徑較少,為傳統音樂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在當前的背景下,現代音樂逐漸繁榮,呈現出明顯的開放性,人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多媒體進行收聽,尤其是在各種音樂軟件繁榮發展的今天,收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更為便捷,促使現代音樂逐漸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以實現創新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現代音樂的發展,如盜版音樂猖獗,嚴重侵犯了原版音樂的版權,并阻礙當前原創音樂的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2]。
二、中國現代音樂發展呈現出的特點
現代音樂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大眾娛樂消遣的主要內容,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階段無論走到哪里,幾乎都能聽見音樂,人們手機中必然會有一種甚至多種音樂軟件,促使現代音樂蓬勃發展,帶動行業繁榮,可以說現代音樂無處不在。現代音樂在中國樂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流行音樂,受到當代年輕人的喜愛,展現出獨特的性質。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時代化
現代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受到時代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時代化特點,在發展過程跟隨時代的腳步進行創新,隨著時代的變遷發展完善自己,滿足社會的需求。可以說現代音樂是順應時代的變化,因而不同的時代存在明顯的不同,例如,不同時期的音樂內容與形式可以展現出當時時代的風貌,可以說是當時時代的縮影。以實際為例,二十世紀的音樂多以革命與精神為主,而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則主要是以文化藝術、愛情等為主,如王力宏的《你的愛》《十八般武藝》等,時代的不同音樂表達的內容與思想也存在明顯的差別,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出現大量相關的音樂,如《北京歡迎你》《北京北京,我愛北京》等,而2010年最火的則是旭日陽剛演唱的《春天里》,代表的一種民工精神[3]。而近幾年最火熱的則是一些“神曲”,展現出一種音樂潮流,不同的時代音樂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存在較大的不同,其發展是適應時代的規律,不斷完善與變化,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2大眾化
現代音樂實際上是源自于藝術生活,尤其是現代的音樂創作人在創作過程中,喜歡用通俗易懂詞語、節奏旋律較強的曲調,以滿足大眾的需求。例如,最經典的莫過于王力宏的《大城小愛》《改變自己》等,其音樂符合了當時大眾的審美與趣味,呈現出大眾化發展,當時該類音樂幾乎傳遍大街小巷,其審美品格恰恰與高雅音樂與主流文化截然相反,流行音樂顛覆了傳統音樂的權威,娛樂大眾,以樸實的情感與節奏迎合大眾的需求[4]。但現代流行音樂呈現出階段性與主題性,不同時期人們對現代音樂的主題風格喜愛程度不同,如前幾年大眾喜愛“草原類”音樂,促使該類型音樂繁榮發展,大量的少數民族歌手脫穎而出,而近年來大眾又喜歡用于“廣場舞”一類的神曲,體現了流行音樂的流行性,而正是因為如此,現代流行音樂才會經久不衰[5]。
3數字化
互聯網的出現促使音樂的載體發生改變,促使音樂成為一種符號進行傳播,呈現出明顯的數字化與網絡化發展特點,音樂在傳播與制作過程中,也呈現出數字化。數字化的發展為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逐漸形成當前的盛況,現階段我國出現大量的音樂軟件,如酷狗、網易云、QQ音樂等,每一個音樂平臺都有數百萬的音樂版權曲目,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優質的音樂,促使我國樂壇繁榮發展。與此同時,現代音樂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呈現出娛樂化,促使大量的神曲、娛樂化等類型的音樂逐漸出現,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帶動現代音樂逐漸成為現代娛樂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出現大量的衍生產品,如唱吧、K歌平臺等,為人們提供優質的音樂服務,通過互聯網進行歌曲傳播,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進入到二十一世紀,音樂逐漸與媒體相結合,形成全新的視聽形式,為中國樂壇的發展奠定基礎,并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音樂制作人,加強創作者與觀眾的互動性,人們通過網絡與歌手互動,表達自身對音樂的感受,分享喜歡的音樂,促使現代音樂發展中呈現出流行的趨勢。
三、現代音樂的發展方向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流行音樂表現出繁榮發展的趨勢,融入不同的發展元素,以適應時代發展,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現代音樂在家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入傳統文化,尤其是近年來受西方文化的沖擊,帶動大量的傳統文化呈現出新一輪的發展,促使現代音樂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呈現出獨特的思想情感。例如,林俊杰的《醉赤壁》《江南》,方大同的《千紙鶴》等音樂,呈現出中國特有的文化。在現代音樂創作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的傳統音樂創作者,將傳統文化思想融入,創作出具有中國特點的現代流行音樂,深入挖掘中華傳統,為現代音樂發展提供全新的動力。進入到二十一世紀,港臺地區的流行音樂逐漸與大陸相融合,帶動現代音樂繁榮發展,深入挖掘現代流行音樂的內涵與形式,尤其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港臺地區流行音樂與大陸流行音樂相互交流,促使我國整體的現代音樂水平提升,并融入大量的傳統文化,成為現代音樂發展的必然趨勢[6]。
其次,現代音樂在發展過程中,更注意中國形象的表達,融入中國獨特的元素與思想,樹立良好的全球形象。在當今的現代流行樂壇中,中國現代音樂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流行音樂正以極快的速度邁向國際化行列,促使中國現代音樂繁榮發展,并在發展過程中,融入大量的民族元素,提升音樂的世界地位。例如,SHE的《中國話》極具特色,表現出中國語言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提升,展現出獨特的民族韻味,充滿了藝術感染力。近年來,我國大量的新生代歌手在創作過程中注重中國元素的融合,如周杰倫的《青花瓷》、王菲的《明月幾時有》等,促使中國流行音樂極具中國特色,蘊含深厚的古典韻味,歌手們將傳統音樂與文化元素相融合,使得中國的傳統音樂走向世界,并展現出獨特的中國風,在全世界的流行音樂樂壇中刮起一陣有特色的樂風。例如,前段時間大火的《生僻字》《琵琶行》《說唱臉譜》風靡全球,大量的外國人進行翻唱,促使我國的現代音樂逐漸提升自身的國際地位,展現出獨特的個性,適應時代發展[7]。
最后,現代音樂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利用反傳統的手法,其主要是指曲調上的不協音,在傳統的音樂創作過程中,音樂較為規律,通過韻律表達一種情感與情緒,而對于現代音樂來說,在發展中逐漸突破傳統思想,呈現出明顯的創造性,如復合的節奏、奇異的形式、繁復的結構、全新的聲響以及不一的表演方式等,一切的奇思妙想均可以在現代音樂中體現,呈現出全新的形式。例如,現階段現代音樂經常出現結合體,如演唱與說唱結合、演唱與笛聲結合等,在一首音樂中可以體現出不同的音樂形式,促使現代音樂作品呈現出獨特的魅力。以王力宏、譚維維的《緣分一道橋》為例,該歌曲是為我國魔幻電影《長城》打造的主題曲,歌曲的第一段引用我國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談愛恨,不能潦草,戰鼓敲啊敲用信任立下誓言我來熬”,呈現出曲調的不協音,男女演唱者各自負責自己的部分,既能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又能融于一體,實現了現代音樂的多樣化發展,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現代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也呈現出明顯的趨勢,如現代音樂的高度壓縮,逐漸促使樂音成為獨立單元,例如方大同的《千紙鶴》,和聲改變了傳統結構,音色發生明顯的變化,呈現出現代特點,現代音樂還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如流行、爵士、搖滾等,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以滿足當代的需求[8]。
結論
綜上所述,現代音樂的發展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化,無論是在音樂作品還是在音樂演唱者身上,都呈現出明顯的不同,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趨勢,風格復雜繁多,為現代音樂的繁榮奠定良好的基礎。
注釋:
[1]呂婷婷.融古今之長,耀民族之韻——析箏曲《戲韻》[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8,36(04):106—115.
[2]金橋.一場影響深遠的中國現代音樂“啟蒙運動”——從“制樂小集”到“亞洲作曲家聯盟”[J].中國音樂,2018,12(06):113—127.
[3]盧迎伏.尋獲“新聲音”:西方現代音樂中的聽覺現代性的自我確證之路[J].中外文化與文論,2018,14(02):172—180.
[4]韋鈾,黃洪輝.“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東盟音樂周發展路徑探析[J].藝術探索,2018,32(05):124—128.
[5]楊興紅.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異同及其融合探討[J].北方音樂,2018,38(17):253.
[6]許穎.民族·雅俗·現代——“中國—東盟音樂周”訪作曲家陸培[J].歌海,2018,13(05):29—32.
[7]趙雪吟.“中國—東盟音樂周”對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創作的促進作用[J].歌海,2018,14(05):44—52.
[8]姚恒璐.現代音樂作品結構邏輯的初探[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8,10(03):152—167.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