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當前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鋼琴作為一門重要的必修課,是將來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門主要技能,但在目前西部安康秦巴山區的職業院校中,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程教學仍然存在各種問題,普遍滯后,需要進行教改和創新。筆者從鋼琴課程的現狀、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方式的創新等方面來探究西部安康秦巴山區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的改革問題。
[關鍵詞]學前教育;鋼琴;內容;方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11-0069-02
收稿日期2019-07-29
基金項目(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科研基金資助項目(AZJKY
2018010)。)
作者簡介(李朝陽(1978—),男,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講師。(安康725000)
一、鋼琴課程教學的現狀
學前教育專業屬于職業院校的一個特殊專業,具有職業教育和師范教育的雙重屬性。既區別于傳統的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思路,又要不同于職高幼師專業重技能、輕理論的模式,需要將專業課程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培養有機地融合。鋼琴課程作為必修的專業課程,隨著社會的進步,學情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需求。
(一)學生基礎薄弱
近年來生源質量普遍下降,地處秦巴山區的安康職業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生源文化基礎薄弱;絕大部分學生只在中小學經歷普通的音樂課(教唱歌)的教育,沒有接受過專門的鋼琴訓練,有的甚至沒有見過鋼琴;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五線譜和任何樂器,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感知力、理解力等十分欠缺。學習音樂的起點低,又接近成年,手臂骨骼已經基本定型,缺乏良好的柔韌性與靈活性。再有,三年制高職學生除掉實習期,要在很短的兩年半內掌握規范的彈奏方法與技巧,具有一定的實用技術和鍵盤應用技術,可謂任重而道遠,難上加難。
(二)目標定位不合理
目前安康地區職業院校大部分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鋼琴課程目標定位不合理,導致教學進度混亂、效果不理想。在走訪調研中,發現有大部分職業院校鋼琴課程的課時設置學期短,課時安排少,導致學生鋼琴彈奏缺乏實踐性,不會彈兒童歌曲伴奏,不能滿足將來的實際工作需求,學校教學與社會需求脫鉤,導致在全安康地區的幼兒園教師技能大賽中,鋼琴技能與兒童歌曲彈唱技能成為他們的短板,普遍較差。
(三)教學方式有待改善
目前在安康地區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授課的鋼琴教師多數都畢業于音樂學院或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鋼琴表演專業,專業性很強,但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去向,社會需求了解甚少。因此,多數教師在教授鋼琴課時,并不了解安康市區幼兒園的教學實際需求,一直沿襲的是自己在專業學校學習時的教學方法,缺乏更深層次的創新和研究,導致所教授內容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習能力和水平不符,導致學生厭學,學習興趣缺乏,沒有積極性,感到非常枯燥和乏味。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要科學、規范。教材的使用應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和實用性,要考慮整個教學體系的科學性、系統性。因此,我認為教學內容的改革,應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教學目的
職業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能夠勝任托幼機構保教工作的幼兒教師、幼教行政管理人員及其他兒童工作機構的教學、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鋼琴課教學更要緊扣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的:以面向幼兒園為指導,以服務幼兒園為目的,以實踐操作為導向。使學生掌握鋼琴的基本彈奏知識,更好地服務于幼兒教學,避免“一味地專業化”。
興趣是學習鋼琴課程的基本動力,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學會感受音樂,用音樂的“美”美化和豐富人生。鋼琴課和音樂學科其他相關內容一樣,必須充分發揮鍵盤音樂所特有的藝術魅力,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在掌握一定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以豐富多彩的兒歌改編鋼琴曲、中外優秀鋼琴小品作為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而穩定的興趣和愛好。
2內容結構合理
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及《課程》的性質,為體現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對課程內容應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總要求,全面實現鋼琴課的課程目標,為學生即興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礎。我認為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內容結構由三個模塊組成。這三個模塊是:鋼琴基礎練習、技能技巧練習、中外樂曲練習。
(1)鋼琴基礎訓練
了解鋼琴的基本構造,學習彈奏鋼琴的基本姿勢和正確手型,基本熟悉鍵盤。通過《哈農》練習:了解基本演奏技法。學會非連音、連音、跳音的彈奏方法。
(2)技能技巧練習
選擇車爾尼599、849練習曲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練習曲,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的演奏技巧。能掌握三個升降號范圍內的大小調音階、琶音、和弦。
(3)中外樂曲練習
盡量選擇一些根據兒童歌曲改編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外不同風格特點的鋼琴曲,以短小的鋼琴小品為主,通過學生運用所學的音樂基礎知識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音樂表現能力。
3注重伴奏能力培養
首先,教師在講授練習曲、樂曲時,要分析其伴奏音型、織體及和聲進行等,讓學生提前了解伴奏的相關知識。其次,多選擇一些旋律優美、伴奏音型豐富、由兒童歌曲改編的鋼琴曲讓學生進行練習。最后,要在鋼琴課上拓展延伸一些簡單的兒童歌曲伴奏,為學生以后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方式的改革
(一)采用小組課教學
根據對學情分析,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鋼琴課采取小組上課的模式,按照學習能力的強弱將學生分成12人左右的學習小組,教學內容和進度大致相同。課堂上針對每個學生存在的問題,逐個分析,肯定優點,及時糾正不足,引導學生有對比性地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二)教法靈活多樣
課堂教學指導方法主要有示范加講解、觀摩加研討、演奏加點評、討論、互動、練習等,從而實現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程度不齊、鋼琴基礎不一的現狀,教師應運用正確的演奏示范和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學生掌握各種基本的演奏技巧,形成正確的彈奏姿勢和手形,進而通過反復練習使之成為一種正確的學習習慣。
(三)加強示范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就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并做示范,在重難點處要多示范,必要時讓每個學生進行彈奏,以便掌握新的技術技巧。課后學生進行自主練習,教師在琴房逐一進行指導。由于學生基礎較差,在初學時很多學生會出現畏難情緒,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盡可能抽時間一對一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在教學曲目的選擇上多花心思、精心設計,這樣既能加強技能技巧練習,又能使保持學生較高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投入這門相對較難的課程的學習中去。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來說,鋼琴課程可以說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技能課中最難掌握、最難學好的一門課程,如何處理好鋼琴課程教學中的規范性、實踐性及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既要繼承和汲取演奏專業、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精華,又要緊密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進行創新改革,在沿用傳統教學成功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同時,更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心理、生理特點,掌握科學的學習與練習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提高基礎教育的師資質量,以服務于秦巴山區幼兒教育事業方向,在實踐中探索總結經驗,走出一條具有山區特點的專業新路子,為安康秦巴山區的幼兒教育培養出合格的師資。
注釋:
1(#黃國榮.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改革策略研究.北方音樂,2015,35(18):182.
2陳華.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J.新課程研究:學前教育,2012(03):165—167.
3蔡玲嫻.關于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幾點思考.教育現代化,2016(20):144—145.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