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洮岷“花兒”作為一種自發的民間藝術形式,在數百年的演唱和流傳過程中,已經融入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了群眾的強烈認可。目前,在現實生活中的傳承與發展也隨著傳承方式和文化空間的轉換、城鎮化的普及和推進而逐漸異化。“花兒”在發展中緊跟時代步伐,捕捉時代氣息,在創新中延續,在變化中發展,具有一定的時代適應性。
[關鍵詞]洮岷“花兒”;發展現狀;傳播與推廣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11-0082-03
收稿日期2019-07-30
作者簡介(甄慧心(1995—),女,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南昌330022)
在世界的藝術資源寶庫中,幾乎所有的藝術形式以及藝術流派都無一例外地帶著民族的文化色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洮岷“花兒”作為我國西北高原特有的民間音樂文化藝術的瑰寶,其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氣息和地方特色,與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與時間變遷息息相關,直接地反映出該地區的民風民俗、愛情婚姻、風土人情、社會、歷史等,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特色,是西北高原人情感的表達和反映,是甘肅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甘肅洮岷花兒是“蓮花山花兒”和“岷縣花兒”的總稱。它是我國西北花兒的兩大流派之一(另一派就是河湟花兒),主要在漢族群眾中流傳與演唱,在生活勞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清代臨洮詩人吳鎮曾有“花兒饒比興,番女亦風流”的稱贊。
分析研究甘肅洮岷“花兒”的傳承與發展對理解我國傳統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洮岷“花兒”知識的宣傳和普及,為文化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對洮岷“花兒”傳承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甘肅洮岷“花兒”發展現狀及特征
(一)甘肅洮岷“花兒”發展現狀
洮岷“花兒”的發展現狀與其傳播模式直接相關,由于洮岷“花兒”作為一種民謠和音樂藝術,其傳播媒介對其發展現狀有著直接的影響。本文介紹兩種主要的傳播模式和現狀。
1文本媒介傳播
樂譜媒介同樣存在于洮岷“花兒”中,但洮岷“花兒”的樂譜媒介又有其特殊性。花兒作為一種民族性質的樂曲,首先,在傳播的媒體方面,早期主要是以文本性質的傳播媒介為主,在傳播過程中,許多洮岷花兒藝術作品的傳承也是通過文字的文本進行傳唱和傳播的。在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洮岷花兒藝術迎來了一次較大的發展高潮,但是由于洮岷花兒藝術帶有民間藝術性質和傳唱的性質,所以在傳播的過程中,最基本的文本形式成了洮岷花兒傳播的主要媒介。進入21世紀之后,對于洮岷花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得到了不斷的加強,同時對于洮岷花兒的研究作品也在不斷增加,岷縣文化局先后對于洮岷花兒藝術的文獻資料和曲藝進行了相應的整理和出版,因此文本形式的洮岷花兒藝術傳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岷州花兒》一書中“花兒”唱詞有100首,僅有兩首洮岷“花兒”曲調,我們不難發現它的唱詞數量遠大于曲調2,這主要是由洮岷“花兒”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2電子媒介傳播模式
甘肅洮岷“花兒”中主要的電子媒介有兩類:音頻類,如盒式錄音帶、音頻光盤;視頻類,包括影音光盤、數字光盤和電視轉播等。洮岷花兒作為一種帶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傳承特色的地方性曲樂藝術,其在記錄與轉載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聲樂形式進行的,在實際的傳播過程中,聲音刻錄磁帶、光盤的數量要多于其他數字媒體形式的傳播。因為,洮岷花兒的聆聽者、使用者的群體是比較特定的,這部分人對于洮岷花兒的藝術形式往往是比較熟悉的,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更喜歡用聆聽的方式來欣賞洮岷花兒,在這種方式中,一方面,比較方便不影響日常的生產與生活;另一方面,也容易記憶與傳播3。
(二)甘肅洮岷“花兒”藝術特征
1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賦、比、興手法在中國傳統詩歌的運用中是比較常見的,在這三種方法的應用中《詩經》是一個典型的代表,而洮岷花兒作為民間藝術的一個精美表現同樣運用了許多的賦比興手法。賦,直敘,直截了當點題并開門見山地將內容說出來。如何清祥、馬紅蓮的《眼淚花兒把心埋了》:“走嘍走嘍走遠嘍,越走呀越遠嘍。眼里的花兒飄滿了,眼里的花兒把心埋了。”該作品在人物語言藝術的表達上就使用了賦的手法,通過較為直接的手法,用一些聲音詞匯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游子在離開家鄉時的不舍與留戀之情;眼中的淚花在不斷地飄落,對于游子而言,辭去家鄉,也代表著與最親近的人相離,而這個離開的時間又較為長久,在外地的生活中,又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各種復雜的心情在這一刻化成淚珠掉在了故鄉的土地上,生活迫使人離開故土,但是,這份情感通過一首曲子生動而又深刻地展現在了聽眾的心中。
2襯詞的運用
洮岷“花兒”是山歌的一種,因此在洮岷花兒的歌詞中,我們會發現較多的帶有地方性語言特點的詞匯,同時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將民間的一些稱呼應用在歌詞之中。其中,在這些民間詞匯的使用中,呼喚性的襯詞、襯句成了花兒的一大語言特色。例如在花兒的歌詞中,我們會從發現很多像“花兒呀,蓮葉兒呀”“阿哥”“憐兒”等等這樣的詞匯。其實,像蓮葉、阿哥等都是對心愛與思戀之人的一種親昵的稱謂。通過這種親切的稱謂,使得花兒的歌詞效果更好,在當地的民間傳播力更強,襯詞的使用,使得洮岷花兒的歌詞感染力增強。
3唱詞的藝術特性及音樂藝術特色
(1)唱詞的藝術特性
洮岷“花兒”的唱詞內容豐富,語言活潑,感情質樸。唱詞格律大部分是七字一句、三詞一組、三字作尾,有三、四、五等多種句式,特別以三句式顯得獨特。如“眼淚/噎著/說不,相思/害著/慷子里,叫你/開個/房子哩”。洮岷“花兒”另一大特色是在唱詞方面,第一句開唱時有一個稱呼句,這個稱呼句有三四個字的,也有五六個字的。如“尕妹啊”“憨哥哥啊”等,這些句式和詞匯的選擇,使得花兒藝術顯得活潑而具有感染力。當一位當地的歌手吟唱這樣的曲調時,其中既包含了趣味橫生的情趣,幽默的稱呼,接地氣的親切昵稱,使得花兒藝術在歌頌愛情的過程中,卻不顯得老套和呆板,反而在吟唱的過程中顯得活潑而富有情感變化。浪漫的愛情在花兒的歌頌中,或許會多一點歡快愉悅,少一點分離的悲傷與痛苦。6LL
(2)音樂藝術特色
洮岷“花兒”有很多曲調,不同的令使用不同的曲調,“令”即調名,每個“令”有獨特的語言風格,主要有“大眼睛令”“牡丹令”“蓮花令”等7,大都以“宮、商、徵、羽”音為主,在曲調上大多以商調式為主。
二、甘肅洮岷“花兒”的傳承
(一)加強洮岷“花兒”傳承人保護
對于洮岷“花兒”傳承人而言,隨著新音樂環境的影響也開始逐漸失去傳承花兒藝術的動力,因此,對于洮岷“花兒”傳承人而言必須實行一定的保護措施。以下提出一些建議性的措施:
1建立非物質文化獎勵措施
對于洮岷花兒的傳承人來說,其本身屬于非物質文化的傳播者,因此,政府可以通過激勵措施來保護傳承人。主要方式有:在經濟方面,給予傳承者保障,可以每年按照一定的社會和政府補助標準對洮岷花兒傳承人進行補助;在名譽方面,可以對喜愛洮岷花兒并做出貢獻的傳承者授予榮譽稱號,對其做出的貢獻進行獎勵和表彰。
2建立洮岷花兒非物質文化保護機構
對于洮岷花兒的傳承與保護而言,僅是在當地文化館建立洮岷花兒研究辦公室是不夠的,必須通過專業的機構對洮岷花兒盛行的地方進行保護。在當地,需要建立專門的洮岷花兒傳承機構與組織,將洮岷花兒的非物質文化繼承人組織起來。在洮岷花兒文化保護機構建立后,可以鼓勵和引導原有的傳承人對當地的一些人員進行教育,這樣便可以培養新的繼承人和傳播者。
3組織洮岷花兒藝術工作者參加比賽和文化節
洮岷花兒作為一種曲藝藝術,其藝術表現形式和曲樂之美永遠是其傳播的主要依賴。因此,對于洮岷花兒的傳承者而言,可以在每年固定的時節舉辦洮岷花兒藝術節,并在節日上舉辦歌唱比賽。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實現洮岷花兒傳承者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同時也可以增強民眾學習的積極性,保證洮岷花兒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二)將洮岷“花兒”藝術引入市場
1洮岷“花兒”進入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
首先,洮岷花兒的傳播空間在逐步縮減。洮岷“花兒”的發展與傳播其實是與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分不開的。在傳統性質的農村中,人們的日常生活常常是在田間勞作,在田埂地頭間,人們樸實地勞作,在日常的勞作中,再能聽一曲嘹亮的花兒可以說是一種享受。但是,隨著農村生活環境的變化,農民下地勞作的時間在不斷減少,生活習慣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在工作的業余時間,許多人可能會選擇聽一些流行樂曲或者其他形式的曲目,而洮岷花兒的表現就顯得較為落后。
其次,洮岷花兒的音樂市場也受到了流行樂曲和西方樂曲的沖擊。由于受到當代文化的影響,在聲樂的需求方面,人們的需求也變得日益多元化。曾經喜歡洮岷花兒的受眾,也逐漸在音樂的審美方面變得多元化,而對于年輕人而言,在音樂的選擇方面,對于當地流行音樂的喜愛是高于傳統的藝術形式的。
2將洮岷“花兒”藝術引入市場的建議
(1)采用現代電子傳播媒介促進洮岷花兒的傳播
在目前的洮岷花兒藝術的傳播與制作中,對于傳播方式的選擇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傳播方式上。但隨著網絡的發展和電子傳媒的發展,藝術媒體的傳播與儲存已經向電子傳媒方向發展,在當代的網絡環境中,以數字媒體為主導,以網絡傳播為途徑的藝術推廣方式已經深受當代年輕人的喜歡,因此對洮岷花兒藝術而言,首先要制作網絡數字形式的電子曲目,通過網絡或電子推廣的方式,將洮岷花兒藝術在網上進行推廣。這樣做的好處有三點:首先,可以加快洮岷花兒藝術的推廣速度;其次,可以增加洮岷花兒藝術的推廣人群,通過網絡推廣讓更多的年輕人認可洮岷花兒藝術;最后,可以降低洮岷花兒藝術的推廣成本和難度,在電子傳播途徑中,一個人或者一個洮岷花兒表演藝術團體便可以將洮岷花兒藝術進行錄制和傳播,同時也可以增加其傳播的多元性。
(2)增加洮岷花兒藝術的趣味性
對于洮岷花兒藝術表現形式而言,其主要以唱為主,在文藝的表演方面并不突出,但隨著社會科技與技術的發展,媒介傳播中,影視、音樂等都實現了一體化。因此在當下的音樂藝術環境中,就必須增加洮岷花兒藝術表演的豐富性,可通過搭配舞蹈和現代流行樂曲的演奏方式,來增加洮岷花兒藝術的時代性和趣味性,增強其娛樂性。
3引導學生學習洮岷花兒中的民俗文化內涵
花兒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的產物與民間藝術的結晶,其在發展的過程中是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和民俗內涵的。首先,對于花兒的語言藝術來講,其運用了詩歌中經典的賦比興手法,在整個語言文字的選擇方面,既顯得樸實,同時又生動形象,富有藝術特征。比如,“山山高”“淡淡地淌著”等疊詞的使用,就顯得具有當地語言藝術特色,同時通過這些疊詞將當地的物產和景色表現得生動形象。而在當地的文化中,花兒常常會在廟會等場地進行表現,在這些場所,表演者常常會在一種熱烈的氛圍中展示花兒。因此,在花兒藝術的表達中,常常會帶有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地方文化特色。
其次,花兒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岷縣等西北多個地區都有著發展,在這些區域中,除了漢族以外,還有回族、藏、東鄉、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多個民族藝術文化的融合。花兒藝術的發展,其實也是融合了民族文化的一種互相融合與補充,當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的藝術表演進行融合時,才讓花兒藝術在表達的過程中表現得富有生命力。對于岷縣花兒藝術而言,其在民族藝術的表達方面就顯得更加成熟與豐富多彩。
最后,花兒藝術的傳播是帶有濃郁的地方方言特色的,例如在花兒的歌詞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尕妹妹”“臭棍”等一些地方方言特色的名詞。在花兒的發展過程中,這種地方語言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花兒藝術的民俗文化生命力,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地方語言特色,也成為其推廣的一大障礙。
三、甘肅洮岷“花兒”的發展
(一)要堅持非物質遺產的原真性
在歷史淵源上,洮岷花兒與周邊各民族有緊密的聯系,是與當地各種民間宗教信仰共同發展的,我們應該明白洮岷花兒是由獨特的民族性串聯起來的地方文化形態,并不是單純的音樂形式。在洮岷花兒的傳播與推廣中,必須保證內容的原真性,防止因為傳承而變得媚俗。
(二)要繼承與變革相結合
要以廣泛的傳播實現洮岷花兒傳承與發展的重任,合理的創新必不可少。譚維維的《華陰老腔》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所以需要對洮岷花兒現代化傳播進行重新詮釋,或者結合其他藝術形式加以多元建構,但是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藝術性與民族性的均衡,不管如何對洮岷花兒進行變革,民族性始終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三)詞曲旋律創新
2經濟文化和多媒體的發展,讓洮岷“花兒”的傳承方式,從口耳相傳向多元化轉變。但是洮岷花兒曲調單一以及語言晦澀成了阻礙其傳播發展的因素,要及時順應時代,對曲目的創作和旋律的演奏中進行適應現代年輕群體欣賞的創新與變革,使洮岷花兒的旋律逐漸豐富起來,走向多元化。華陰老腔為甘肅洮岷花兒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想法。
注釋:
1(#王文元.洮岷六月花兒會J.傳承,2008(01):12.
2王軍林.洮岷“花兒”在當地人們生活中的傳承與功能J.文化學刊,2015(01):111—116.
3朱曉峰.社會學視野下的洮岷花兒研究D.蘭州大學,2013.
4柯楊.“花兒”溯源J.蘭州大學學報,1981(02):60—68.
5王軍林.西北民歌“花兒”的審美文化闡述D.湖北民族學院,2011.
6張君仁.“花兒”之民俗事象及其文化意蘊J.民族藝術,2000(02):147—158.
7同4.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