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戲曲演奏樂器中,琵琶憑借豐富的情感表現力占據著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琵琶演奏藝術及其與戲曲人物情感表現的關系的基礎上,對琵琶在戲曲人物情感表現中的作用展開了分析,并對如何運用琵琶演奏技巧加強戲曲人物情感表現的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使琵琶的情感表現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關鍵詞]琵琶演奏;情感表現;戲曲人物
[中圖分類號]J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11-0114-03
收稿日期2019-07-24
作者簡介(蔣純(1971—),女,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講師。(成都610021)
一、琵琶演奏與戲曲人物情感表現
中國的戲曲從名字上進行解讀,“戲”對應的是故事的演繹,“曲”則為音樂表達,是戲劇與音樂結合的產物,盡管以演員唱戲演故事為主,但也離不開音樂的伴奏襯托和節奏配合。從表演上來講,戲曲表演藝術需要以音樂為核心進行舞臺語言的組織,舞臺演出將直接受到段落音樂情調、旋律情緒反差、節奏張弛變化等音樂布局元素的影響。人物形象塑造作為戲曲表演的首要任務,還要結合劇情表達需要展開,要求演員在音樂旋律基礎上進行人物情緒把控,實現人物情感的傳遞。在人物形象塑造中,音樂情感表現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對人物情態進行直接或間接表述,并起到烘托劇情或推動情節的作用,由樂器伴奏和聲樂演唱構成,不僅要求圍繞人物性格完成唱腔音樂的設計,同時也要求音樂伴奏能夠配合人物情感表達,從而共同完成舞臺音樂形象的創造。由此可見,樂器伴奏與戲曲人物情感表現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在戲曲表演中需要發揮重要作用。而在戲曲伴奏中,可以采用各種各樣的演奏樂器。琵琶作為其中辨識度較高的樂器,擁有獨特氣質和鮮明個性,為人們所喜愛。從中華戲曲樂器文化發展史來看,琵琶的記載源遠流長,從秦漢開始就擁有了文字描述,發展至唐代已經成為重要的戲曲伴奏樂曲,在現代化戲曲舞臺上依然得到了沿用。琵琶之所以在戲曲伴奏中十分重要,主要是由于其在人物情感表現上擁有豐富表現力,做到“柔可委婉深情,剛可動人心魄”,通過與演員唱腔默契配合能夠創造最佳的藝術效果。
二、琵琶在戲曲人物情感表現中的作用
(一)烘托劇情作用
在戲曲人物情感表現上,需要與劇情呼應。在戲曲舞臺上,演員臺詞通常十分簡練,一些傳統戲曲人物只有簡單幾句臺詞,但在故事表現上則采取一人一事的結構方式,想要完成人物刻畫和故事推動就需要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表達。正因為如此,戲劇人物形象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如《鍘美案》中的包公、《白蛇傳》中的白素貞等2。為對這些人物的情感進行表現,要求演員與樂隊配合進行劇情表現。而在傳統劇目中,通常沒有曲譜,需要利用琵琶曲調音色對劇情進行烘托,利用琵琶清脆亮麗的音色帶動其他樂器的演奏。在演奏時,演奏者需要結合曲牌、唱腔進行伴奏,做到與領奏的伴奏和司鼓節奏的緊密配合,才能通過有序收放進行戲劇情節推動,使音樂伴奏能夠配合演員情緒演繹,達到表現人物情感的作用。而在有樂譜的演奏中,需要對琵琶的快節奏音樂進行利用,以便結合劇情需要烘托演員情緒表達,使整體樂隊演奏保持性協同的同時,獲得良好的音樂演奏效果。在戲曲中大量使用琵琶,能夠用于描寫劇目環境,增強演員情感表現力。
在戲曲的曲牌和過場音樂演奏上,常常采用琵琶演奏對劇情進行渲染,助推劇中人物情感的表達。在傳統戲曲劇目中,琵琶須與其他樂器共奏,彰顯其特殊的音色,在使觀眾感到樂曲動聽的同時,體會劇中人物的復雜心境和情態。而音色是琵琶演奏者對音樂意境進行描繪的重要手段,在人物藝術形象塑造上也將起到重要作用。通過不同的琵琶演奏音色變化,演奏者可以進行不同表情功能的展現。琵琶的音色可以劃分為低音區、中音區和高音區,低音區擁有結實憨厚的音色,中音區為圓潤動聽的音色,高音區則為明亮的音色,因此擁有豐富的情感表現力。在現代京劇《紅燈記》中,琵琶聲部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在和聲過程中就體現出了廣闊的音域空間,憑借獨特的音色功能推動了劇目發展。比如在李鐵梅的唱段中,開始用低音演唱“做人要做這樣的人”,之后逐漸升高,整段的琵琶演奏則采用六個不同四音和弦方式進入中速低八度小節,呈現出了豐富的節奏變化,從而起到了渲染氛圍和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滿足了人物情感的表現需求。
(二)襯托唱腔作用
戲曲人物情感表現需要將樂器伴奏與演員唱腔結合在一起,而樂器伴奏需要發揮襯托唱腔的作用,以便使演員情緒得到較好積蓄和傳遞,促使演員演唱更富情感。在戲曲伴奏中,琵琶可以扮演各種角色,可以成為主奏樂器或伴奏樂器。作為主奏樂器,琵琶在對唱腔進行烘托時通常保持顆粒狀的嘹亮悅耳音色,能夠起到描繪故事畫面的作用,以免演員演唱顯得單調。如《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等琵琶曲目,單獨彈奏都能將人帶入難以忘懷的畫面中,用于襯托唱腔能夠幫助演員更好地敘事和表達情感,呈現出戲曲獨特的風格魅力。作為伴奏樂器,琵琶常與二胡、板胡、三弦等其他樂器一同使用,在京劇、淮劇、評劇等戲曲舞臺上是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內聲部伴奏對演員唱腔進行烘托,體現戲曲獨特韻味,為人物情感表現奠定基礎。在現代戲劇表演中,琵琶通常與管弦樂器一同使用,能夠通過相互配合做到托腔保調,確保演員能夠順利進行情感表現。運用“挑、輪、彈、搖”等方法,可以實現演奏旋律的細化,使戲曲音樂曲目中的說唱性得到保留,因此能夠起到較好的托腔作用。
擁有優美聲音、靈活指法,同時無強烈的風格色彩,使得琵琶在許多傳統戲劇中被稱之為“第二主音樂器”,在戲曲表演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在現代戲曲表演中,隨著琵琶角色被定位為主旋律擔當,琵琶演奏任務也日漸加重,不僅需要表達豐富情感,還要對唱腔部分進行填充密實,保證各種思想情緒能夠得到較好表現3。而在音樂戲曲化表達上,琵琶擁有豐富的表現技法,可以與演員的唱、念、做、打相配合,通過各種曲調的變化實現人物特點的細膩傳遞,確保戲曲舞臺的表演能夠做到淋漓盡致。對于琵琶演奏藝人來講,掌握琵琶演奏技巧成了演奏好曲目的重要方法,不僅需要熟練掌握和運用技巧,還要積累豐富的琵琶演奏經驗,以便能夠嚴格按照演員唱腔情感表達要求進行節奏、曲調旋律的掌握,保證左右手指的指法能夠正確配合。如果是琵琶獨奏,則要加強旋律情緒的體現,演奏時做到不走樣的同時,配合人物情緒要求進行演員唱腔襯托,以便憑借琵琶豐富的情感表現力實現人物情感的順利表現。
(三)情感表達作用
無論哪種戲曲,都將“傳情傳神表戲情”當成是伴奏的核心,要求伴奏充分發揮情感表達作用。琵琶之所以能夠在戲曲情感表達上占據重要地位,則是由于其缺少強烈的音色風格特征,能夠與戲曲本身情感相融合,呈現出豐富的情感變化。憑借泛音特點和獨特音色,琵琶擁有了強大的情感表現功能,演奏者可以通過聲音變化進行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的抒發。所以在琵琶演奏上,要求演奏者結合自身心理感受和審美想法進行演奏技法的運用,以便借助琵琶演奏進行情感表現,輔助演員完成人物形象塑造4。正因為如此,利用琵琶進行戲曲伴奏時,無論是演奏氣息還是呼吸技巧都會影響音樂的韻味、風骨,因此演奏者單純按照樂譜進行演奏將造成戲曲情感表達不夠豐富,無法體現人物靈魂。而無論是在意境韻味還是演奏者內心情感表達上,琵琶演奏藝術的表現能力都較強,能夠憑借大音域結構、豐富技法和多樣音域進行多元化表達,促使戲曲人物的強烈情感傾向得到展現,形成帶有琵琶演奏者自身情感特點的演奏意境。
在戲曲情感表達上,琵琶的加入促使音樂呈現出璀璨多元狀態,為樂曲注入了特殊的生命力。而琵琶音樂情感表達與音色、技巧等各種演奏元素之間,需要依靠演奏者建立聯系,對演奏者自身音樂素養和審美提出了一定要求。作為演奏者,首先需要擁有扎實的演奏基本功才能順利進行琵琶演奏,在此基礎上則要憑借自身對作品的認識使琴聲與內心情感相統一,確保音樂情感能夠深入人心。因此琵琶演奏情感表達作用的發揮,需要依靠演奏者的技巧和素養。在琵琶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從服務戲曲人物情感表達的角度進行樂曲演奏,才能在作品演奏中融入自身情感,奏出作品應有的曲韻。為完全表現情感,演奏者不僅要擁有良好的演奏節奏感,還要加深對戲曲音樂的理解,能夠對不同審美風格的樂曲情感進行表達,才能準確將情感表現要素融入琵琶演奏藝術中,展現作品價值取向。而融入演奏者自身音樂領悟和情感的琵琶演奏,才能做到形、神、曲、技相協調,促使觀眾在戲曲音樂欣賞過程中體會作品中的豐富情感。
三、琵琶在戲曲人物情感表現中的實施
(一)加強音色變化控制
在戲曲人物情感表現上,琵琶演奏還應加強音色變化控制,以便能夠結合各劇種音樂風格和流派特點進行琵琶演奏技巧的合理運用,發揮琵琶伴奏在戲曲音樂創造中的重要作用,使劇種人物情感得到生動表達。琵琶音色的變化,主要由觸弦力度、角度、速度、動作幅度等引起,各因素之間存在相互制約和依存的聯系,要求演奏者結合音樂特點和琵琶音色特點進行演奏技巧調整,使琵琶音色變化性得到提高。中國戲曲角色可以劃分為生、旦、凈、丑四大類,各種角色擁有不同特點,結合劇情進行人物角色和情感演繹還要配以不同伴奏。在琵琶演奏中,為滿足劇情創作需要,通常會加強拉、推、揉、吟等技巧的大量運用。例如,在戲曲《霸王別姬》演奏中,琵琶演奏為展現霸王和虞姬兩個人物分別時的悲傷之情,需要運用吟弦+慢速輪指的演奏技法,在霸王突圍場面刻畫時,則運用攪弦、狂掃演奏技巧,能夠使人物悲壯的情感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作為演奏者,還應圍繞劇情走向配合進行琵琶演奏,充分發揮琵琶在劇情推動方面的作用。例如,在戲曲《打金枝》的琵琶演奏中,劇目臺詞和表演風格較為簡單,需要利用琵琶的點狀發音進行少女形象的生動刻畫,推動故事情節的鋪展,從而使人物情感脈絡得到清晰展現,為作品情感表達奠定基礎。使琵琶演奏與劇情走向保持一致,與戲曲表演背景相契合,能夠使音樂內容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因此能夠獲得顯著的人物情感表達效果。想要達成這一目標,還要加強琵琶音色變化控制,以便使作品故事發展得到清晰表達。而為提高琵琶音色控制能力,需要加強左右“推”“拉”等按弦技巧的練習,保證左右手能夠協調配合,然后配合采用顫指等技巧使琵琶演奏做到張弛有度。
(二)把握音樂演奏旋律
戲曲的伴奏與演員舞臺表演一樣,都需要在導演指揮和協調下與其他元素相互配合。不同的戲曲擁有各自的伴奏規律,如越劇和平調伴奏注重表情達意,要求伴奏不能喧賓奪主,確保情感在細膩中迸發。作為琵琶演奏者,需要與演員和諧配合,遵循襯托唱腔的原則進行伴奏,實現對音樂演奏旋律的較好把握。在伴奏過程中,應確保演員演唱內容不被音樂旋律影響或淹沒,保證觀眾能夠聽清演員演唱的每個字。為此,演奏者需要結合人物情感對音樂節奏進行“進”和“退”的調整,使樂曲速度能夠以演員唱腔情緒為依據。例如,在戲曲《歸寧》的民樂演奏上,在人物李秀英無奈委屈心情的表現上,為襯托金派唱腔的韻味,需要利用琵琶推拉弦和滑音進行演奏,使伴奏的強弱與節奏起伏緊密結合唱腔,達到完美和諧的表演效果。而在為戲曲《國色天香》牡丹唱腔伴奏上,需要對唱腔的豐富韻味進行表現,因此需要采用揉弦、推拉弦等豐富華麗的琵琶演奏技巧,使越劇整體柔美細膩的特征得到展現的同時,保證人物情感能夠在細膩音樂中迸發表現。把握琵琶演奏樂曲旋律,能夠在表現琵琶演奏特色的同時,順利表達樂曲中的人物情感。在戲曲琵琶伴奏中,對柔美溫婉樂曲進行演奏,需要加強輕攏、慢捻、抹、挑等手法的運用,以便表達平和的情感。對高亢的情感進行表達,則要使樂曲保持緊張激昂的旋律,運用相對緊湊的演奏手法。例如在戲曲《十面埋伏》的琵琶演奏上,樂器彈奏力度較大且急促,以表達哀怨、悲切的情感。如果在頻率加快但彈奏力度較小的情況下,則會傳遞輕快、喜悅的情感,所以需要通過加強旋律把握實現人物情感的準確表現。
(三)傳遞自身情感認知
在戲曲琵琶演奏中,通過音樂對戲曲人物情感進行表現,還要求演奏者能夠傳遞自身情感認知。而不同演奏者擁有不同的內在修養和思想氣質,使得其在樂曲處理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因此演奏出的作品呈現出了不同的情感表達效果。在戲曲中,琵琶演奏技巧與情感表現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所以想要較好發揮琵琶的情感表現作用,使樂曲更具感人力量,演奏者還應重視內心情感釋放。為此,演奏者需要保持內心豐富的情感,具備豐富的知識才學和生活經歷,從而在自我情感表現上達到一定高度,能夠通過琵琶演奏展現豐富的精神內涵。例如,在評劇《秦香蓮》的演奏中,采用琵琶獨奏的形式推動秦香蓮扮成賣唱女的劇情發展,想要使秦香蓮委屈、心酸等情感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還要求琵琶演奏做到聲音哀怨纏綿,能夠與劇情交織在一起,實現人物情感的準確表達。想要達成這一目標,要求演奏者對人物情感本身有深刻理解,能夠從演奏心理上實現與音樂情感的準確把握,從而采取恰當的演奏方法將內在情感轉化為外在演奏技能,展現出演奏者的音樂鑒賞和審美能力6。因此作為琵琶演奏者,需要認識到音樂與情感之間不可分割,樂器演奏需要將音樂審美情感放在首位,以展現音樂的內在韻味。擁有豐富的音樂表現力,演奏者能夠發揮想象力感受戲曲文學藝術傳遞的情感,并通過融入自身理解創造出生動傳神的音樂形象,繼而促使人物情感得到較好表現。
結論
綜上所述,琵琶憑借獨特的音色實現了演奏的戲曲化,在戲曲人物情感表現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對琵琶演奏技藝進行學習時,還應結合戲曲表演需求進行音樂變化控制,恰當掌握音樂演奏旋律和合理傳遞自身情感認知,以便使琵琶的情感表現力得到充分體現,為戲曲人物塑造注入鮮活生命力。
注釋:
1(#肖雨薇.琵琶演奏中弦外動作對情感表達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6(01):104.
2車欣霖.現代京劇《紅燈記》中琵琶聲部表現力分析J.中國京劇,2018(11):64—67.
3張弦.琵琶在戲曲樂隊中的地位及演奏技巧的探討J.藝術評鑒,2018(18):58—59.
4李翠翠.琵琶演奏技巧與情感表現J.學周刊,2018(18):190—191.
5孫沫.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藝術談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7(05):20—24.
6李曼.淺議琵琶教學中的情感表現及音色變化J.藝術評鑒,2016(05):157—159.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