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今社會崇尚“終身學習”,學習的意義不再局限于學校教育。隨著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們面對的學習資源也越來越廣闊、豐富。而到底如何學習,怎樣學習是高效的,成為教育學家研究的重點,學習理論也不斷更新發展。建構主義是來源于西方心理學、哲學的一個流派,對學習與教學理論產生了深刻影響。許多學科都積極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嘗試對傳統學習與教學進行有益的創新,音樂這門學科也不例外,建構主義理論中有許多觀點適用于音樂教學實踐。本文聚焦于鋼琴教育領域,對建構主義理論在鋼琴教育中的運用做一些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鋼琴教育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11-0148-02
收稿日期2019-07-04
作者簡介(陸美光(1994—),女,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北京100101)
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發展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認為教師與學生應該結成一個“學習共同體”,這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師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對世界的客觀表述,學習絕不是單向的灌輸,在教學中學生應該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而教師應當發揮協助與引導的作用。因此,建構主義視野中的學習是學習者在豐富的情境中,通過主動探索和協商合作,從而建構意義、創造知識的過程。
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主動學習,對教育者們有著強烈的誘惑和吸引力。有極端的學習理論質疑教師存在的意義,提出“如果學習是學習者自己面對廣博知識的積極探索,還需要教師嗎”的言論。我認為所謂教學,始終是教與學的循環互動,建構主義所提倡的學習觀并不是挑戰教師的地位,只是對學習模式轉變的嘗試。教師應該對學習設計做積極的探索,思考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完善地學習,教師的角色像是一名睿智的“幕后推手”,不遺余力地協助學生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絕不是極端者眼中斷章取義的“解放教師、解散課堂”。
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可行性
為什么說建構主義適用于鋼琴教學呢?是由于鋼琴學習更為特殊,通常學生在一段時間的練習后才面臨“回課”,“回課”的質量往往是參差不齊的。教師如何教固然重要,但課后學生如何正確掌握演奏技巧與情感表達卻是充滿未知數的。學生如何練習才是高效的,面對一首音樂作品的學習步驟應該如何安排,直接關系到個體的學琴進度。鋼琴教師要思考如何培養學生在鋼琴學習中“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鋼琴教學中運用的意義所在。
三、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轉變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是指導教學的關鍵。鋼琴教學長久以來都是教師擁有絕對話語權,這也與我國自古以來的尊師重道息息相關,而其實師生關系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我們所常見的鋼琴教學課堂往往由教師主導,學習什么曲目全權由教師布置;作曲家、創作背景、時代風格統統由教師講授;演奏技巧完全由教師示范;甚至音樂情感表達也聽從教師的講解……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成長的學生,我們又怎么能指望他有非凡的想象力和絕佳的創造力呢?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自己的學習,師生關系應該構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的任務不是向學生教授知識,而應該思考怎么有效地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者。學會學習意味著學習者自己了解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制訂科學的學習計劃,按照學習步驟有序進行學習;并且實時監控自己的學習狀態,及時評價、不斷調整學習安排;最終按時并優秀地完成學習任務;并且積極地進行總結與反思。在這樣一個學習者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也應當不斷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觀念。
在具體的鋼琴課堂,首先學習者應當主動做好預習。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絕不是空著腦袋進課堂的,因此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度”,在指定時期、指定體裁的前提下讓學生自行選擇喜歡的曲目;鼓勵學生在演奏曲目之前利用網絡資源主動查詢學習作曲家、創作背景、時代風格等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從曲式結構、和聲調式角度科學的分析作品;發散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考慮恰當的音樂情感表達。
(二)強調合作學習
我們常見的鋼琴課堂多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的交流非常有限,這樣的模式難免枯燥乏味。現代社會提倡合作學習,集思廣益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激發意想不到的靈感。
鋼琴課堂其實可以借鑒大師課的教學模式,這種公開教學的形式往往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問題,并且多者受益。在鋼琴課堂上采取觀摩式教學,即在并不改變一對一的教授形式的情況下,讓多個學生在一旁聆聽,廣泛進行討論、評價。這種合作學習模式不僅鍛煉了學習者當眾演奏的心理素質,受到來自觀摩者評價的啟發;并且也讓觀摩者在自己沒有學習過這首作品的情況下快速了解學習這首作品;同時教師也讓多個學生同時學習了教學中相通的知識技能……鋼琴作品浩如星河,藝術永無止境,如果只靠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掌握更多的作品,而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取得顯而易見的高效學習成果。
(三)因材施教
教師面對的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而如何幫助他們有效地彌補短板、發揮優勢應當是教學的突破點。教學中教師要具備敏銳的判斷力,清楚不同學生的問題所在,教學方法必須科學化、系統化、有效化,像醫生一樣為他們診斷“病情”、查找“病因”、開出處方、實時監控。
建構主義“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兒童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兩種水平:一種叫現有的水平,一種是即將達到的水平,這兩個水平之間的區域就叫作最近發展區,這個兒童獨立完成任務所表現出的水平和在同伴或者大人的幫助下能夠完成任務是水平之間的差異區間。在實際教學中,確定學生個體的“最近發展區”顯得尤為重要,教學要促使學生不斷進步,而這種進步不能“拔高”亦不能“低估”,那么找準最合適的進步區域才是關鍵。
鋼琴教學中,通常面臨考級或者升學的學生有在較短時間內渴望獲得較快提升的訴求,這時候教師的引導尤為重要。首先鋼琴教師應該對學生現有的鋼琴水平充分了解,包括該學生目前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突破瓶頸達到上一個層次的標準。而目前我國的考級與升學考試或多或少都存在“拔高”的現象,許多考生不僅自身基礎不夠牢固還抱著急于求成的心理,這種浮躁的狀態對于鋼琴學習百害無一利。作為鋼琴教師,要比學生更有耐心,就像蓋房子打地基的道理,基礎練習需要大量時間、精力的投入。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對學生通過扎實的基礎訓練能夠達到的程度做出合理預估,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突破現有的最近發展區,取得理想的成績。
(四)建構性的鋼琴教學環境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實現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理論認為學習環境是可以創設的,教師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設計有利于教學實施的學習環境,從而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鋼琴教學可以采用各種豐富的形式,只要有利于學生進步的方式都可以運用起來。比如鋼琴學生普遍存在的舞臺緊張心理,封閉的一對一教學課堂顯然無法讓學生體會到“身臨其境”的舞臺感,教師就應該多為他們提供“曝光率”的機會,包括前面提到的觀摩式的課堂教學與大師課形式,以及鼓勵學生參加比賽、音樂會等需要面向觀眾表演的機會,相信這些學習形式對于舞臺緊張心理的克服是行之有效的。另外在學習一首作品時,如果直接從樂譜入手,學生往往不能對音樂背景和時代風格有清晰感知,演奏出來的音樂就必然是缺乏藝術表現力的。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信息資源查詢作品背景知識、觀看電影紀錄片、聆聽大師錄音等方式提前了解作品。相信經過這些提前所做的工作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輕松許多。
(五)建構性的鋼琴教學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的地位不容小覷,建構主義的教學評價不同于終極化的評價模式,建構主義提倡及時性的評價。教學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只有不斷總結反思,才能不斷改進優化。
鋼琴作為聲音的藝術是瞬時性的,它不像畫作可以固定,那么如何克服這種瞬時性,讓肌肉和認知系統能夠記住“正確的感覺”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演奏做出評價,并且監督其在當下多次練習,以確保學生徹底掌握。在這種不斷進行的反饋和評價中,教學效果可以獲得可見的提高。
結語
鋼琴教學相較于其他學科的教學顯得很特殊,這體現在它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多個方面。而鋼琴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諸如教師的主導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理想,都亟待解決。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內含的很多理念都非常適用于鋼琴教學反思和運用,效果是明顯的、可持續的。
注釋:
1(#高文,徐斌艷,吳剛.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26.
2高文,徐斌艷,吳剛.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1.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