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規定,非藝術類專業不得按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辦法招生。目前,國內各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目標,普遍存在著教育目標與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不符、應用性不強等問題。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
[關鍵詞]核心素養;學前教育;舞蹈編創;美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1-0111-02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核心素養中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二級指標,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引領了高校的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在全國課程改革的大潮下,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改革也應加快腳步,找準定位,有效地利用其優越的藝術表現形式及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藝術教育”的職能。
在進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改革及創新前,舞蹈教師首先應做的工作,就是找到原有的課程所呈現的問題,包括教學問題、考核問題,以及應用問題等。一門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應該是既能訓練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舞蹈編創能力;既能修塑學生優美的形體、提高氣質,又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
一、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設置單一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教師講授的內容較多,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長時間處于舞蹈動作的模仿階段,學生的自發性學習及發散性思考、實踐創編及表演的時間相對較少。幼兒舞蹈的編創內容,沒有與幼兒園的主題活動課相聯系。
2.課程的考核標準單一
現行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考核的標準相對單一,只強調學生對教師示范的舞蹈動作是否模仿到位,考核學生們有沒有完整、流暢地將舞蹈作品或舞蹈組合表演下來,這樣的考核標準,相對于不是舞蹈專業考上來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比較難,從而忽略了學生自己表演、編創的舞蹈作品的感覺及動作表現形式。
3.現行的課程考核內容單一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考核的內容與舞蹈專業的考核內容一樣,主要考核課堂學過的舞蹈作品、舞蹈組合及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舞蹈創編內容分小組進行舞蹈作品編創的考核。考核內容忽略了學生對舞蹈作品的欣賞能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及表現能力,沒有很好地與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相聯系,因此考核的內容不全面,沒有很好地將課堂上已經進行的教學內容進行考核。
4.沒有強調團隊的協作能力
現行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在課程考核方面,只強調了學生對自己創編的舞蹈作品的最終表現結果,忽略了學生們的舞蹈創編過程及團隊的協作能力。由于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中的創編內容,主要以幼兒舞蹈為編創內容,將學生分小組由組長帶領進行舞蹈作品的編創,其中涉及每個舞句、舞段及隊形的變化、音樂的選擇,以及最終完整的舞蹈作品呈現的階段,都離不開所有組員在創意上、動作上的靈感碰撞及互相配合。尤其在最終呈現的完整作品中的表現力、感染力,都離不開所有組員的努力及付出,因此,考核中應該加入團隊協作能力的考核要求。
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改革與創新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嘗試與學生到幼兒園的見習、研習相結合,在考核中做到多維度、全方位,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育人目標。第一,在教學內容中應加入時下最流行的親子律動的創編及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的律動創編。這些教學內容的加入不僅可以讓學生及時地與時代發展相結合,與幼兒園一日流程相結合,更能拓寬學生對幼兒舞蹈創編的視野,使學生在幼兒舞蹈作品創編中有更多的選擇。學生在分組進行親子律動的創編練習過程中,既能掌握簡單的“三人編舞”技法,又能為以后的群舞編創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考核方案中針對學科專業特點,可以加入幼兒舞蹈創編的教育目的考核。這樣的考核改革,對平時舞蹈表演及舞蹈模仿能力較弱的學生起到了激發舞蹈表演興趣及表演熱情、提高自信心的作用。并且,每組創編的完整作品在學生到幼兒園進行研習的時候可以教授給所在的班級老師及小朋友們,在教授的過程中,有些不適合幼兒的動作可以及時地修改。結合學生到幼兒園的研習、實習的教學內容,既幫助了幼兒園的教師完成了節日主題的表演任務,又能很好地修改自己創編的音樂律動或舞蹈作品的不足之處。而且,一日生活常規律動創編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清楚幼兒園的工作流程。學生們在研習的過程中,既完成了研習任務又完成了音樂律動及幼兒舞蹈的創編任務,將《幼兒舞蹈創編》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第二,考核中可以加入關于舞蹈作品賞析的討論部分及舞蹈編創中的審美表現、教育意義、團隊協作能力等考核內容,為每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化發展制定了多維度、全方位的考核。這樣的考核標準及考核內容的制定,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舞蹈表演與舞蹈編創的熱情,使學生在進行表演與編創的過程中,增強其自信心、舞蹈表現能力以及舞蹈教學能力;第三,學前教育舞蹈課的整體教學計劃,應在著重培養學生的幼兒舞蹈創編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整體舞蹈能力。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科專業特點,學生每周只有一堂舞蹈課,如果在大三的最后一年,忽略了對學生舞蹈基本功的訓練,那么不僅大一、大二的舞蹈課對學生的審美培養與形體訓練的效果會削弱,更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大四時的工作面試。
三、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定位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可以定位為一門專業技能課。從兩方面說:第一方面,從幼兒教師的職業視角看,幼兒舞蹈教學是幼兒園日常活動課中,必不可缺少的環節,是衡量一位幼兒教師是否具備職業核心素養的標準之一。如:全國大多數的幼兒園在戶外活動時,都會讓幼兒跳園操,有的還會根據不同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編不一樣的音樂律動。尤其在幼兒園主題課的活動課上,大多數的幼兒教師會設計一段小律動或小舞蹈,用其來調動幼兒們的興趣與參與的積極性,還有的教師會讓幼兒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力來創編屬于自己的舞蹈動作,等等;第二方面,從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看,舞蹈課不僅僅應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還應擔負起“美育”的教育功能。席勒在《美育書簡》這一美學理論名著中,首次提出了“美育”這一概念。[1]而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2]如: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不能一味地進行舞蹈的模仿與形體訓練,更應融入審美的意識培養、審美的能力培養等一系列的“美育”教育內容。藝術教育應具有“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特點。[3]因此,學前教育的舞蹈課程定位,更應站在宏觀的高度設定為專業技能課。
綜上所述,探索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改革與創新,應該基于核心素養標準,秉承“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理念,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新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及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開展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改革的工作。改革后的舞蹈課程,應該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培養,促進學生的生動活潑的主動發展,強調學前教育的特色、特點,提高學生的舞蹈核心能力。例如:新的《幼兒舞蹈創編》課程考核改革,著重于學生的幼兒舞蹈創編能力,人物、動物的模仿能力、敘事能力、舞蹈欣賞能力的提高,符合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通過課堂上教師的指導及課后的分組實踐編創舞蹈作品,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團隊協作的能力。新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大綱可以嘗試加入幼兒園的主題活動設計中的音樂律動創編與表演,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畢業后,擔任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及課程環節的活動設計能力,為學生擔任幼兒園教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改革后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考核,能很好地解決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的考核模式單一、考核內容單一、不符合學前教育專業特點等問題,以及提高學生們的舞蹈核心能力與舞蹈綜合能力。做好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工作,間接地為地市級的藝術團體培育工作、藝術賽事的比賽做出了示范標準,既在宏觀上構建了舞蹈的美育教學體系,又在微觀上激發了舞蹈教育者的教科研能力。
注釋: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66.
[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65.
[3]楊家安.藝術概論[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90.
(責任編輯:劉露心)